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开业16年仍是最火地标,这家商场做对了什么?
来源: | 作者:和君商业零售事业部 | 发布时间: 2025-10-18 | 19 次浏览 | 分享到:
新加坡乌节路 ION 项目,以独特的开发模式、空间设计与运营策略,成为商圈运营的典范,为我们提供了商业运营的新思路。

图片

1

优势互补破解资源难题

ION 所在的乌节路商圈,是新加坡两大核心商圈之一,且是当地最后一块重要商业用地,由凯德集团主导开发。凯德在重奢、高化等供应链环节缺少核心优势,为推进项目,凯德选择与新鸿基强强联合,借助双方资源优势,不仅成功打造 ION 项目,还将这种合作模式延伸至武汉、重庆等城市,为跨区域商业项目开发提供了“资源整合”的有效路径。这种合作思路在国内市场同样适用。

2

细节暗藏客流与价值的空间设计

ION 的空间设计,每一处细节都围绕提升消费体验与商业价值展开。交通衔接上,项目打造地铁上盖建筑,地铁层(B2层)与商业区无缝连通,同时设置下沉广场直接通向二层,实现人流与社群的有效分离,避免不同客群相互干扰。

更打破常规的是楼层定位与租金结构。ION 采用“楼下四层”的罕见定位,楼下租金不低于楼上,L1 至 L4 云集国际顶级豪华品牌及精品;楼上规划为高端公寓,塔楼顶层“ION SKY”成为旅游观景地标,形成“商业+高端居住+旅游体验”的互补业态,最大化挖掘了不同楼层的潜力,为空间规划提供了创新视角。

3

代际差异引领运营方向

精准把握不同代际消费习惯是项目运营的核心前提,ION 通过分层业态与场景设计,实现了对不同代际客群的精准捕捉。

针对 70 后等成熟客群的“目的性购买”需求,ION 在 L1 至 L2 层密集布局Louis Vuitton 路易威登、Cartier 卡地亚、Prada 普拉达、DIOR 迪奥等国际顶级奢侈品牌,且多为一拖二的大面积旗舰店,配合 TWG 等高端餐饮及珠宝配饰业态,强化品牌稀缺性与场景仪式感。这种布局精准匹配了 70 后对重奢品牌、头部餐饮的偏好,使其成为高净值客群的核心聚集地。

面对以“社群聚合地”为消费起点的 00 后群体,ION 在 B2 至 B4 层打造年轻化消费生态:地下楼层以时尚生活业态为主,通过光影动感效果吸引年轻客群目光,B3 至 B4 层聚集大量休闲餐饮及小吃甜品,契合年轻人的美食消费理念。同时,项目以“种子生长”为核心的艺术化设计理念,通过树状支柱、互动多媒体幕墙等元素激发年轻群体的社交分享欲,构建起兼具体验感与社群属性的消费场景。

4

精细化打法激活项目潜力

稀缺性与话题性双轮驱动:ION 以“独家性+周期性焕新”保持品牌吸引力,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一方面,紧盯国际潮流脉搏,主动引入兼具稀缺性的首店品牌与独家限定系列——无论是首次进驻新加坡的特色业态,还是仅在 ION 发售的联名单品,都以“独家属性”精准抓住消费者注意力,打造“非来不可”的消费理由;另一方面,在平衡国际品牌与本土特色的过程中ION 引入 Marimekko 旗舰 café、Onitsuka Tiger(鬼冢虎)东南亚首店等自带话题度的品牌,既丰富业态层次,又借助品牌自身影响力引发社交传播。开业 15 年来始终保持“零售+餐饮+娱乐+生活方式”的多元业态,让项目不仅是满足购物需求的场所,更成为承载潮流发布、文化体验的城市地标。

会员运营精准触达与粘性强化:在营销方面,ION 以“内容吸引、社群聚合、技术辅助”为核心,实现全域引流。2024 年发起“Be at ION Orchard”campaign(相聚 ION 乌节路),其中 ION Creators 计划联合社交媒体达人打造个性化内容(如潮流测评、高端生活方式分享),精准触达目标用户。

会员服务则聚焦“高端定制化体验”,ION 将 L4 层 ION ART 艺术区打造为会员专属活动空间,结合商场常态化的艺术展览、品牌沙龙,为会员营造兼具仪式感与私密性的社交场景。此外,ION 还善于借势节点打造标志性主题活动,例如“乌节圣诞大街欢”期间,不仅打造 20 米高圣诞树与梦幻迷宫景观,更凭借精致设计连续蝉联建筑装饰大奖,在营造节日氛围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与会员及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

新加坡 ION 的成功,是开发合作、空间设计、消费洞察与运营策略协同作用的结果。其经验证明,唯有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消费需求为核心、以精细化运营为手段,才能打造出兼具人气与价值的优质商业项目,为商圈运营提供可复制、可落地的参考范式。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