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总机:010-8410-8866
业务咨询:​400-093-2688
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的环保发展变化
来源:生态环保观察 | 作者:和君生态环保事业部 | 发布时间: 2020-06-01 | 5322 次浏览 | 分享到:

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的环保发展变化


2020年5月22日,因疫情推迟的人大会议终于召开了,按照惯例,李克强总理在会上做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注定是不一样的,但除了大家都在热议的没有提出GDP增速目标外,我想另一个不同也值得环保从业人员关注,那就是:这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第一次没有关于环境问题和环保工作一级标题的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的表述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的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下,主要出现在两个地方:


一是“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二是“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加快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严惩非法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行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这两段内容均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标题下。


那是不是意味着国家对于环境问题和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再如以前了?


答案是否定的,这从近年来发布的各种严格落实环保监督和处罚力度政策,以及各类环保产业促进政策中就可见一斑,但和君咨询生态环保事业部认为,国家对于环境问题和环保工作的关注点确实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关注可持续。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过往的发展中,还是不可避免的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对环境问题的点状治理一直是环保工作的主旋律,属于“欠债还钱”的状态。可以说,过去的环保由于底子太薄、欠债太多,一直处于一种被过度关注的状态,这在当时是合理的、恰当的,但随着这十几年政府、企业、民众等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不再是“千疮百孔”的状态,而是到了要思考如何巩固治理成果,让环境治理成果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来对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大家可能也就能够更好的理解为什么要将环保的表述放在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标题下了,为什么在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中提及长江和黄河的生态保护,同时还都要把生态保护和“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什么环保工作重点内容的小标题叫做“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了,其中深意,不言自明。和君咨询生态环保事业部认为,未来的环保工作的重心,一定不是为了环保而环保的,而是在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以实现环境、经济、人文的协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这将是“十四五”较过往的最根本区别。


二是关注大项目。对比往年的报告,长江、黄河、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在今年报告中被反复提及,说明国家关注的重点已经不再是点状的环保问题的解决,这些事情,在多年来的政策促进和投资拉动后,已经形成了可以依靠市场机制自行运转和推动的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不再需要国家层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了,但涉及到大区域(尤其是跨省域的)、大资金(尤其是需要商业模式创新的)、大政策的国家级项目,还是需要中央层面给予高度关注,这样才能协调各方利益、创新各项机制、推动多领域共同发展。


三是关注补短板。在“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的表述中,报告开宗明义的指出要“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同时提到了几个很细很具体的点,例如“加快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从这样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对于目前仍存在薄弱环节的点状环境问题的态度是:不再搞“大水漫灌”(精准),不能再花“无厘头的冤枉钱”(科学),但该治理的也一定要治理且治理到位(依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补短板”。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年,因此这份报告也被大家看作是为“十四五”定调子的重要文件,针对上述环保工作的“调子”,不知道各环保企业对自己的“十四五”有没有形成更加清楚的认知?和君咨询生态环保事业部认为,至少有几件事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的:


一是必须明白只关注单体项目已经不行了。“十四五”期间环保企业要想继续获得快速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把自己的业务融入到生态文明的框架下,否则路子会越走越窄;


二是必须思考自身业务和国家战略重心的关系。近一点说是要考虑与长江、与黄河的关系,远一点说是要考虑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的关系,否则地位将被边缘化;


三是必须开展核心能力建设。“十四五”还需要解决的点状环境问题,都是留到最后的“硬骨头”,技术、模式等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成熟,没有点真正的“金刚钻”还真干不了这些“瓷器活儿”,对于搞不了“大阵仗”的中小企业来说,只有依靠核心技术、核心能力在未来越来越窄的市场空间中立于不败之地。

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