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描述
内容
首页
关于和君
总体格局
核心业务
服务体系
思想见地
我们的客户
集团领导
和君印象
业务与服务
和君咨询
战略规划
十五五规划
数字化转型
市值管理
国企改革与政府咨询
组织、流程与管控
人力资源管理
区域经济和产业规划
企业文化
品牌规划与营销
供应链
精益管理
财务管理
风险管理与内控
股权激励
投资银行
国际化
基础设施投融资
和君资本
风险投资
私募股权投资
产业基金
和君商学
精英团队
组织架构
业务团队
行业事业部
产城发展
产业园区
房地产
化工与新材料
电力电气
建筑
教育
酒水
康养
科技军工
能源
农业
区域产业平台
商业零售
生态环保
新能源
新文旅
新消费
医药医疗
专业研究中心
标杆学习
北交所投资并购
城市更新
地方债管控与财源建设
国有资本与国企改革
集团战略与集团管控
家族传承
检测与诊断
品牌
人才发展与企业大学
企业破产重组
企业文化
人效提升
上市公司市值与资本战略
双碳产业
战新产业
企业联盟
企业文化
文化体系
文化读本
和君理想
千人咨询师队伍
蓝血十杰
情义无价,兄弟如斯
和君资本
和君商学院
一体两翼+和系企业
我们的生活
挑战和破解世界级管理难题
三十年疯狂愿景
集团党委
党委简介
组织结构
党建动态
人才发展
联系我们
研究中心简介
专业洞察
案例动态
1
组织成长与变革的核心主线
来源:
|
作者:
郝继涛 和君咨询合伙人
|
发布时间:
2019-06-28
|
7438
次浏览
|
分享到:
01
组织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在人类创造的灿烂成就中,我认为,组织是最伟大的发明。没有组织的力量,人类建造的伟大奇迹,就一个也不会出现。在历史长河中,组织在不断迭代,越来越精密,完成越来越复杂、庞大、高端的任务。
所以,在紧张的F1赛事中,22位维修工人,能够在6秒钟之内,完成卸螺丝、拧螺丝、装轮胎、加油、检测、换零件及联系等一系列复杂工作,丝毫不差;波音飞机的零部件由70多个国家的545家供应商生产,而一架波音737飞机,至少需要3万个大小各异的数控零部件;而造价百亿美元的航天飞机零件的数量达到了250万的数量级,其中一个小部件的损坏就可能导致灾难性事故;2017年阿里巴巴双11对支付峰值达25.6万笔/秒,数据库处理峰值同时达4200万次/秒,支付宝完成的支付总笔数达14.8亿笔,菜鸟全天物流订单总数达8.12亿,无论数据处理还是组织调度能力,都在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02
组织动荡和变革的速度持续加快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战略学家就认为世界进入动荡时代,90年代,VUCA这个军事术语,被业界引入用于描述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复杂性和模糊性。人们发现越是成熟的组织对人的桎梏越强,人在精密组织中,越来越感觉像无生命的螺丝钉一样。人们尝试打破传统组织模式,进入新世纪,组织变革成为时髦话题,新组织形式不断产生并接受运营、竞争的挑战,组织的小团队化越来越流行。代表性的有阿米巴、自主经营体、合伙人制、平台化、生态圈(链)等较为大众认可、且具有一定数量实践的模式。
然而,这种小型化、团队化的趋势,是不是意味着组织在逆向、回归发展呢?
03
组织的内在精细化日益强化
事实上,组织普遍发生的变革,不仅不意味着组织在弱化、回归,反而是依赖现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不断强化内部精密程度同时不失小团队灵活性的体现,这个过程中,小团队及其中个人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个组织的能力越来越高超。
海尔早在2004版的企业文化手册中,就提出了日清日结的文化理念,经过20年左右的实践,早已经实现了内部管理、研发、生产、服务各价值链环节的价值核算,在此基础上的人单合一模式也从2005年开始运行,人人都是管理会计,经营结果直接和每个人的收入挂钩。据内部创客孵化的员工表示,物联网和互联网是海尔转型的另一项基础。因此,依靠清晰的价值核算以及互联网技术,自主经营体才能将内外部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
2011年《海底捞你学不会》将海底捞病毒式传播的服务口碑和家文化推向神坛,一度人们以为海底捞就是抓顾客和员工“两个满意度”。而香港上市后,张勇承认,海底捞其实是“狼性文化”,甚至“我就是个资本家!”2012年大刀阔斧的推行计件工资制,翻台率也成了考核指标,实行末尾淘汰,门店ABC三级制、师徒制都将师徒利益进行了捆绑,每个人都要关心业绩。
作为互联网创业神话,小米一直被认为是这样的:组织架构基本只有三层级即七个核心创始人—部门领导—员工,团队不大而稍微大一点就拆分成小团队,除七个创始人有职位,其他人都没有职位,都是工程师,晋升的唯一奖励就是涨薪。然而今年9月份,小米启动了首次组织变革,新设参谋部和组织部,强化总部管理,四个业务部重组为十个新业务部,雷军认为“必须把组织管理、战略规划放到头等位置,建立更具前瞻的战略领航与更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能力”。
04
组织变革不能忽视的基础建设
市场变化越迅速,企业越需要快速调整组织架构以进行适应,因此快消品公司要比制造业变革的频率快。但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变革组织,都需要三个方面的基础准备工作,第一是内部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第二是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力度,第三是人员素质的培育能力、速度和水平。缺乏管理基础,匆忙的变革容易斩断本就脆弱的组织内在联系,没有技术支撑,难以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进行有力的反应,没有人员的素质支撑,新变革的组织将孱弱无力。
即使华为这样的巨无霸企业,内部的小团队建设都是超强的。一个典型的跨职能式产品开发团队,在产品经理的领导下,需要技术、硬件、软件、中试、测试、审核、财务、生产、市场、行销人员在内,其中硬件经理要具备操作维护、数据库、信令、操作系统、应用业务等方面的能力,这样的一个小团队,需要30种左右的能力组合。有些企业,不了解这些情况,看着海尔也好、小米也好、华为也好、韩都衣舍也好,盲目将原来的成熟机制打散,相当于把一麻袋乱装的土豆,分成一个个小袋子装,不仅丢掉了原来的势能,还切断了内在的协作。
组织的魅力令人痴迷。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管理,有文化、无管理,无极而太极,无常心、心归零,这些概念一旦离开哲学层面都是骗人的。组织变革的唯一趋势就是越来越细致,甚至不厌其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