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总机:010-8410-8866
业务咨询:​400-093-2688
新冠疫情对国资国企改革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
来源: | 作者:和君国有资本与国企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 唐尧 | 发布时间: 2021-01-22 | 2762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疫情期间对国企提出的相关政策与要求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期间印发出台了《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等文件。作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保障基础民生、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广大央企和地方国企责无旁贷承担起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重重任。1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地方和国有企业切实履行职责使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有关工作的通知》(国资发法规〔2020〕19号),强调要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切实担负起国有企业的责任使命,形成全国国资系统上下一盘棋,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当先锋、作表率,切实发挥出“抗疫突击队”、“社会运转稳定器”、“经济发展压舱石”的重要作用,体现国有企业关键时刻的担当与力量。

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各地政府和国资监管部门接连出台具体政策,指导所监管国有企业踊跃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起到表率作用。据我们统计,截至2月末30余个省市自治区国资委累计出台的关于指导国资国企参与疫情防控的政策文件多达46份,其中较为普遍的措施包括鼓励国企捐赠物资、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做好复工复产、支持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发展,国资委则在业绩考核、费用核算、一线职工福利、工资总额、资产负债约束、融资支持、干部奖惩、容错纠错等方面对所监管国企予以支持。

各地方出台的国资国企参与疫情防控相关政策(部分)


二、疫情中国资国企担当了重要的使命责任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央企业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号召,投身抗疫第一线,发挥了主力军、国家队作用。

一是积极捐款捐物,据统计累计70余家中央企业向疫情防控一线捐赠资金和物资几十亿元。

二是涉医药、医疗器械类央企如国药集团,积极推进病毒检测试剂盒、医疗设备、相关药物、防护装备等生产储备工作,以战时状态全力推进生产,保障医疗物资供应。

三是建筑施工、设计院等央企克服一切困难,高质高效完成专门医院的建设任务。据统计,央企承担了全国100多家专门医院的设计建设改造任务,国机集团、中国建筑等联合通信、电力等央企,高质高效完成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创造了世界奇迹。

四是涉能源、通信、粮油贸易、运输、物流等基础保障中央企业,周密组织生产,科学调配,确保基本生活物资的稳定供应、服务运行畅通。

五是各大央企集团分类分批、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并且贯彻落实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产业链合作等方面扶持中小企业,提振社会信心。

截至2月底,央企所属子企业复工率超过90%,而同期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仅为30%左右,体现了央企在复工复产、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贡献。

同时,全国各地国资监管企业也根据实际情况,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在抗击疫情、保障民生、维护稳定、复工复产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在关键时刻的重要作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三、疫情后国资国企改革的任务与对策建议

新冠疫情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短期看,经济增速下降,国家财政支出增加,截至2月底各级财政累计下达疫情防控资金1000多亿元,后期仍会加大投入。长期看,经历此次疫情,社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应急体系方面的短板和问题凸显,在未来若干年里,与此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将是重点之一。同时,为了应对新的发展环境和变革,国家在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新能源等新基建领域的投资会持续加大。对国资国企而言,这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因此,需要倒逼国资国企加快改革,扩大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以履行好国企使命,体现出国企担当。

就当前情况而言,国企改革已然进入深水区,正在推动更为细致、深化的改革措施。今年将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聚焦“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等八大任务。突然出现的新冠疫情则对国资国企改革提出了更加紧迫、现实的要求,将会大大加快、加深国企的改革发展。综合来看,我们认为疫情后各级国资监管部门、国有企业应在以下五个方面,作出积极应对。

一是抓效益。通过降本增效、强化管理,提升经营效益,贡献更多收入利润,通过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增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为控制疫情、稳定经济、扶持产业,各级政府已经投入大量资金,未来还将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负、基建投资等方面的政策,这给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带来极大压力。因此,需要各级国资国企增加效益,提高上缴利润比例和国资经营预算收入,以支撑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

二是抓产业。把握疫情带来的产业机遇,积极争取发展基础性产业和新兴产业,带动区域产业发展。锚定区域内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尤其是关乎民生和国家重大战略的产业领域,进一步优化业务布局,发挥国资的产业带动、引领作用。就产业方向而言,首先聚焦到医疗健康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领域,逐步拓展到其他应急体系建设领域;其次是加快5G、智慧城市、城际铁路和轨道交通、新能源等新基建领域和教育、养老、物流等民生基建的建设投资,满足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发展。要变危为机,紧抓在本次疫情期间受益崛起的医疗大健康、现代物流、在线服务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行业增长机遇,加快自身业务布局或市场化投资优质项目,引导、培育产业发展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经营效益。针对以上产业发展方向,未来国家在融资、投资、项目建设、土地供应等方面都会有更多的政策倾斜,有利于国企推动市场化转型发展。

三是抓混改。持续加大混改力度,推动国资和民营融合发展,保障经济稳定运行。通过混改,国有企业可以充分发挥产业价值链条的带动作用,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平台和资源,而民营企业提供灵活机制和专业人才,实现互补发展,构建国资民营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我们认为,此次新冠疫情造成广大中小企业的经营困境,将进一步加快混改进程,扩大双方的产业发展空间,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混改方式上,需要积极推动双向混改,即国企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和战略投资者,盘活资源,激活机制;同时国有资本积极入股优质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纾困解难,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带动产业协同发展。在混改领域方面,建议国资在充分竞争性行业中放弃绝对控制,实现开放共享,在部分资源垄断型行业、公共服务领域也进一步向社会资本开放,增强市场信心。

四是抓整合。疫情后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效益提升,国有资产的整合力度要进一步加大,集中打造大型国资平台。虽然在本次疫情中,广大国企积极奋战,为疫情控制和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仍存在布局结构不合理、分布太散、内部同质化竞争、资产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且在各级政府行政部门中,仍有大量未纳入统一经营的国有资产,有效盘活这些政府国有资产对提升国资实力和效益作用巨大。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国资整合重组,集中优质资产,整合盘活政府体系经营性资产,实现结构重组和业务优化,打造效率高、效益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国资平台。

五是抓机制。全力抓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和国资市场化发展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活力,提高竞争力。在国资监管方面,对国资委而言,重点加快改组组建投资运营公司,实施以管资本为目的的授权放权,赋予国企更多自主权。对企业而言,重点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实现市场化选人用人。在本次新冠疫情期间,各地政府和国资委在业绩考核、薪酬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针对国企出台了许多临时措施,疫情结束后,也应继续推进市场化机制改革落地,遵循市场、企业发展规律,统筹抓好内部挖潜、外部开拓,统筹用好考核评价、激励约束,聚焦主业促发展增效益,加快国企改革发展。

针对国资国企接下来的深化改革工作,作为专业咨询机构,我们有三点具体行动建议。

一是建议各地国资国企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深入研究疫情带来的具体影响,做好“十四五”战略规划,应对疫情变化,把握住发展机会。

二是针对各地政府与国资监管部门,要摸清家底,系统盘点和分析本地国资体系内、政府体系内国有资产情况,放宽视野挖掘隐形资产,针对优质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做好整合重组方案。

三是针对地方城投、产投平台类公司,要积极谋划,抓住此次疫情过后国家在融资方面的政策放松窗口期,积极做好融资,化解风险;同时在基建投资中发育市场化经营业务,大力推动转型。

此次疫情中,为开展疫情防控和推动经济恢复,可以说在国资国企改革方面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实战练兵”,让全社会看到了国企的使命担当。疫情后国资国企改革将进一步加速,出台更为细致的改革路径、计划和路线图,改革更加具有深度、广度,加快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所提出的“六个力量”更好实现。
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