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租公寓的火爆一是源于强劲的租房需求,2017年全国的租房人口总量已达1.8亿人,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大关;二是源于国家层面大力提倡“租售并举”的政策支持。资本市场纷纷对这块蛋糕青睐不已,在资本的助推下,各大玩家开始疯狂走马圈地,但结果是2018年发展严重不及预期,多数仍处于烧钱阶段。对于他们来说,资产的高周转是活下去的基本条件,因而在获取房源之后,快速出租成为必然,这也为房屋的质量埋下了隐患。2018年的自如甲醛事件重新把长租公寓带回人们的视野,甲醛事件的发生是必然还是偶然,我们却可以从长租公寓的商业运作模式发现一些端倪。


一、租金差+装修投资溢价


以优客逸家为代表,从业主端整套租入再通过分拆隔间,增加房间数实现额外收益,同时,“二房东”也会对租入的房屋进行简单装修,以实现房租价格的提升。该模式因其轻资产的运作方式而具备运营灵活的优点,在房源和租客的选择上,自由度更高,缺点在于房源异常分散,服务半径较大,管理运营成本较高。


二、生态社区+增值服务


运营商通过打造“公寓+服务”的生态圈,如“公寓+旅游”、“公寓+健康”、“公寓+培训”等形式扩大服务半径,整合第三方优质资源或自己开展经营,提升用户体验度和粘性。该模式因集中运营,便于打造生态社区,进而从衍生的增值服务上获得盈利,同时也可降低运营成本,但缺点也在于要打造生态社区,只能通过整体收购或整体租赁实现,这对房源的选址有更高的要求,选址不佳,将导致后期整体出租率不高,影响“社区”模式的运行。


三、先租后售,旨在客户获取,实现业务协同


以万科为代表,该类模式的核心是先租后售,公司的本质并不指望依靠公寓租金实现盈利,而是希望借以公寓租赁获得潜在的客户资源,带动其本身的房地产销售。长租公寓租赁业务与房产销售业务可以产生联动,共享客户资源,进行联合营销,盘活了所管理社区的房源,提供社区增值服务。该模式对租户的标准相对严苛,尤其青睐工作相对稳定、高素质、高收入、高购买力的群体,租转售的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四、资产收购+持有经营


这种盈利模式与美国的公寓REITs模式类似,借助不动产基金通过资本运作来收购或整租、改造物业,然后与第三方的公寓管理公司合作,由其负责物业的出租经营与管理。相比于前三种模式,该模式为重资产运作,现金流压力较大。


五、资产证券化ABS,赚取利率差


以自如为代表,通过旗下金融公司放贷给租户,租户与自如形成债权债务关系,自如将债权打包注入给SPV,SPV发行证券募资,自如从SPV获得所募资金,补充旗下金融公司继续放贷。由于租金是一种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稳定的支出,因此该类ABS的回报率和安全性有一定保证。但多数的长租公寓作为二房东,没有物业产权,用租金收益发行ABS,相较于物业资产型ABS,潜在危险极高。


无论何种模式下,低成本获取房源和精细化运营都是长租公寓盈利的关键所在,参与者只有在房源端占据成本优势,在运营端力争取精细化、专业化,以高品质服务掌握更多的租户资源,才能实现稳定盈利。


——和君咨询助理咨询师 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