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君健康养老事业部高级咨询师 张良
时隔两年,医保监管趋严,国家再次鼓励社会办医,既要净化市场,更要增加供给释放消费潜力。
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推动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增加医疗服务供给、促进民生改善。这是继2013年《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以及2017年《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之后,国家层面关于推进社会办医的又一个信号。
1、社会办医目的进一步明确。社会办医的目的是要有效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更大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服务消费潜力。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背景,国家医疗保障局从2018年5月挂牌运营至今,刚好满一年。这一年里,国家和地方的医保管理部门曾集中五个月的时间严厉打击医疗保障领域欺诈骗保行为,这既是医保局组建以来的第一个专项行动,也是医保制度建立以来的第一次专门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的全国性专项行动。部分以套保骗保为盈利模式的民营医院生存土壤不复存在,此时鼓励社会办医,背后逻辑则是要净化市场环境,为真正的社会办医服务提供者注入信心。
2、规划上再度松绑。一般来说,社会办医起步有三个难点,一是资质,二是人员,三是准入。以《北京市社会办医指南(2014)》为例,“医疗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而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政府对社会办医区域总量和空间布局不作规划限制,允许在职或停薪留职医务人员申办医疗机构。此外还要提高审批效率,年底前各地要建立社会办医跨部门联动审批机制;今明两年在北京、上海、沈阳等10个城市开展诊所备案管理试点。以上几点,无疑是在社会办医的准入端再一次扩口。
3、政策上一视同仁。社会办医的政策发布了多年,市场需求的呼声一直很高,但是从整个行业看发展的速度并不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实施对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实行了或明或暗的“双重标准”。此次会议提出多个一视同仁。一是医保一视同仁:包括基本医保定点、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上与公立医院一视同仁;二是优惠一视同仁:社会办医可通过划拨、协议出让、租赁等方式取得用地使用权,可按规定享受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三是用人一视同仁:在医院等级评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基本上从国家层面给了一个总体方向,下一步的关键要看各地的具体政策。
4、差异化竞争是今后发力方向。作为行业的新进入者,定位是关键,社会办医还应该在市场需求和政府导向中找准价值契合点,同时回避与公立医院的正面对抗。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差距明显,正面竞争难度颇大,未来更多考虑将从区域需求、服务需求、专业特色方面形成独特竞争优势,与公立医院构成互补关系,渐进式发展。此次会提出的“社会办医与公办医疗机构合作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开展远程医疗协作,共享医学检验、影像等服务;社会办医优先承接三级公立医院下转康复、护理等业务”将是一个值得深挖的发展方向。
5、医养结合有更大的扩展空间。政府“支持向社会办基层医疗机构购买服务”,从健康养老产业投资的角度而言,未来在养老社区内嵌套基层医疗、康复、护理服务,并获取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的支持,类似这样的模式将会愈发受到青睐。以基层医疗服务为切入点,构建小区域内整合式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将成为医养结合的一个新的撬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