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乳业竞争由“成本竞争”进入“文化竞争”阶段,消费者对“绿色、营养、可持续”的综合诉求倒逼企业从“产品供给”升级为“价值供给”。2022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同年工信部等七部委印发《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鼓励龙头企业以产业新城为载体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伊利集团2024年营业总收入1157.80亿元,品牌价值连续八年位居BrandFinance“全球最具价值乳品品牌10强”榜首,并在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2024全球乳业20强”榜单中蝉联全球乳业五强、亚洲第一,为实现持续的价值引领目标,伊利于2020年斥资200亿元打造全球乳业首座全要素智慧产业城。作为伊利“2030年全球乳业第一”战略支点,健康谷承载着文化升级、产业集聚、城市服务三大使命。
在健康谷建设初期,需率先完成其文化内核的塑造与提炼,以此为基底,在建设进程中推动文化从精神内核向空间载体延伸 —— 从核心价值理念到城市街道场景的具象化演绎,最终实现健康谷对 “健康、生命、品质” 的价值代言。
针对这一命题,项目组以 “文化先行、产业聚合、科技赋能、生态共生” 为核心思路,构建企业文化、品牌文化、产业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深度融合机制,通过突破传统范式、创新管理模型,最终探索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城人文融合范式。
一、 寻脉探源,让城市文化回归价值本源
设计从“一杯牛奶”到“创造健康,共享健康”故事线,为健康谷文化精准定位
从文化组成来看,“品质”是伊利企业文化的核心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构建企业与员工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石。健康谷的文化建设不仅要彰显伊利集团文化,也要深度挖掘乳文化、草原文化健康文化等相关要素,形成以 “健康”特征的文化主题。
从文化受众来看,健康谷文化不仅面向全体伊利员工,同时要兼顾入驻企业、游客、合作伙伴、居民、消费者等众多利益相关群体。将城市人群与城市生活两者建立关联,让健康谷谷民成为文化的参与者与收获着,让健康谷城市文化。
从文化属性来看,健康谷作为产业新城,还要考虑企业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异性。
企业文化 | 城市文化 | |
生成主体 | 企业法人及其成员 | 城市居民、政府、社会组织、历史沉淀 |
目标导向 | 盈利、竞争力、战略实现 | 公共利益、城市认同、可持续发展 |
边界范围 | 以企业法律边界为限,可内部封闭 | 以城市行政边界为限,天然开放 |
控制机制 | 董事会—制度—考核—激励,可控 | 法律—习俗—舆论—自治,弱控制 |
时间尺度 | 短周期(3-5 年迭代) | 长周期(数十年乃至数百年沉淀) |
符号系统 | LOGO、核心理念、口号、员工手册、司歌 | 市徽、市树市花、地标、方言、节庆、城市色彩、自然环境 |
传播对象 | 员工、客户、投资者 | 市民、游客、投资者、全球公众 |
更新动力 | 市场变化、战略调整、并购整合 | 社会变迁、政策引导、人口流动 |
整合功能 | 统一员工心智,降低交易成本 | 塑造城市认同,提升社会资本 |
激励功能 | 绩效导向、股权激励、晋升通道 | 文化归属感、荣誉体系、公共福利 |
约束功能 | 规章、KPI、价值观考核 | 法律、公序良俗、舆论监督 |
价值 | 向市场传递品牌承诺 | 向全球传递城市形象与投资信号 |
“企业建城市”不乏先例,但企业文化与城市文化融合却没有可借鉴的成功案例。通常企业建城市过程中的文化融入有三种模式:
1.单向嵌入:企业将自身文化植入城市空间(如总部大楼、主题公园),成为城市新地标;
2.双向融合:城市文化反馈企业品牌(如上海“海派文化”助力总部经济);
3.冲突调适:企业搬迁带来文化冲击(如外资制造业与本地社区价值观差异),需通过 CSR、社区共建实现弥合。
尽管没有先例可借鉴,但伊利集团“消费者价值领先”“社会价值领先”“员工价值领先”“企业价值领先”的四大价值领先战略目标让项目组立志将健康谷打造成业内外“先例”。经过反复研讨与深入研究,勾画出从背景分析出发,采取文化提炼与定位、文化解码与转译、文化载体与表达的技术路线图,帮助健康谷完成“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地域文化+人群文化”相结合,构建“多元融合”模式,即企业文化与城市文化相互影响,共生共长,企业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城市文化代表企业文化。通过优势资源挖掘放大、文化要素导入赋予、新文化风格融入加持,实现健康谷文化从底层逻辑构建到外部形象展示的全过程建设。
