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和君京津冀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付金科


作为中国经济第三极的京津冀区域,在进入2019年以后,协同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与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龙头带动区域发展、长三角依托中国近代以来百年雄厚产业积淀不同,京津冀区域一直处于“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的尴尬境地,产业和资源都在向北京聚集,北京发展一马当先。


2018年,北京GDP依然保持了增长的势头,增长了6.6%,北京GDP也创造了新的记录,成为国内第二个GDP超过3万亿元的城市。而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在近两年则陷入困境,2018年的季度经济增速多次全国垫底,综合2018年全年GDP总量1.92万亿元,增长3.6%,在已经披露数据的省市中增速垫底。


如何改变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真正打造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开创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国家层面的布局在5年前开始,从调整北京“虹吸效应”入手,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突破口,以北京新的“两翼”——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新城为抓手,形成了北京新的发展框架,但是,过去的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上处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的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2019年1月16日-18日,国家领导人新年后的首次地方考察,首先到了河北雄安新区、天津市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察调研,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国家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6个方面的要求。第一,紧紧抓住“牛鼻子”不放松,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第二,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高质量高标准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第三,以北京市级机关搬迁为契机,高质量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第四,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第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第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着力解决百姓关心、涉及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布局。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进入到了改革创新的新阶段,其中,集聚和利用高端创新资源,积极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合作,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成为了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破除制约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将是改革创新的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