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揭晓了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其中江苏、浙江、山东以25、17、13的数量占据百强县数量之首。从人均GDP来看,2020年百强县人均GDP达到了11.2万元,超过1.7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25.8%,从和君康养事业部总结的养老产业发展的人均GDP临界指标来看,中国百强县已具备较为雄厚的产业市场化发展基础。但从和君康养事业部多年对县域养老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市场化发展程度仍然较低,且普遍呈现出如下发展的特征和趋势:
一是政府主导的养老事业发展为主,市场发展为辅。
相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目前我国县域养老产业的发展仍然较为初级,虽然部分县域人均GDP和老龄化率均较高,但养老服务和产品的供给仍然以政府规划和布局为主,公办、公建民营等方式为多数县域养老供给的主要方式,市场化程度较低,民办类养老服务设施呈现出本土性、数量少、规模小、非连锁化等特征。
二是养老产业发展呈现出“服务一马当先”的态势。
养老产业包罗万象,除了养老服务之外,还包括养老用品、养老地产、养老金融等各个领域。目前我国多数县域的养老产业发展,仍然以养老服务为主,其体系建设架构多遵从国家或地方省市的上层相关政策规划,较少有自身的相关建设指标,部分县域依托自身气候资源、产业基础等,发育出养老社区、老年用品等领域,但规模较小,且多以概念阶段为主。
三是养老产业的市场化发展呈现出“融合参与”势头。
综合全国县域养老供给的现状来看,从市场化的角度来说,多数县域的养老供给,除了政府拖底型的养老服务之外,也会融合当地文化旅游、体育运动、休闲度假、特色农业、森林康养、文化养生等业态的发展,进行“养老+”和“+养老”的产业融合发展,养老产业在以上产业发展中,仅起到融合参与的角色,很难成为主导业态进行市场化竞争。
四是本地特色化标签将成为县域养老供给的独特出路。
展望我国县域养老产业未来的发展势头,和君康养事业部认为,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基础供给”发展之外,县域的养老产业可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产业标签特色,进行差异化发展,如西南区域依托异地养老的气候优势以及特色农业的产业优势,可突出发展“旅居养老、养生养老”等养老服务和养老地产业态,环大城市的县域可依托自身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发展养老用品、康复辅具、老年旅游、综合养老社区等业态。
和君康养事业部认为,在各城镇养老产业竞相发展的同时,县域经济崛起的力量不容小觑,以县域为带动的乡镇“养老一体化”发展,势必会带来多元化的市场下沉与创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