最终,健康谷形成了“创造健康,共享健康”的文化定位,从“共创健康产业”“共享健康生活”两大维度展开,以“陪伴”为暗线,通过城市色彩、精神堡垒、城市符号、网红打卡地、城市家具、交通导视等载体,将文化融入到健康谷的每一方土地、每一条街道、每一片城市空间,最终形成文化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健康谷形象,完成了“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城市叙事。
健康谷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康共同体”理念,强调“人与自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重和谐。
二、 系统关联,通过机制设计文化落地生根
在文化落地机制建设方面,健康谷建立了六大系统。
1.组织系统
伊利在董事会层面设立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潘刚担任委员会主任委员,下设可持续发展管理办公室,负责伊利集团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战略监督及管理、跨部门协调及能力建设等工作,以支撑战略有效落地。在执行层面,公司共设立8个可持续发展关键议题工作组,由各事业部、职能部门可持续发展联络员负责具体工作推进。
2.制度系统
以“智慧、绿色、安全、高效”为核心的复合型管理体系,融合了食品安全、智能制造、生态环保、员工行为、游客服务、供应链协同等多个维度,体现出“世界级标准+本土化实践”的特征。
3.空间系统
“一带两轴三区”空间格局:文化景观带、产业活力轴、生活服务轴;标志性场景:全球首座“液态奶文化博物馆”、世界乳业大会永久会址、零碳示范牧场、智慧健康社区。
4.传播系统
开展“红气球挑战赛”、“世界牛奶日”主题活动、全球乳业首个元宇宙数字孪生工厂上线公测、短片《永续热爱 共享健康》,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Odyssey电影节“最佳企业可持续发展影片奖”;此外,还联合WWF在健康谷成立“公民科学家赋能中心”,携手多家企业共建“全球智链生态圈”。
5.评价系统
实行定期评估机制,包括ISO体系年审、数字化运营评估、绿色工厂认证复审、第三方ESG评级等,结合政府财政资金绩效评估、区域整体合规性评估,评估维度覆盖政府绩效、区域合规、产业效能、绿色发展与社会影响等多个层面,通过“年度+专项+第三方”评估形成闭环。
6.激励系统
设立“碳积分”,兑换家庭零碳旅行基金;设立“伊利星”文化勋章体系,员工可把勋章兑换为“文化积分”,关联薪酬档级、股权激励份额、培训深造名额等。
在实际应用方面,健康谷完成了文化-产业-科技同频共振、智慧健康社区建设、《草原上的牛奶丝路》等全球传播等可观、可感、可助、可用的全方位场景化落地。
1.零碳牧场文化场景
全球首个全链路零碳牧场、全球单体最大沼气发电项目、全球首套奶牛碳资产核算系统;唯一入选教育部《2024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的牧场 ;唯一把再生奶盒做成乐器并注册国家专利;唯一通过碳中和认证的景区咖啡吧;唯一用“风-光-沼气”三种绿电合奏《敕勒歌》并获2024德国iF体验设计奖 ;唯一把员工个人碳账户与股权激励挂钩的俱乐部;单位牛奶碳排放、粪污资源化率 、绿电占比、固碳草地面积、研学人次、游客满意度、员工零碳积分七组硬核数据均交出满意答卷。
2.智慧健康社区
智慧健康社区把一杯奶的智造精度,复刻成一座城的幸福刻度。通过全域数字底座、智慧灯杆、车路协同、智慧能源、智慧建筑等硬件,加上大健康数据中心、健康教育系统等,把医疗、教育、生态、交通全部升级为“可感知、可计算、可运营”的城市服务,实现“产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数据中”。
3.伊利“乳业丝路”全球传播
将“乳业丝路”从一个文化创意升级为横跨6大洲、覆盖60余国的全球传播工程,既卖产品,更卖“中国故事”。以敕勒川零碳牧场为起点,串联荷兰瓦赫宁根创新中心、新西兰/澳大利亚 3 大奶源基地、英国娟姗岛、东南亚绿色智造中心,形成“一张图看懂伊利全球布局”的传播母版。通过官方叙事、内容共创、场景事件、社媒裂变,形成4条链路、12套打法、2亿人次触达的传播矩阵。
三、 聚力成势,让文化竞争力成为决胜之刃
健康谷城市文化建设,为城市注入活力、生命力,通过一系列举措,健康谷在经济成效、社会成效、文化成效方面均取得了不可小觑的成就。
1.经济成效
1)千亿级引擎
