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资主体多元化。中关村形成类似硅谷的孵化主体多元化、孵化服务多样化格局,面对创业企业不同需求,形成了专业型孵化器和综合型孵化器;基于公益性和营利性孵化目的,孵化器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形成了事业单位性质孵化器、国有企业孵化器、民营企业孵化器等。
2、运营模式市场化。近年来中关村孵化器通过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带动服务性收入所占比重持续提升。创新型孵化器的出现,带动传统孵化器盈利模式从以房租物业为主向从投资与孵化服务中获益转变,以服务为主要收入的模式逐渐形成。
3、专业服务多样化。为满足创业者不断升级的双创服务需求,中关村孵化载体逐步向服务内容专业化、孵化领域差异化发展,形成创业培训、创业社群、创业风险投资、商业模式打磨、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中介服务平台以及创业媒体等多种孵化形式。创业投资有创新工场、天使汇、创投圈;创业培训有常青藤创业园;创业社群领域,走在前列的是创客空间、车库咖啡;创业辅导以联想之星、摇篮计划为代表;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方面,有UC开放移动游戏平台、新浪微博开放平台、360免费软件起飞计划等;创业媒体36氪、创业邦、创业家等已经具有全国影响力。
4、孵化模式连锁化。中关村孵化器通过品牌和服务输出的方式,扩大服务规模,推动业务的快速扩张。启迪孵化器采用服务输出、租用办公空间自办等模式,在区县建立孵化器;创新工场在上海、台湾建立了分部;3W咖啡在深圳建立孵化基地;丰台创业服务中心在丰台区内建立了19个分中心;中关村软件园以“云孵化”模式,异地共建分园。
5、资源链接全球化。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引进中芬金桥(北京)创新中心,为芬兰企业落地中关村提供服务;清华科技园、瀚海孵化器在硅谷建立孵化器,搭建海外高端创业者向国内转移的服务平台,对接国际技术、资本、市场、人才等资源。
6、独特的中关村创业文化。中关村通过搭建涵盖早期投资、创业培训、创业媒体、创业交流的高端创业要素集聚平台,推动了各种创新要素快速融合,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了众多优秀人才的创业热情,离开大公司投身创业成为一种趋势,连续创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大学生创业成为一种时尚,形成了“创业—成功—再创业”的良性循环,以及“创业—失败—再创业”的独特文化。
7、主要孵化模式:中关村孵化载体形成了传统孵化器以物业服务和基础服务为主,创新型孵化器聚焦到创业的本质和对创业者的个性需求,依托各自不同的资源禀赋,为创业者提供了各具特色的服务。创新型孵化器以帮助科技创业企业快速成长为主要目标,大多是租用孵化空间,通过快速整合资源能力和高附加值的服务,提供种子基金、创业导师、辅导培训、宣传展示、交流分享、产品构建、市场推广和产业链资源对接等增值服务。由此,中关村孵化器形成了涵盖物理空间、创业教育、创业社区、创业投资、创业辅导、技术开发平台、技术服务平台以及创业媒体等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