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 谢勇
全域旅游模式,是新的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路子,是我国旅游从“小旅游”的单纯空间概念向“大旅游”的产业+空间概念的创新性延展,在这个大环境中,作为“小旅游”支柱的景区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才能在这波旅游大行情中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性尝试:
一、景区向综合旅游产品转型
景区在全域旅游环境下,通过对产业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变以观光产品为核心吸引物的模式,为游客提供综合性的深度体验产品,实现“N产业+旅游”的全方位合作,开发多元复合型的综合性旅游文化休闲产品,避免景区常见的“旺季吃不了,淡季吃不饱”的状况,平抑景区的波动性,实现“全时旅游”“全年龄段旅游”,提升旅游对其他产业的促进和支撑作用。
二、景区向综合收益转型
景区长期以来都是靠门票经济进行拉动和发展,在全域旅游的新理念中,由于商业模式的转变,会有更多的旅游休闲生活空间供人们选择,旅游概念会更深的融入到其他产业中去,作为其他产业的助推力量,门票必然要服从全区域发展、吸引更多消费人群和流量的大局,景区以门票作为核心业务收入必然也会随之受到巨大的挑战,因此景区必须改变自身的增长方式,提升其他产业的附加值,延伸景区产业链,培育新的增长点,丰富旅游业态,拉动综合消费,实现向综合收益的转型。
三、景区向区域综合共享机制转型
景区长期以来是脱离于所在区域管理体系的,旅游、市政、公安、交通等等各管一摊,垂直条块划分严重,在全域旅游理念下,景区需要从封闭式小旅游到开放型旅游,从景区企业单打独享到全社会共建共享,将景区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工作全局,设立具有综合协调职能的旅游发展委员会;建立以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为核心的“1+3+N”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实现向统筹综合发展的转变,实现景区发展与区域发展二者的全面融合。
四、景区向旅游休闲目的地转型
从“景区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不是“无景区旅游”,也不是“景区的叠加”,而是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推进景区与周边旅游度假资源的一体化,与周边的都市休闲、乡村旅游、度假酒店、商业街区和休闲地产等资源协同整合,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和格局,进而全区域、全产业、全时空地创建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