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君品牌研究中心咨询师 陶红
十三五期间中央提出乡村振兴、品牌强农等战略,不断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重点培育全国影响力大、辐射带动范围广、国际竞争力强、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级农业品牌。各省纷纷响应,正不断地涌现众多农业相关的区域公共品牌。
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主体多为政府或行业协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易出现品牌顶层战略设计缺失、品牌战略难落地、品牌建设难运营等情况。因此各主体若要构建强而有效的品牌,需有战略、能落地、强运营,并且外部市场的开拓与内部品牌的管理,以及需求侧与供给侧都需协调统一。操作层面的一些工作思路,分享大家:
一、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外部认知塑造
1、建立具备品牌定位、品牌理念、品牌口号、品牌形象、品牌架构设置等的体系化品牌战略,以清晰的品牌价值识别向外部推介公共品牌,逐步扩大公众认知度;
2、逐步与县/市/省区域外各方受众搭建沟通桥梁,建立情感连接,逐步赢得足够的品牌溢价能力和品牌忠诚度。
二、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内部管理塑造
1、跟紧数字化生存时代的步伐,重新定义与掌握商业环境与品牌环境,实现领导者思维转型:全区域内树立品牌建设意识和品牌战略大局观,政府引导、企业积极配合运作、产业联盟携手发展,共同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
2、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明晰的产业联盟发展制度、合理化的公共品牌共享机制。
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内外部塑造的协调统一
1、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发展与管理协调统一,在品牌生态链中不同品牌具有不同的角色责任承担,形成合力,形成品牌叠加力;
2、供给端在将自身的产品优势更清晰的展示出来的同时,能够与需求端不同的受众相连接,阐述清楚这样的产品优势/品牌优势能够给需求端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形成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品牌化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