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君咨询业务合伙人 张超
近期西安利之星奔驰4S店因为发动机漏油事件处理不当,随着顾客坐在引擎盖上哭诉的视频网上传播量的剧增,“买车吗?66万开不出店就漏油的那种奔驰”这句话也迅速蹿红。这件因为漏油引起的退换货纠纷不断升级,后来转变到痛斥汽车销售行业的全国性声讨,包括奔驰金融等政策的不合规等问题。
我们认为,此事件除了折射出整车厂对经销商管控不严、店大欺客等行业顽疾外,也突显出了在整车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方面升级和改善的极其必要性。
众所周知,市场竞争的四要素分别是成本、质量、速度、柔性。随着消费者对交货速度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对标准化、通用性的日用消费品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于像汽车这样的“大物件”,又涉及到多样化、个性化的复杂配置,现车提货对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压力是极大的。
整车厂为了充分获得现车销售的好处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通常会凭预测(无论是否科学)生产大量的整车,并向各级渠道销售商压货。而处于弱势地位的经销商们(4S店或普通经销商)都会很配合地、尽可能多地囤货,尤其是销售旺季到来前的一两个月更为明显。但后果就是总会有那么几款滞销的车型,长时间销售不出去,从而成为库存管理中的呆滞品。事件中的这辆奔驰车,就是典型的呆滞库存。这期间,4S店因为持有这辆车(裸车费用58万)10个月而承担的损失至少有:
1、库存成本:按库存金额的20%计算,此车已达(58万*20%*/12)*10=9.6万。
2、损毁风险:虽然此车漏油原因暂未公布,但库存时间越久,中间环节越多,导致问题的概率就越高。
再加上此事件处理不当而带来的暂停营业、声誉下降、赔偿损失、司法和监管部门调查等,可以说一辆库存车,正在或已经成为导致这家经销商破产倒闭的导火索。
奔驰漏油事件告诉我们,厂家将车辆简单转移给渠道就万事大吉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库存产品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已经证明不仅会对经销商造成损失,对品牌甚至行业的伤害可能更严重!因此,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平衡好满足客户需求与控制库存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中需要引起特别重视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