· 2024年已投产项目日处理原奶7,000吨,形成“日产能=千万人口日饮奶”规模;整体规划到2035年贡献GDP1,982亿元、财政收入196亿元。
· “以商招商”落地上下游企业近30家,签约储备260余家,带动区域形成乳产业核心区 + 物流、包装、新能源等配套的全产业链集聚。
2)数字降本提效
· 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50 亿元投资,AI低碳平台每年节能5,329吨标准煤,减排41,895吨CO₂,节省运营成本千万元级。
· 关键设备数控化率100%,联网率95%,示范工厂用电仅为传统电机70%,全链路无人化、可追溯。
3)就业倍增
· 直接及间接就业35万人,新增岗位14万个;仅托县18万头智慧牧场即带来5,000 直接就业、4万个连带就业。
2.社会成效
1)城市功能升级
· “八横八纵”路网、9条已通车;13条市政管线同步到位,3所学校、1所三甲综合医院、1所产业学院建设加速,形成15分钟生活圈。
2)宜居宜业样板
· 54%蓝绿空间、5:3产居比、产城融合指数全国领先;居民“推门见草原、入园即工厂”,2024年接待工业旅游101.5万人次,满意度98.7%。
3)文明与公益
· 全国文明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草原乳文化博物馆)落户;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建“自然灾害救助模型”,2024年向灾区捐赠应急炊事车及营养包。
4)绿色普惠
· 100%产品碳足迹核算、4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碳中和工厂,成为行业绿色标杆;固体废弃物合规处置率100%,回收利用率83.94%。
3.文化成效
1)国家荣誉:
· 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4A级景区,成为全国唯一同时获得“文明+科技+工业+研学”四张国家级名片的景区。
2)文化场景:
· 草原乳文化博物馆:馆藏3,000余件文物与史料,全景呈现北方民族乳文化5,000年演进史;5D影院《长河》用气味、风感、裸眼3D复原古人“挤奶—发酵—制酪”全过程。
· “伊诺研习社”研学IP:2024年接待研学团队26.8万人次,入选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 开发48套课程,涵盖“AI一滴奶的旅程”“DIY乳品实验室”等,实现“文化+科技+动手”三位一体。
3)民族团结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工商银行等30余个党团组织把健康谷列为常态化现场教学点。
· 2025年5月,奔腾融媒党建云联合举办“银媒共建”主题党日,300余名党员在智造体验中心同上“民族团结+高质量发展”实景党课。
4)文化符号
· 城市级口号:呼和浩特市政府把健康谷写入《文旅十四五规划》主题口号:“游乳都,必看健康谷;读草原,先读一杯奶。”
此次健康谷文化建设路径既是对城市文化的探索,也为同类产业新城的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启发,其建设三步法如下:
系统规划:基于健康谷整体规划,通过系统研究乳文化、草原文化、伊利文化、健康文化及乳业发展历史等内容,梳理形成健康谷的整体定位、发展方向、核心理念及丰富内涵,进而制定清晰的文化落地指引。
融入故事线:基于健康谷整体文化定位及各区域规划,通过场景化设计文化故事线,有效串联各区域板块,使不同区域形成有机统一的文化整体。
强化文化性:通过强化健康谷的文化属性、深化文化厚度、凸显文化特色,提升其文化格局,为打造世界乳都核心区夯实文化底蕴,进而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实现了三大成果:“文化即产业”,将文化 IP 转化为研学、文旅、康养新产品线;“科技即文化”,通过数字孪生、元宇宙牧场等科技手段让文化可见、可感、可参与;“社区即伙伴”,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共建共享,形成文化共同体。
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产业新城,其文化植入的要点是:企业文化的“可控”与城市文化的“不可控”要求两套不同的治理工具;企业可将城市文化资源转化为品牌资产,城市则借企业文化提升软实力;建立“企业-政府-社区”三方协同平台,实现文化冲突的柔性调和与价值共创。
当文化从“软实力”转变为“战略资产”,产业新城便拥有了穿越周期的韧性。文化不是园区的装饰,而是园区生长的基因;不是企业的口号,而是企业与城市、与消费者共同创造的未来。健康谷的探索,为中国乃至全球产业新城提供了“文化-产业-科技”同频共振的新范式。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