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咨询:​400-093-2688
公司总机:010-84108866
1

作者:和君高级咨询师 施哲


任何事物都会经历由兴起到兴盛到衰败直至被淘汰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我们所熟知的“报刊亭”来说,大概是20年。


兴起于2000年的报刊亭,一度被视作城市的文化符号、街头的特殊风景。当年,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国城镇建设报刊零售亭的通知》,要求在各大中小城市建立书报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完善城市文化功能,拓宽再就业渠道。在此之后,报刊亭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


直到2008年,全国邮政报刊亭达到5万个,而这之后,互联网兴起,纸媒的衰退带来了报刊亭衰退的开始,到2014年,全国邮政报刊亭骤减到3万个,北京的报刊亭由08年的2500个降低到了2018年的519个。难以为继的报刊亭转而开始经营小吃、饮料等副业。


今天,全国各地城市都在逐步拆除沦为杂货铺的报刊亭,并相继出台政策及措施,尝试对报刊亭进行转型升级,重新建立新一代的报刊亭设施。第一代报刊亭已然消亡,新一代的报刊亭将以怎样的模式运转,笔者观察到目前三大主要趋势:


1、城市特色文化亭:强化报刊亭与城市文化融合,成为城市文化、特色的展示与体验场所。如巴黎的报刊亭,每一个都结合了当地城市特色进行设计,同时出售当地纪念品、特色产品及服务等,突出文化主题,同时也可以作为国家、党政信息展示的窗口。此类文化亭的潜在问题在于功能较为单一,对于缺乏明显特色与文化的城市难以设立。


2、信息化便民亭:通过整合现有的信息化技术,为报刊亭提供多元化便民服务功能,包括生活缴费、城市信息查询、银行存取款、商品销售、报刊订阅、快递存取等功能。这种报刊亭转型的方向是以便民为目的,但同样存在较大问题,即面对目前移动互联的发展趋势,报刊亭提供的功能大部分已经可以通过手机实现,便民亭的实用价值值得商榷。


3、智慧化终端亭:此类报刊亭相比上述的信息化便民亭,结合了更多智能技术,比如大数据采集、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作为智慧城市的一类终端,通过整合较多手机无法配备的硬件设施,实现城市监测、社区服务、城市VR体验、大数据分析、轻医疗诊断等功能。这种模式将有效的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但主要问题是目前较多技术还在发展阶段,使用场景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无论哪一种方向,塑造报刊亭新的场景是这场转型的核心命题,相信在明确这些场景的基础上,报刊亭作为城市街头重要的文化符号,将发挥其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