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瑞幸从2017年10月开出第一家门店,到2019月5月美股上市,这2年多一直是备注关注,绝对可以称得上,现象级的超级明星公司。最近浑水沽空事件又让瑞幸成为了“街头热议”。

这次做空事件其实算是瑞幸在资本市场上的第一次直面的挑战和考验。这是第一次被做空,当然,绝不会是最后一次被最空。

一、瑞幸沽空事件分析

1、做空机构:浑水趁疫情发布瑞幸做空报告,质疑瑞幸数据造假、高管套现、资产转移、信用不良等风险、以及商业模式五大漏洞等;但两番操作仅仅是伤到了瑞幸的皮毛。

2、瑞幸回应:指出做空报告的论证方式有误,论据经不起推敲,同时称报告存在故意误导和虚假指控;瑞幸不慌不忙、全面回应。

3、背后逻辑:被美国做空机构做空几乎成为明星中概公司的“标配”。由于中概股过去由于规范和合规问题,很容易被做空机构抓注把柄,但是这几年随着中概股越来越规范,信息透明度更高,做空机构借外部环境做空中概股容易遭遇滑铁卢,因为投资者恐慌情绪有时限的,等外部环境稳定下来,股价会报复性反弹。比如这次做空瑞幸咖啡,做空报告发布当天正是美股市场由于对新冠病毒疫情的恐慌大跌的一天。尽管做空当日,瑞幸咖啡盘中股价有近20%的跌幅,但当日就已经反弹了一半,后两天又涨回另一半,完全填平了做空砸出的坑。

二、瑞幸资本运作复盘

1、从战略层面来看,战略实施有章法:18个月上市成就全球最快上市公司,战略实施助力门店数迅猛增长;再融资策略方面,巧用债权融资预留后路、实现轻资产增长;战略和资本融会贯通,在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自定义财务指标进行公告,推出小鹿茶和无人零售,贯彻“无限场景战略”,估值水涨船高;

2、从资本层面来看,资本运作有明确的套路和清晰的逻辑:瑞幸的市值管理逻辑 ,就是在不错的赛道上,用新颖的商业模式来包装,邀请外籍CFO,找来“吹哨子股东”站台(就是在B+轮,引入的战略投资者,美国最大资管公司贝莱德),再不断在资本市场讲故事,促进股价与市值增长,然后通过再融资的手段继续推进业务发展。


餐饮食品企业的规范化,有红利、是义务,更是大势所趋。

2月1日西贝餐饮集团董事长贾国龙公开表示,西贝春节前后营收损失在7-8亿元之间,账上资金“撑不过三个月”;2月8日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坦言受疫情影响,老乡鸡保守估计有5个亿的损失;也有机构预计,海底捞在2020年营收损失可能高达50亿元,净利润损失约6亿元,可以看出海底捞无疑是损失最大的餐饮企业,但海底捞好像是铁打的一样,什么声音也没有,股价也很坚挺,在短暂波动后又迅速回升,海底捞的现金流也很充沛,众多银行迅速提供了巨额的贷款。

三家公司面对疫情的反差,让我们看到了资本化对于龙头企业在特殊时期的重大红利。上市是资本化的核心,是产业龙头发展壮大,长期赚大钱的必然选择。上市说难不难,必备条件就是规范,核心在于财务、法务和业务的规范,供应链的可追寻可核实,食材的来源可核实,收入能核实。这是大趋势,做得好的企业就能享受巨大的红利,类似海底捞。

另一方面,规范化是中国餐饮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即便对于中小企业也是如此。金税三期之后,基本上逃税已经越来越难,风险越来越大了。现在连个人的财富、个人的收入都可以追查到,无税可逃的,规范是必然的。既然规范了,上市和不上市差距就很大,未来餐饮行业大企业都不会是单一品牌,而是借助主品牌对市场已经规范化的品牌进行收割。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长期赚大钱首先要讲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