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和君咨询新消费事业部联合弗若斯特沙利文、头豹研究院出品的《2025年中国大食品(A+H)股上市公司研究报告》即日正式发布,以期为中国大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价值、贡献专业力量,扫描底部二维码可获取报告全文。
中国消费产业和市场已从增量扩张时代的“跑马圈地”转向存量竞争时代的“精耕细作”,中国消费品牌亟需找到新的破局增长点,构建起高质量与可持续的新增长逻辑,在此背景下,和君咨询新消费事业部联合弗若斯特沙利文、头豹研究院正式发布《2025年中国大食品(A+H)股上市公司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旨在为对中国大食品感兴趣相关人员、机构、政府单位勾勒出一副产业全景图,并通过结构化的解读,为广大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与结论。报告基于2024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结合2025年4月30日的资本市场数据,包括市值指标、营收指标、净利润指标等,分行业、分地区对中国上市企业过去一年的整体表现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报告覆盖188家A+H股中的大食品上市企业,遍布全国29个省,行业(参考申银万国行业分类标准)覆盖食品饮料行业(食品加工、饮料乳品、休闲食品、调味发酵品)、农林牧渔行业(农产品加工、饲料、养殖业、渔业、种植业)及社会服务(酒店餐饮),旨在为中国大食品行业描绘一幅全景图。此外,报告对重点行业,如餐饮行业、宠物食品行业、软饮料行业及预加工食品行业进行分析研判,对标杆企业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中国消费产业和市场已从增量扩张时代的“跑马圈地”转向存量竞争时代的“精耕细作”,这个共识正在形成。因此,中国消费产业的存量竞争1.0阶段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四个产业特征——产品同质化、信息碎片化、需求多元化与价值情绪化。“内卷”似乎成为当下消费市场最佳标签,但真正的核心矛盾在于有效供给不足与品质需求升级之间的鸿沟。寻找中国消费品牌的增长破局之道,必须真正解读新质生产力在消费场景和运营场景中的创新落地,从追求速度与效率转向构建质量与可持续的新增长逻辑,以“情绪满足+文化溢价+数据资产”的新增长范式重塑品牌发展的新增长动力。从现状分布来看,截止2025年4月30日,中国A+H股大食品上市公司共有188家,涉及19个细分行业,遍布全国29个省(全国共有34个省)。2020-2025年,大食品上市企业数量从141家增至188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2021年同比增长21家,2022年增长12家,2023年增长9家,2024年增长3家,2025年仅增长2家(截止2025年4月30日),增速明显放缓。从细分行业来看,民生刚需、标准化程度高的细分领域上市企业较多,尤其是乳品赛道无论是存量还是新增都名列前茅。超过10家上市企业的细分行业共有9个(占比47.37%),显示食品产业多元化发展,从基础品类到休闲、预制菜等新兴赛道均受关注。从区域分布来看,头尾差距巨大。上海、广东和山东三省为第一梯队,前三省份的企业数量已经占据大食品上市数量的30.85%。区域内超过6家上市企业的共有10个(占比29.41%),但是依然有14.7%的省份没有大食品相关的上市企业。近年来,中国餐饮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其收入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根据头豹研究院与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3年,中国餐饮行业总收入达到52,890亿元,实现了20.4%的同比增长。餐饮企业及餐饮门店作为市场活力的主要体现者,在推动行业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餐饮行业整体连锁率呈现逐年升高态势。2024年,中国餐饮行业连锁化率达到23%,行业集中度表现平稳。2023年,头部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占到中国餐饮收入的7.7%,与上年基本持平。从经营规模来看,84%的头部餐饮企业进行了规模扩张;从经营业态来看,58%的头部餐饮企业实行了跨省多门店连锁经营。来源:各企业官网,天猫官网,京东官网,头豹研究院,弗若斯特沙利文宠物食品行业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1)中国宠物饲养者人数逐渐增多,宠物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宠物食品行业规模增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老龄化、少子化的人口特征逐步显现,导致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有所改变,对于情感的需求愈发旺盛。(2)随着宠主对宠物生活品质的重视,宠物营养保健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年轻一代对宠物的需求不断增强,“家人”是宠物主赋予宠物的首选角色,乐于为宠物购买宠物用品与宠物服务,提高宠物的生活品质。未来宠物食品将保持平稳增长趋势,年轻宠主占比逐渐提升,有望带动中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年轻宠主占比逐步提升。宠主对宠物的角色定位发生转变,单只宠物消费的提升带动整体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增加,宠物犬单只消费由2020年的2,262元增长至2024年的2,961元,宠物猫单只消费由2020年的1,818元增长至2024年的2,020元。中国软饮料市场在过去五年经历了快速扩张后,正进入以稳定与结构优化为主的阶段。总体来看,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5,77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2,5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6.7%,主要得益于渠道下沉与新式茶饮、功能饮料等细分品类的爆发式增长。展望未来五年,随着市场基数不断增大和结构走向成熟,行业有望以约5.9%的年均复合增速实现稳健增长。在需求端,即饮茶、能量饮料和即饮咖啡成为近年主要的增量来源。以元气森林、农夫山泉、康师傅和东鹏特饮为代表的品牌,分别凭借无糖气泡茶、即饮茶饮、功能型运动饮料和电解质水等核心产品占据细分赛道领先地位,并持续通过新品迭代和场景化营销巩固市场地位。从整体上看,在过去5年中,中国狭义预加工食品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2,454.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84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5%。其中B端市场,由1,825.8亿元增长至3,509.2亿元,占比则从74.4%减少至72.4%。市场占有率降低背后逻辑主要包括:其一,C端消费者在2020-2022年居家办公、生活中,消费者对于预加工食品的认知度迅速提高,且在此时间截点内对预加工食品的需求性全面提高,并在后续全面放开后,由于消费惯性,保留该消费习惯;其二,在当下的经济周期内,中国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全面提升,预加工食品凭借价格优势,在C端消费客群的市场渗透率提升显著。预计狭义预加工食品市场规模在2025-2029年中,将由5,748.5亿元增长至10,72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9%。C端的市场渗透率将由28.6%增长至30.2%。从截至2025年4月31日的市值来看,大食品上市公司呈现了“一超多强”的整体态势。农夫山泉稳居第一(3736.87亿元),超过第二名海天味业近1400亿。目前仅有9家上市公司超过千亿市值,海底捞沦为“千亿守门员”。而从整体差距来看,第20名的统一中国市值(372.83亿元)仅为第一名农夫山泉的10%,差距显著。营收是企业的基本面,也是说明企业体量的第一指标。金龙鱼作为领头羊超出了第二名万州国际近500亿元,而万洲国际又超出了第三名牧原股份近500亿元,其后企业差异变小,但是绝对值依然不小。目前,千亿营收以上的企业共有6家;而巧合的是,营收第1名金龙鱼与营收第20名的光明乳业也是接近十倍的差距(与市值表现类似)。有意思的是,营收前十中有3家是生猪养殖行业,其中2家更是营收前五,可见上游原料端的庞大市场空间,且竞争激烈程度。▶▶ 净利润指标:2024年年度排名(TOP20)如果说营收说明一个企业的体量,那么净利润就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就是“真功夫”。与市值和营收不同的是,净利润之间的差距没有特别大;但是相似的是,第一名的牧原股份(189.25亿元)是第20名中粮糖业(17.44亿元)的十倍左右。另一方面来看,净利润上榜企业与营收上榜企业重复度较高,这也反映了大食品行业中净利润率逐渐“透明化”,降本增效是现代企业的不变命题。
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完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