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和君健康养老事业部高级咨询师 杨围围


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后,平安好医生的港股上市、微医集团高达5亿美元的Pre-IPO融资、腾爱医生正式关停,互联网医疗在持续火热的同时行业泡沫也在开始破灭。今天我们主要从养老产业角度,看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地方落地特色模式,以及未来医养结合新机会。


1、互联网医疗发展要点:我国互联网医疗的重点发展领域主要有医疗服务资源互通、家庭医生签约、药品供应保障、医保结算、医学教育互联、人工智能应用、医疗健康信息互通等方面,在搅动市场企业参与的同时,政府从标准体系、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提升、医疗质量监管、数据信息安全保障、相关配套政策完善等方面同步发力,互联网医疗的基础工程搭建与产业市场化发展同步发力。


2、互联网医疗的地方落地各具特色:


①北京的“互联网医院”模式:上线“掌上北京医院APP”,通过线上通道链接全市三甲医院,为市民提供智能导诊、交通导航、健康资讯、医学百科等基础服务,以及图文咨询、视频门诊等与北京医院专家直接对接渠道,实现线上“一键诊疗”;


②上海的“精细化服务”模式:通过“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与家庭医生链接实现无缝转诊;通过“健康云”信息网络平台互通共享市民健康与诊疗数据;通过“智慧健康小屋”实现市民健康数据的采集与上传。


③广东的“网络医院+网上复诊+药品配送”模式:通过企业平台与公立医院合作,建设与运营互联网医院,通过网络互联打通在线复诊、在线处方、药品配送、慢病管理等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过程,贯穿省、市、县区、乡镇、村五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体系。


3、从互联网医疗发展看我国医养结合新机会:


①全域医养服务线上系统建设:在整个区域健康、医疗、养老资源的基础上,构建集资讯、推荐、选购、评价、淘洗功能为一体的线上医养服务自由购买服务平台,利用市场自由竞争倒逼区域医养服务质量升级;


②医养人才资源高效共享体系建设:通过互联网医疗体系建设,盘活区域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医疗服务专业资源,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方式,为离院群体提供专业康复、护理服务;


③医养支付系统建设:利用互联网医疗网络系统,将医保、长照险、商业养老保险等支付方式串联,激活消费端消费能力;


④预防型区域医养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互联网链接使得医疗服务领域资源与能力向慢病管理、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领域蔓延,构建预防型区域养老服务体系,加强老年群体前期健康管理与干预,缓解区域养老压力;


⑤由上到下化整为零的医养服务机构建设:医疗资源与服务的网络化覆盖,势必会带来康复、护理、照护服务的网络化散点布局,未来区域的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应围绕医疗资源的网络化布局,在距离与需求上贴近服务对象,进行嵌入式、零散式、基层渗透式的医养服务机构设置。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未来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增速将维持在40%左右,到2020年规模有望达到900亿。随着检测类、问诊类、电商类、智能化类终端平台的创新应用,以区域为引领的全国互联网医疗体系架构逐渐成型,再此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医养服务,势必会迎来新的成长空间与布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