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政策倾倒,行业迎来红利机遇期——和君每日观察20190405

作者:和君国有资本与国企改革研究中心助理咨询师 王梦洁


在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成为未来主要出行交通方式的趋势下,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能源保障设施建设还在路上“艰难跋涉”。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商业化运营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发展至今,充电基础设施依然面临着建设落地难、运营效率低等问题,仍是制约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短板之一,充电桩的充电技术水平及运营服务能力等均亟待提升。


受制于外部环境及充电桩企业内部策略的不成熟,几乎所有的充电桩运营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在2018年更是有多家充电桩运营企业宣布倒闭。从行业属性来看,充电桩属于重资产行业,企业短期实现收益的可能性较小,外加充电桩产品更新迭代较快,企业投资风险较大,一旦运营模式不好,就会出现资金链紧张等问题。尽管2018年形式艰难,但受到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规模驱动,及2019年产业大环境会大幅改善,整体政策迎来利好,充电桩基础设施将迎来关键的突破。


中国充电联盟董事长在中国充电联盟2019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及2019年充电设施产业将迎来最好的一年,各部委已经沟通意见,要求各地方政府不要补车,要补充充电基础设施,并要求地方政府出台详细的实施办法。在四部委联合印发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中提出2019年要提高充电设施技术质量,提高充电设施运营效率、优化充电设施规划布局,同时,还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充电设施运营模式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地方财政补贴从补购置转向补运营,逐渐将地方财政购置补贴转向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使用和运营等环节。


据统计,截至2019年1月,国内充电桩总数达到了85.3万台,车桩比由去年11月统计的3.55:1降至3.51:1。但在政府的发展规划中,理想的车桩比是1:1,对比而言,未来充电桩市场依然广阔。


如今,充电桩政策红利倾斜,对充电桩的运营商们迎来最佳发展周期,尤其是充电桩行业头部企业特来电、星星充电等企业。预计2019年底,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45万个,私人充电基础设施超过95万个,总保有数量达到140万台左右,车桩比达3.2∶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