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袁梦思 和君集团海外并购研究中心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18年12月19日,中国企业跨境并购2018年共发生355起,披露的交易金额合计3233.81亿元(货币转换汇率以公告日当日汇率为计算依据)。按照支付方式看,355起跨境并购中,有300起以现金支付,涉及金额2346.53亿元,分别占比85%和73%;有5起跨境并购通过股权支付,涉及金额581.69亿元,分别占比1%和18%;有5起跨境并购通过股权和现金支付,涉及金额263.45亿元,分别占比1%和8%;通过资产等其他方式支付的共发生11起,涉及金额39.41亿元,分别占比3%和1%。
从统计数据看,我国企业境外并购支付方式主要为现金支付、股权支付以及现金和股权混合支付,而且现金支付是最主要的支付手段。根据wind数据,近5年来,现金支付的海外并购数量占比均在85%以上,交易金额占比均在70%以上。
然而,股份支付的案例中,仍然以同一控制下的境内外实体见换股为主,缺乏市场化的股份支付案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现金支付本身具有直接、简单、迅速的特点。现金收购只涉及标的企业的估值,交易金额明确,对并购双方都给与了明确的现金流,便于交易尽快完成。
2、监管制度和审批程序限制。根据《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的规定,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外国投资者经过商务部严格的审批程序后方可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同时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比例不得低于10%,且必须锁定三年,这使得上市公司的股票缺乏流动性。此外,若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还需要受到相关规章制度的监管限制,繁琐、费时的发行审批程序极易使上市公司错失并购良机。
3、我国资本市场成熟度的限制。我国资本市场目前仍相对不成熟,国际化程度低,波动较大,通过股权支付的方式往往使境外交易对手面临巨大的交易风险。
但现金支付也有比较明显的缺点,即买方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现金压力,同时,交易卖方也可能面临较重的税收负担。
然而,股份支付不仅是上市公司的境内并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也是境外并购的常见支付手段。中国在对外开放、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过程中,历史上先后设立“B股”,提出过“国际版”,以及今年开放CDR等。今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已趋于平稳,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监管呈现常态化,未来资本市场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支付工具有望出现真正的股份支付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