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制造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实现由“MADE IN CHINA”升级为“MADE BY CHINA”?
研发设计、产品开发、品牌营销、制造能力提升,是公认的转型升级方向。很多工厂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OEM能力,产品开发、制造能力提升,对他们而言,是简单且可行的方向。
富士康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标杆,从2002年开始转型,建立全球的研发中心,由“制造”的富士康,转型为“科技”的富士康。转型需要改变,改变就有阵痛。富士康转型交了不少“学费”,但也收获了产品研发和制造力提升方面的成功。
2002年,笔者入职富士康参与组建研发中心,见证和参与了富士康研发创新、转型升级的全过程,其中经验值得中国制造业借鉴:
富士康有丰富的OEM经验,通过解剖、抄板等获得产品的相关数据信息,做出样品,达成与原产品一样的功能;再通过样品分析,研究出改善后的产品;通过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进行新产品的创新,以此路径不断提升创新竞争力,目前部分产品已经进入创新阶段。
基于IPD思想,设置产品开发体系,以体系和流程为基础,建立管理系统(PDM/EMS/DQS/EMS……),将产品研发流程化、标准化,实现研发过程工业化,让产品研发工作变得普通而不再神秘。
技术委员会统筹研发技术的发展、研发活动、工具、工艺的改善、研发人员的能力提升、研发经验(Know how)的积累等。技术委员会参与HR体系,建立职系资职位体系,对员工进行能力评鉴,合理进行组织能力需求分析和能力建设,对组织建设和员工能力提升(职涯规划)提供技术能力方面的支持。
富士康是ODM为主的模式,客户有Cost Down的具体要求,所以,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必须有降低成本考虑,主要从DFX、零配件的Second Sourse、迭代方案、制造流程的优化等,实现不动别人奶酪的降本增效。
- DFX:Design For Manufacture/Test/Qualify/Cost……
产品研发要为制造服务、为品质服务、为测试服务、为成本服务。富士康基于DFX理念,坚持“产品研发不仅是研发人员的事,是整个事业单位的事”,所以在研发过程中,研发、制造工艺、测试、品质、财务、采购等多岗位参与,达成“研发是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合作”这一理念。
作为制造业的标杆,富士康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的企业借鉴,也许,会让我们的制造业少走、不走弯路。愿与有志企业一道,为中国制造业的研发创新转型升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