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和君产城发展事业部副主任 余彦波


2018年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地方政府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传统优势的工业强区/经济大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进展缓慢,招商引资成为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并列的政府头等重点工作。


根据近期对南北方几个传统工业强区/大县的走访调研,发现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普遍高度重视、投入力度很大,招商局/投促局工作人员非常积极主动,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根源在于对新一轮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的新经济理解不深,用传统的招商引资理念、方法应对新经济新形势。结合对硅谷、波士顿、海淀、南山、浦东等科技创新地区的跟踪调研,我们认为,招商引资工作需要从根本上完成以下两大转变,才能适应科创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从点式招商到融入产业链条


在以城市化和工业化为主导的城市发展阶段,招商引资以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引进为目标进行展开,通过项目在城市新区/郊区快速落地拉动投资,进而实现区域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中国绝大多数的工业城市大都在上一轮的全球产业转移和中心城市功能疏解中较好的完成了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任务。


科技创新时代,招商引资一开始就是全球性的竞争和资源争夺,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经济的产业版图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重新配置和产业要素重构,对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而言,未来几年内比引进几个大项目更重要的是融入新经济的产业链条,成为新经济产业全球分工中价值链的一环,然后基于价值关键要素的聚集、增值、辐射等功能进行招商引资和产业布局。


二、从单纯的外部引进到打造城市创新环境


当前,对于新经济新动能的打造,单纯的外部引进难以弥补和支持传统产业下行给地方经济带来的压力。


一方面,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经济发展阶段,全球各大地区和国内中心城市都把科技创新项目当作宝贝,招商引资对象成为全球性的稀缺产品,特别是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国内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但不少城市都发布了自己的生物医药等新经济产业发展宏伟目标,招商引资竞争就更为激烈。


另一方面,以人才、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与传统工业对城市的产业土壤要求完全不同,传统的工业土壤长不出新经济的苗,即使外部引进较为大的项目,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城市环境中发展依然面临较大考验。唯有构建适宜新经济物种发展的城市创新环境,才是保障新经济在地区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的根本。


打造城市创新环境重在两个方面:


1、提升城市硬环境,以城市更新和功能配套完善为抓手,打造吸引科技创新人才落地的生活环境和新经济发展必须的产业功能载体。


2、构建产业软环境,以产业服务和产业创新平台打造为抓手,围绕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信息、技术、资金、市场、政策等创新要素培育新的产业创新土壤,策源和搭建原始创新、技术产业化、应用集成、产业投行、交流交往、资源整合等重要的产业功能平台,推动驱动项目、龙头项目、创新项目等各类产业创新主体的聚集、发展和辐射,最终形成新经济高度发达的创新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