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某国企高管与异性牵手逛街事件曝光后,各央企都纷纷启动了对干部的各种考察,但此事件的发生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在党对干部的管理如此之严格的当下,干部为什么还能“犯错”?根据笔者多年为国企提供咨询服务的经验来看,国企对干部的评价都是以年度考评为基础,任期考评为重点,不定期考评为补充,即业绩、党建工作、民主测评三把尺子一起量,但缺乏对干部的日常评估机制,导致对干部综合分析研判时依据不充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干部“岗位画像”和“干部画像”的因果关系。
干部“选”的环节往往都是根据“岗位画像”来选择,“岗位画像”是什么?岗位画像是对干部所在的岗位的“软性+硬性”的选拔任用的标准,这些标准为人岗匹配提供科学依据。在对干部“用”的环节我们需要对干部进行周期性的综合分析研判,研判结果也可以称之谓“干部画像”。“干部画像”是将对干部基础信息、考评信息,履职能力、道德品行、日常履职行为和群众口碑等各方面信息收集整理,通过研判分析后形成对干部“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写照。例如我们常说大胆使用“李云龙式”的干部,这个“李云龙”就是一个典型的画像。大家一提到他,眼前立刻会出现一个尽管不是“完人”,但是对党忠诚、敢于碰硬,关键时候冲得上、碰到硬仗打得赢的干部形象。为了让大家对“岗位画像”和“干部画像”认识更清晰,笔者将二者关系进行结构性梳理:

干部日常评估为何评?谁管理?谁参与?评什么?评估频次?
我们可以采用4W1H工具来回答这一系列问题。
根据不同条线干部岗位工作特点、评估目的等因素,设计评估周期。结合党的要求,企业现状,对日常评估目的、对象、范围和评估内容等进行科学布局。日常评估依据谁经常接触谁参与,谁了解谁参与的原则,确定评估关系。干部日常评估管理的主体组织、日常评估管理的实施细则、流程等。日常评估结果如何运用,如何与企业领导班子、个人的综合评议研判挂钩。
最后,我们再回到篇首说的在党对干部的管理如此之严格的当下,干部为什么还能“犯错”?如果能够建立完善的干部日常评估机制,让干部时时在“聚光灯”下工作、生活,从干部的微博、微信、身边人等观察、了解干部,这位干部哪里还能有“犯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