在会上反复强调“必须提升人效”,但散会后各部门依旧各行其是,不知从何下手?投入了大量成本进行培训、系统升级,但人效数字却依然“纹丝不动”,ROI难以向董事会交代?一提“人效提升”,人力资源部就本能地联想到“裁员减编”,财务部就提出“压缩预算”,导致团队士气低迷,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如果以上任何一条戳中了你的痛点,那么请注意,这说明你的组织缺乏一套科学、系统、可执行的战略解码方法。将宏大的战略转化为统一的行动语言,是破解人效提升难题的第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关卡。本文将以人效提升为例,揭晓战略解码的核心逻辑,相信读完后,您会找到答案。“提升人效”无疑是一个理想的目的,但它也恰恰是最容易悬浮在空中,无法落地的战略之一。常见的失败路径非常清晰:
- 只有口号,没有路径:仅有目标,没有实施路径,导致战略停留在纸面。
- 只有财务目标,没有行动策略:只知道今年人效要提升20%,但不知道这20%从哪个业务环节、通过什么方式“长”出来。
- 只有HR的焦虑,没有业务的共识:人力资源部门奔走相告,业务部门却觉得与己无关,缺乏协同。
深度剖析这些失败案例,您会发现,问题的根源不在于不努力,而在于缺乏一个像“罗盘”一样的工具,为整个组织指明方向、路径和里程碑。这个罗盘,就是OGSM模型。OGSM(Objective-Goal-Strategy-Measurement)远不止是一张填满内容的表格(如表1所示)。它是战略沟通的“通用语言”,是凝聚组织共识的“粘合剂”,更是将高管头脑中的战略,转化为员工每日行动的“翻译器”,是您在企业可直接使用的落地蓝图。跳出“人均营收”的单一维度,从财务、客户、运营、人才四个视角,重新定义符合您企业特质的“人效”内涵,彻底解决“目的不清”的问题。如何设定既具有挑战性又现实的目标?通过基准对标和历史趋势分析,将公司级的“G”分解到事业部、部门及关键岗位。从此,目标设定不再是一场“数字游戏”或“讨价还价”。目的是方向,以定性描述为主;而目标是结果,以定量描述为主。通过人效提升的策略清单库,引导完成战略地图的推演。例如:
- “流程效能”模块:是引入敏捷工作法?还是简化决策链条?
- “人才赋能”模块:是投资关键人才?还是提升员工技能匹配度?
- “技术赋能”模块:是上线RPA自动化流程?还是升级数字化工具?
学会如何基于根因分析,选择最适合企业的、投入产出比最高的策略组合,而不是盲目跟风。如何避免“只问结果,不管过程”的黑箱管理?将可衡量的指标与年度人效提升作战地图相结合,明确关键战役、责任人、时间表和检验标准,确保执行不走样。通过OGSM模型进行人效解码,其价值远不止于填写一张清晰的表格。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
- 统一语言:为高管、HR与业务部门建立了沟通战略的通用语言,消除了歧义。
- 对齐行动:确保从公司到部门再到个人的所有工作,都与人效提升这一战略主线对齐。
- 明确责任:“责任人”与“完成时间”的设定,让权责清晰,责任到人,便于落实。
- 资源投入:“关键资源匹配”环节促使企业思考如何为人效提升项目配置足够的预算、人力和技术等各类支持,避免了资源浪费。
在人效为王的时代,战略解码不再是大型企业的专利,而是每一位寻求高质量发展的管理者的必修课。OGSM模型以其强大的结构性和逻辑性,为我们提供了一套从愿景描绘到行动落地的完整方法论。正如图中的工具所展示的那样,它将“人效提升”这一看似抽象的战略,转化为一张路径清晰、责任分明、度量精准的行动作战图。当我们学会了这套解码语言,便能够更从容地驾驭组织效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