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零售行业全面迈入存量竞争的新时代,传统扩张模式日渐式微,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如何在这场激烈的存量博弈中突围而出,实现可持续增长?3月31日,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主任、和君咨询资深合伙人、和君商业零售事业部总经理、和奕咨询创始人丁昀老师受邀出席第二十二届中国百货零售业年会暨创新峰会第九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以《存量竞争时代商业战略构建》为主题,为与会嘉宾带来了一场极具战略深度和实践价值的行业洞察,全面解析了存量时代零售企业的破局之道与增长路径。过去是用珠算的时代,现在是用电脑的时代。随着中国城镇化率增速和人口增长率的双率下行,2016-2018年成为中国零售行业的分水岭,标志着跑马圈地时代的终结。
消费市场也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消费资源加速向城市群核心城市及主商圈集聚。无论是奢侈品消费,还是生活方式消费,消费者都更倾向于选择在更高级别的城市和商圈进行。例如,上海、成都等城市的主商圈,凭借丰富的商业资源和多元的消费场景,吸引着大量消费者。其中,成都春熙路商圈深受老成都人喜爱,而交子商圈则成为新成都人的聚集地,不同商圈定位差异明显,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这种消费集聚现象,促使城市核心商圈不断抬级,也给商业零售企业的布局带来了新的思考。面对如此复杂的行业趋势,企业需要从多个维度重新审视自身战略,探索实体商业战略的三个重要思考维度,这不仅是企业自身规划的关键,也是供应商、品牌商评估企业的重要标准。城市布局是企业战略布局的核心起点。企业要依据城市群位势,精准定位城市级次,区分城市群核心城市、一线/新一线城市与其他城市,从而前瞻布局供应链资源,占据有利的战略位势。同时,关注商圈级次,明确城市主商圈和核心城市副商圈的差异。此外,还需考虑商圈辐射范围,包括商圈内辐射、跨商圈辐射以及跨城市范围辐射。商业模式的选择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战略路径、组织架构、人才体系以及创造附加价值的方式和盈利水平。例如: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市场中,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实现差异化定位,成为所在城市群、区域或商圈核心品类销售第一的卖场,同时成为本地定位客群美好生活价值体验的唯一选择。随着消费趋势的变化,“生活向上,工作向下”成为显著特征。生活类商品和业态以“悦己”需求为核心,围绕家、城里、城外的生活场景不断增长;而工作类商品和业态则以“悦他”需求为核心,在通勤、职业、晚宴等工作场景中,客单价逐渐下降。企业应顺应这一趋势,优化品类组合,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为了实现“第一且唯一”的目标,企业需要具备三道必选题所对应的关键能力。
企业要在基础标准供应链的基础上,挖掘在地内容的差异化,打造非标项目,实现供应链的差异化运营。通过深入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文化特色,引入具有独特性的商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面对复杂的商业空间,如物业的一期、二期、三期以及不同的层高、伸缩缝等,企业要学会驾驭和改造。通过创新设计,打造室内空间多首层,优化餐饮层等复合空间,提升商业空间的导流能力和消费者体验。会员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会员系统,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会员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营销活动,增强会员的粘性和忠诚度,不断开发新会员,扩大会员群体。

在存量竞争时代,企业要坚持战略长期主义,用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规划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这需要企业做到“向外看”和“向内求”。“向外看”:即洞察市场变化和竞争格局,选拔具备前瞻性和领导力的帅才,主动出击,掌控市场节奏。在市场变化迅速的当下,企业不能被动应对,而是要提前布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向内求”:则是审视自身格局文化和战略组织,进行系统变革,提升团队能力,树立行业标准。企业要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提高团队的执行力和创新能力,确保企业战略能够有效落地。在存量竞争时代,零售企业需要以五年为周期,完成战略思维的转变,储备相应的能力和资源,在评分标准从10分提升到100分的时候,依然能够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实现“第一且唯一”的可持续增长。和君咨询商业零售事业部作为零售企业战略“陪战”合作伙伴,将与大家并肩同行,共同开创新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