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顶流”的瓜不少,互联网也是瑟瑟发抖。流量到顶了?其实,“流量”本身是一个中性词,没啥褒义和贬义,我们要客观看待它。“流量”也不是啥新鲜事物,它以不同的方式在各个领域存在。2017年“流量”一词就被评选为年度流行词,但其实随着互联网的诞生,“流量”一直都在,只是技术、资本不断推动它在消费经济中成为大家追逐的目标。
流量经济的出现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梳理过去近20年的发展,我们能更清晰的看到“流量”经济在网络技术的进步下,其背后的科技属性。
2003年,B2B网站阿里巴巴投资成立C2C网站——淘宝。让习惯通过网络追剧、泡坛子的网民们纷纷“入坑”,开启网购时代。
2008年我国成功开发出中国3G,同年淘宝B2C新平台淘宝商城(天猫前身)上线。一大批先锋军开始“下海”开店。
2013年为4G元年,同年成立了十年的阿里调整为25个事业部,阿里巴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将淘宝电商和SNS的结合进行到底。
2016年,“抖音”正式上线。短视频在不知不觉间消耗了越来越多的流量,随后网红们逐渐崛起,慢慢开始带货。
伴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我们走进了5G时代,短视频和直播也迎来爆发式增长。文艺工作者们,甚至我们印象中的“国家队”、父母官开始入场。
流量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方式。
传统电商的购买模式是消费者产生需求,然后检索商品,从而完成消费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找货。在当下的流量经济以及短视频、直播的时代背景下,大量消费者则是先产生了兴趣,从而发掘出潜在需求,最终实现购买行为。通常我们为了需求而去检索浏览网页,带着目的性的购买商品,所耗费的时间非常有限。但是我们每天主动地把大量时间花费在了自己感兴趣的事务上,“兴趣电商”的概念就应运而生。
流量无所谓到顶,更重要的是“流”向何处。未来流量经济将如何引导购物行为的发展,就如同20年前我们可能也无法完全想象到今天的样子。但是,形式会不断发生变化,本质不会改变,相信流量的变迁与科技的发展依然密不可分,依旧要流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猜测不久的将来流量会走向AR/VR技术带动下的全息场景,更多的网络资源必将奔涌向前,不断冲击我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