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过丹纳赫、华为、美的等顶级企业后,我发现它们都掌握了一套相同的运营心法,遵循了一个复利增长的公式。(1)企业利润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现金流非常健康?
(1)审批决策是否经常卡顿?
(2)订单交付是否经常延误?
(1)产品次品率是否高于行业标杆?
(2)客户投诉是否反复出现?
(1)员工是否主动提出改进建议?
(2)问题解决后是否还会复发?
(1)每年新产品贡献营收高?
(2)研发投入产出比高?
评分结果:
≤30分:处于危险区,需立即系统性改善
31-44分:有待提升,需重点突破瓶颈环节
≥45分:健康良好,需持续优化保持领先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在增量市场,你可以靠风口和运气赚钱;但在今天的存量市场,竞争就是“拼内功”,卓越运营就是你最硬的“内功”,是企业生存与否的“分水岭”。
卓越运营不是简单的“降本增效”,它是一个系统性的能力,意味着你能用更少的资源,更稳定地交付更高客户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并持续保持这种状态。
如果用一个公式阐述,那就是:卓越运营=(高效率×高质量)“↑”持续改进
高效率与高质量,代表企业当前的运营水平。其中,高效率就是要求企业对市场反应速度快,内部整体运作效率快,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高质量就是要求企业改变过去“粗放增长”的模式要向产业高端环节跃进,追求“有利润的营收”、“有现金的利润”。
持续改进,代表企业的不断精进的能力。这不是一场“运动”,而是永不停止的旅程;它是指数因子,让优势随时间不断放大。
以美的为例,2012年以来,美的集团在方洪波的领导下,开启了从“规模导向”到“效率与效益驱动”的根本性变革。美的一方面向用户提供领先产品,创造更高价值;另一方面通过“T+3”(下单、备料、生产、发货各3天)模式,借力数智化,提升整体效率;同时建立“上天入地”的运营部门推动精益管理,持续改善。如今,美的在存货周转率、资金周转天数、流程效率等运营指标实现了明显提升,正在引领中国甚至是世界标准。
企业运营效率提升的关键是消除企业一切浪费,不断提升资金、信息、材料、产品等流动。
消除生产浪费。主要有库存、过量生产、过量加工、多余动作、等待、运输、缺陷等八大浪费。通过价值流分析,我们会发现国内众多中小企业浪费惊人,吞噬了大量资金和资源。现在一些企业盲目跟风“数字化工厂”、“灯塔工厂”,而没有从基础做起,抓住减少浪费核心,往往是“花了很多钱,效果太一般”。
消除管理浪费。常见有错误的目标与指令、人才与创意浪费、沟通不畅与内耗、组织冗余与过度审批、无效会议、等待等情形。比起生产浪费,管理浪费更加隐蔽,危害性更大,消耗了企业最宝贵的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却没有为客户创造任何价值,反而导致了员工倦怠和组织僵化。要消除这些浪费,必须从文化建设、流程重构和领导力转型入手,打造一个透明、信任、高效协同的组织环境。
企业运营质量高低不只是产品或服务的可靠性、稳定性、高标准,而是要面向客户或用户创造卓越价值,实现高质量发展。
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对于中小企业,就是要首先成为“专、精、特、新”企业;对于有雄心抱负的企业,要敢于成为“产品领先、品牌卓著、创新一流、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
在矛盾中寻找“最优解”。企业的发展都是“既要...又要...还要....”,挑战不可能。小米公司在产品成本、质量、价格三者看似矛盾中,找到最优解,实现了企业高速高质发展。曾执掌四家世界500强的优秀企业领导人宁高宁说过:“企业是一个整体,要追求均好。”
大力推进三个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是企业运营高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推动市场与技术有效结合,提升企业含“科”量;通过激发员工活力,增强企业战斗力,向管理要效益;通过整合资源,合作共赢,设计符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
只有建立一套运营体系,才能确保企业运营的稳定、可靠。
从运营体系角度看,核心是要战略引领、流程驱动、数智赋能、人才支撑。战略,为企业运营描绘了方向和蓝图,要进行战略对齐和解码,让所有人力出一孔。流程,既包含端到端的一级流程,又要有可操作的SOP流程,构筑运营的坚实基础。数智化,让管理在经验的基础上,更加科学、理性。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人、激励人、发展人。
从不同企业阶段看,就是要突出重点。对于初创企业,要通过最小可行品快速验证市场需求,聚焦价值验证。对于成长企业,要开始关注重点流程,逐步建立标准化运营体系。对于成熟企业,要打造生态优势,建立智慧型组织。
卓越运营一种经营方式。当你把高效率、高质量和持续改进融入企业日常,就会发现:现金流变得越来越充裕,客户变得越来越忠诚,员工变得越来越主动,增长变得越来越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