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热背后的本质——和君每日观察20190106

12月沈阳旅委出台的《关于严禁旅行社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夏(冬)令营等活动的通知》为何引发对“研学旅行”热议。很多旅行社把研学旅行视为转型发展新业务的重要商机。但我们认为,快速成长的研学旅行市场,禁令旅行社进入研学旅行仅是表象,本质是呼吁各方关注引领新业态健康发展市场机制建设。在此,和君做如下四点建议:


第一、强化政策解读的准确性与实施方案的有效性。无论国家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还是各地教育厅等部门发布各种“研学旅行”实施意见、工作条例、通知等,要考虑统筹政策落实,不能政出多头,建议地方政府组建“联席工作制”,一条龙落实政策措施与发展服务支持。


第二,尽快制定研学旅行相关行业标准。面对研学旅行这一新业态,可以借鉴前国家旅游局以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行为的经验,比如星级酒店评定标准、景区A级评定标准等,实践证明对规范市场秩序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指引价值。同步要发挥旅行社行业优势,亦可借鉴原国家旅游局对旅行社管理相关经验,明确保证金、旅游保险等要求如何更好地适用于“研学旅行”,把控市场准入门槛,做好经营监督与管理。


第三,提高供给侧的服务能力、注重研学+旅行的协同性。研学旅行受欢迎与否,运营执行机构与教学内容提供机构是两大决定性因素,需处理好“研学+旅行”协同性。其中,旅行社作为参与研学旅行运营机构中一只重要力量,在人员组织、整合食宿旅行等方面有天然优势,其执证上岗陪同人员对风险管理的操控、对应急事件的处理均有所训练。此外,研学旅行作为一种专业活动,离不开教育机构积极参与,多方协同开展对内容进行系统研发及主题知识教学技能技巧传授,形成研学旅行运营机构与教育机构在内容的专业上、在教学课程设计上的有效合作。


第四,从消费侧来看,研学旅行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新项目,刚被纳入全国学校教育体系,不像欧美国家有百年经验,研学旅行文明程度高、交互体验性好。目前我国对研学旅行的认识,从主管部门、各学校、参与执行机构、从学生到家长们,甚至全社会,都是新生事物,处于“零突破”阶段,需假以时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交互体验性。


总之,以上从研学旅行政策落地优化、供给侧行业规范与服务能力提高、消费素养提升等,提出了解决研学旅行这一种新业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四方面建议。


——和君咨询资深咨询师 应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