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肆虐叠加公立医院医改的推行,让前些年快速野蛮生长的民营医疗苦不堪言。
2020年一季度,95%的受访医院业务量和营收都出现了同比下滑。其中,84.8%的医院门诊量下滑20%以上,39.2%的医院已出现资金断流的情况。很多民营医疗机构彻底消失了。
大家一致的共识是,民营医疗沉疴已久,新冠疫情和公立医院改革只是这些过去本就管理不善机构加速退市的一个催化剂。
机构定位不清、内部管理混乱、缺乏有力IT及行政后勤支撑、营销投入畸高、医护人员稳定性不强、医疗服务产品设计乏力、客户体验稳定性难继、产权及股权激励混乱,这些是民营医疗最突出的几个问题。
如何短时间内解决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尤其是民营专科医疗机构困局?
答案其实是有的。
来自美国的、广泛针对口腔门诊的服务模式——DSO,对民营专科医疗机构应有很多可借鉴的思路,包括中医、妇儿、康复等机构。
简单说下DSO模式在美国的发展过程。
美国口腔医疗机构中,仅拥有一名牙医的诊所数量最多,占比68.7%(IBIS,2015),拥有20名以上牙医的大型诊所仅占比6.9%。
随着开设诊所的前期投入成本以及获客成本的提高,医生单打独斗开诊所的处境每况愈下,促使各种形式的联合执业诊所崛起,市场迅速涌现了一大批拥有10-20家分店的各式连锁运营体系。分散式的市场逐步呈现小范围集中的态势,成为一个值得瞩目的发展趋势。其中,DSO模式是联合执业诊所崛起的典型代表。
DSO模式,Dental Service Organizations的简称,口腔医疗服务组织,是为口腔医生与口腔诊所提供非临床业务支持服务的运营管理公司的统称。
DSO的运营模式多以口腔医生与私募股权投资人共同拥有的公司制或有限合伙制的形式运营。为了防止商业逐利者一味寻求回报而脱离医疗本质,进行过度医疗,DSO更多的是给诊所“赋能”,为诊所提供所需的管理、运营、财务、法律、培训等非临床业务的支持,使得医生们能将更多精力放在医疗技术的提升和对患者的治疗上。
具体的,DSO为口腔医生及诊所提供的业务支持包括但不限于: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服务、市场营销与广告服务、IT系统技术服务、设备管理服务、采购服务(包括办公设备、用品的采购)、会计及保险服务(包括员工工资、保险、保险费率与各项账单核算)。
简单讲,DSO模式让专业的人做了专业的事。道理虽然简单,却有效的提高了行业发展的效益。
DSO模式在国内的口腔领域已有成功应用的案例。
成立于2016年的美维口腔,是国内首个以“DSO”模式发展的口腔医疗平台级企业,持续提供为中国优秀口腔连锁品牌及专家从战略投资、标准输出、医疗技术提升、品牌管理、数字化转型等全维度赋能服务,助力实现快速个性化发展。刚刚获得B++轮投资。美维基于客户口腔终生管理理念和医生事业合伙的方式,利用自己的Saas平台,帮助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更好发展。
我国口腔医疗是除公立医疗外发展比较成熟的一个消费医疗专科品类。但也面临口腔门诊小而散、管理不规范、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问题。美维借鉴国外成熟的DSO赋能平台模式,将其应用于国内口腔医疗机构服务,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当然,不仅仅是口腔,纵观国内和口腔医疗同属专科医疗赛道的基层医疗机构,我们会发现,中医、眼科、妇儿、康复、生殖、肿瘤、骨科以及陷入低谷的医美等兼具医疗和消费属性的专科医疗机构,其实面临和美国口腔医生类似的情况。
尤其是近几年涌现的医生集团创业热潮,这些擅长医技的人员需要处理大量非自己专业擅长的管理,由此导致走了很多弯路,浪费了很多资金和人力投入。
有需求就会产生供给。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给不同专科服务的机构。比如在中医领域出现了给中医门诊提供饮片配置和物流的三七平台,由帮助医生学习进而延展到饮片采购、膏方推荐的大家中医等。但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尚无一个机构能提供整合服务,满足基层专科医疗机构的多种需求。这与民营专科成熟度不高,服务机构能力有限有关。
民营医疗在消费医疗领域占有绝对优势。市场不是问题。破题可以从模式创新入手。
DSO模式将普通门诊或医院不擅长的管理、集采、培训、营销、招聘、IT、投融资等功能交给专业公司运营,专业公司通过赋能服务给加盟机构输出,从而实现加盟机构专注医疗本身,在不做大的调整和投入下,业绩收入得以快速提升的目的。
对于中医、妇儿、康复等数百万计的基层医疗机构而言,这个模式应该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