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国企后备人才选拔培养的创新实践
来源: | 作者:穆春松 和君咨询合伙人 | 发布时间: 2022-11-23 | 2994 次浏览 | 分享到:
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二十大报告空前重视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提出的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三个战略的关键要素就是人才。
国企作为国之担当,人才至关重要。尤其是后备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对企业干部队伍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一项战略性工作。后备干部,是新鲜的血液,是企业的希望,要有良好的基础素质和管理与领导潜质及管理意愿,如此,才能使企业管理队伍得到有效充实,进而有效支持到业务发展,保障企业战略落地。

笔者近些年在为一些国企进行管理干部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咨询项目过程中,发现国企管理干部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方面存如下主要问题:


选拔方式过于传统,缺乏科学性

大多国企后备人才选拔以自上而下的“相马”为主,采取领导推荐方式,由各部门分别推荐管理干部后备人选。推荐出来的人选或是领导比较喜欢,或是人缘不错,或是工作表现较好绩效优秀。方式看似不错,但无法确认人选是否有意向做管理者,更无法判断他们是否适合做管理者。后备人才选拔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与方式,过于形式化,能不能成为后备全在于领导一句话;甚至出现为了追求干部年轻化,要求只能推荐“90后”,为了选拔而选拔……久而久之,员工也就倦怠了,不重视了,后备人才“苗”头出了问题,备有何用?


培养手段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

很多企业,有了管理干部后备人才池,培养手段基本以综合培训为主,学习内容多为理论知识,缺乏定制化的培养内容设计,缺乏对标学习与实践锻炼,更缺乏长期跟踪的系统性培养管理。企业每年也做专项预算,甚至把一些后备人才送出去学习,却发现这些人才虽然增长了一些见识,但没有本质的变化与提高,依然是“当年的阿斗”,培养“走过场”“形式化”。


后备人才常态化评估机制未形成,管理缺乏动态性

在给企业做相关项目时,很多员工提到,人的状态是阶段性的,以前适合,现在就不一定适合了,后备人才库应该建立可进可出的机制。目前大多数企业,把人选出来了,组织几次培训后,基本就放在池子里不管了,更别说针对性的考核与评价。等了三五年,发现无人可提了,再想着选拔一批。人才池“有苗不鲜”“小老树苗”现象比比皆是。


后备人才“备而不用”,缺乏继任机制

一些企业对于后备人才使用与继任缺乏明确规定,后备人才为了培养而培养,没有和考评与晋升相挂钩,“备而不用”,后备人才没了希望,久而久之,其他年轻人对后备人才库也失去了信心与兴趣,认为即使入库也没有意义,职业发展看不到希望,更大程度上限制了国企后备干部培养的积极性。
今年,笔者为北方一大型央企做党委管理中层干部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项目,针对上述共性问题,结合疫情、企业经营特点等实际情况,设计了管理干部“4+3+6“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即四大标准、三轮评价及六大培养方式,运作过程中的关键点作以分享。

关键一:“四维一体“的选拔标准,让后备人才选拔有据可依


一般企业在选拔后备人才时,更多看重学历、专业和绩效,笔者认为这些标准只能作为管理干部后备人才的选拔的前提条件之一。“四维一体”的标准,即政治素养与品德、职业化素养、领导潜质、管理潜质。作为国有企业,必然将政治素养与品德作为第一标准,职业化素养是基础标准,而且领导与管理潜质则是必要标准。

“四维一体”的选拔标准

关键二:“三+六”后备人才选拔模式,让后备人才选拔科学合理

“三”指三阶段,即报名筛选与初评、集中培训与复评、汇报演讲与终评;“六”指三个阶段应用的评价方法即自荐信、民主测评、无领导小组测评、管理拓展测评、培训评估、ORID总结评估等六大方法。

前二阶段,以第三方专业视角,通过科学、多样的测评方法,多角度、多视角的客观评估后备人选的素养与潜质,以培代选,以学代选,按一定比例,择优进入到终评,终评由企业相关领导,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后备人选的演讲呈现,优中选优,最终形成人才池。

“三+六”后备人才选拔模式

关键三:六大培养方式,让后备人才培养务实高效


培养方式分为选拔与入池二个阶段,选拔阶段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在集训营中植入虚拟管理体验、DISC测评、无领导小组、管理沙盘、行动学习等方式,让学习丰富多彩,让学习更快乐、更有深度。入池后,培养方式包括挂职锻炼、影子助理、培养型任务、专业提升、安全历炼等,明确培养期内各类方式的运作规则与评估方式,让后备人才“入池不保险,持续提升最保险”理念深入人心,用目标牵引后备人才的持续成长。

后备人才培养六大方式

关键四:三类后备人才动态评估法,让后备人才拥有能量与活力

建立日常动态出入库评估、年度评估、培养期评估模式,以能力与绩效作为评估的二个重要纬度,将培养期内培养方式转化为能力评估的主要来源,通过对后备人才的红线界定及九宫格盘点,同时建立后备人才的选拔与任用与现有干部管理机制链接机制,一方面保证实现后备人才入出人才池的及时性与灵活性,另一方面实现池中后备人才的优胜劣汰、动态调整。
后备人才九宫格评估模式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不管何种行业,企业要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国企干部队伍是人才中坚力量,而管理干部的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则是直接影响国企干部队伍的高度与厚度,企业对于后备人才,要求贤若渴,要未雨绸缪,建立科学、完善的选才、育才机制,营造公开、透明、阳光、正向的用才、留才氛围,让企业后备人才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厚积薄发之力,成为打造百年基业的生命力之源。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