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王梦洁

和君国有资本与国企改革研究中心助理咨询师 


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各平台公司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回首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六大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期(上世纪80年代至1994年)。1986年,国务院同意上海第一批扩大利用外资32亿美元,用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技术改造和发展第三产业,由此成立了上海久事公司,这是中国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先行者。1992年上海成立了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开创了政府借助平台公司实施市场化融资的先河。


第二阶段:探索成长期(1994年-1997年)。1994年分税制打破利益分配格局,地方政府事权财权不匹配,各地纷纷成立建设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机构,统一规划和领导市政建设。


第三阶段:全面发展期(1997年-2008年)。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平台公司发挥投融资职能,满足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同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投资体制近期改革方案》后,许多地方政府纷纷创建了国有独资的城投公司。2003年起,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财力需求上升,“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的理念给予了城投公司成长的沃土。


第四阶段:高速发展期(2008年-2010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计划”,平台迈入高速增长期。200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对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给予了肯定。到2010年末,全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已达到8700多家。


第五阶段:规范建设期(2010年-2014年)。2010年19号文分类别对平台公司提出了要求,在债务处置、运作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紧接着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在债务核算、债券发行、贷款风险管理、土地储备与融资行为等方面提出深入规范的标准,以此管控风险。


第六阶段:转型提升期(2014年-至今)。2014年43号文要求平台公司剥离政府融资职能,长期以来,平台公司作为政府主体意志的延伸与实施工具,存在的融资渠道单一,负债率较高等问题都已经积累到了爆发阶段,增质提效迫在眉睫。


通过梳理平台公司的六大发展阶段(尤其是第六阶段),可以看出,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既是市场的要求,更是自身发展的要求。国务院、银监会、财政部等多部门相继出台重要文件,以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作管理,逐渐剥离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职能,政策变动倒逼平台公司改革;同时,由于平台公司过去一度重建设轻运营、重融资轻管理的运作模式导致自身缺乏创造现金流的业务与能力,因此,平台公司转型也是在国有资产改革背景下朝着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自我救赎。


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产业,从平台公司萌芽到现在,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的主渠道,为我国城市发展及城镇化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基于政策的滞后效应,平台公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仍会是一个区域内推进城市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发展已由重建设向重运营转变,因此,“城市综合运营解决方案提供商”将成为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的一个倾斜方向。


和君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