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总机:010-8410-8866
业务咨询:​400-093-2688
做好“六个深度”,推动“十四五”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
来源: | 作者:唐尧 和君国有资本与国企改革研究中心业务合伙人 | 发布时间: 2020-06-03 | 10625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国家级规划,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等。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可以看出,推动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得到了中央高度重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那么应该如何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对于一个地方城市而言,“十四五”时期应该如何抓住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机遇、融入区域经济圈建设呢?通过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若干城市融合发展的案例,我们提出一般情况下,地方实现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六个深度”政策措施,供各地政府与企业制定“十四五”发展措施时借鉴。


一、产业融合上深度对接


1、优化产业布局,构建更优产业格局。产业协调发展是区域一体化的核心,首先找到区内不同城市的差异化定位,明确自身优势与资源,与区域其他城市共谋产业协同错位、互补互促发展。要站在全域角度,优化区域总体产业布局,增强整体实力,避免在区内同质化竞争。


2、推动集群发展,加快融入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圈内部打破行政边界,发展产业集群,扩大传统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培育、现代服务业融合方面的深度合作,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融合发展,典型如重庆的汽车产业带动成都地区汽车零部件发展,在成渝经济圈内部形成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3、推动共建共享,联合做强产业平台。可以协同推进园区建设,做强做专产业承载平台,探索发展飞地经济,联合做大区域产业平台。可以探索园区整合或托管等模式,协议分享被整合或托管园区的税收、土地等收益,完善产业合作、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


二、基础设施上深度互联


1、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的互联互通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也是“十四五”期间最紧迫的任务。要加快区域内城际铁路、公路、航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接,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简化手续,减少人为壁垒,形成连接全区域的畅通通道。


2、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中央会议多次提出“新基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更需要在全区内总体考虑“新基建”协同推进,加大投入,协同共建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等新型智能基础设施,助力打造“区域数字一体化”。比如打造覆盖全区域的“物联网”信息网络,协调建设覆盖全区域的新能源充电桩网等。


三、开放创新上深度合作


1、加大内部开放。同步下好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手棋,推动本地产业“引进来”和“走出去”,通过开放赢得更大发展空间。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近水楼台先得月”,要重点做好对内开放,紧盯区域内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动向,发挥本地资源和政策优势,承接区内转移产业。


2、共建科研平台。推动区域内科研机构、科创资源、人才培引方面的深化交流和共建共享。对实力较弱的地方,可以与区内发达地区合作共建科研机构平台,借力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实力,重点做好技术引进和成果的本地转化。


3、促进人才交流。依托区内教育资源丰富地区的院校机构,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共享专家资源。利用地域相邻优势,全面加强内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家学者的交流联系,探索“周末专家”“节假日专家”等模式,柔性引进高端专家人才。


四、生态文明上深度联建


1、环境保护“一条心”。生态建设有其特殊性,如果不能实现思想一致、行动一致,区域内的某一地污染都可能造成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全区必须加强交流合作,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上达成“一条心”,强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意识。


2、产业发展“一个调”。在全区域内需要一致推进绿色发展,优化经济结构,突出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设计,建立统一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共同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的生态环境往往较好,要利用好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生态农业、文旅、康养等方面发力,打造区内“菜篮子”、“后花园”,促进自身发展。


3、生态建设“一张图”。全区域要联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空间资源管控、污染综合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等“组合拳”,探索建立一体化环境工作机制,区内发达地区要对较落后地区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共建生态文明。在这方面长三角地区已有较好的实践。


五、公共服务上深度协同


1、城市服务协同。区域内各个城市需要加强协同,优化城市服务,在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功能完善、信息技术融合、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治理等方面推动一体化。较为典型的是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内推动健康码互通互认。


2、提升营商环境。要学习借鉴区内先进城市的营商环境经验,打造“一个标准”的优质营商环境,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才能有效承接区内产业转移。


3、优化社会环境。强化区域内公共事务协同治理,同时要增强政府和社会机构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营造整个经济圈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


六、发展规划上深度衔接


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就要坚持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各地要与区域总体规划做好衔接,互相之间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强区域经济圈内部规划衔接,做好重要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园区等方面的规划协同,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


总体来说,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区内及周边各个城市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利好,但也需要看到背后的挑战,如果错失机遇,则会造成自身的边缘化。从我们的研究和经验来看,改变固有行政思维,积极推进以上“六个深度”的发展举措,产业发展深度对接,基础设施深度互联,开放创新深度合作,生态文明深度联建,公共服务深度协同,发展规划深度衔接,能够帮助地方有效地融入、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