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农业食品产业面临供应链重构、消费升级与价值提升的挑战,海南自贸港正以制度型开放的独特优势,成为产业转型突破的战略枢纽。它不仅是政策红利的聚集地,更是连接国内大市场与东南亚乃至全球农业资源的桥梁。探寻这片热土的价值,本质上是寻找农业食品产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零关税:农业食品类企业进口生产设备、原料(如牛羊肉、热带水果等)可免征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降低生产成本。例如田野股份(832023)主营热带果蔬加工,其核心原料(如热带水果、浓缩果汁)通过海南自贸港进口,享受关税减免红利,降低采购成本。加工增值免关税:农业食品类企业进口原料在海南加工增值超30%后内销内地,免征进口关税,提升产品竞争力。例如海南垣阳食品有限公司从巴西进口牛肉,在海口综合保税区进行加工后销往内地,可享受显著的关税减免。鼓励类农业食品企业所得税税率降15%,进一步减轻税负,增加企业资金投入研发和市场拓展的能力。围绕农业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推广等项目提供财政补贴助力农业食品类企业升级农产品品质,打造品牌。为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积极规划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并选择有条件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将其升级为省重点产业园,比如定安塔岭工业园、文昌约亭工业园等,或采取“一园多区”模式,将农副产品加工园纳入现有省重点产业园区管理范围,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推动海南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及深加工,实现初级农产品的价值增值。海南地处RCEP成员国地理中心,4小时飞行圈覆盖东南亚,物流成本低,便于农业食品类企业拓展东南亚市场。除此之外海关监管模式创新,如“径予放行”等措施,提升通关效率,加速产品出口。
农业食品类企业可通过进口优质原料(如印尼椰子、越南芒果等),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如冻干椰粉、果脯、NFC果汁等),并通过跨境电商销往日韩等市场。
农业食品类企业利用海南自贸港的国际平台举办的各类国际展会,如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简称“消博会”)、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简称“冬交会”)等,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展海外市场,打造全球知名品牌(如“海南好虾苗”),通过标准输出提升全球产业话语权。推动农产品从初级加工向预制菜、功能性食品等高附加值品类升级,提高增值率。
整合海南及内地产业链资源,形成协同优势。例如,田野股份(832023)全球化战略中,海南达川(田野股份子公司)既是热带原料果汁的“基本盘”,也是橙汁国际化的“助推器”,借助湖北、四川等地的橙汁产能网络,海南达川高效调配资源,满足客户对橙汁与热带果汁的复合需求。建立“期货+保险”机制,对冲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强化生物安全监管,完善种质资源风险防控体系,确保合规运营。利用海南自贸港对高端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农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通过成立产业发展基金、创新金融产品(如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方式,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海南自贸港给予农业食品企业的,从来不是短暂的“政策窗口”,而是一场关乎产业格局重塑的长期机遇。在这里,农业食品企业将迎来成本重构、产业链升级和市场拓展的机遇,企业需通过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化、风险对冲等策略,实现封关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