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 蒋若菡


随着企业之间人才竞争不断升级,人才队伍建设成为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而岗位设置则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条件。这里我总结了影响岗位设置的核心要素“1+3”。


“1”为总原则,即战略方向。企业战略是发展的前进方向和目标,企业的一切内部管理模式都应当围绕“实现战略”这个核心目标而开展,岗位设置也不例外。企业明确战略方向之后,需要充分行业核心竞争力与自身资源能力,找到能力缺口,进行重点发掘。因此,岗位设置一方面需要与企业内部运转的组织机制相匹配,另一方面也要突出核心能力,确保企业人才队伍足以支撑战略的实现。


“3”分别指的是前台岗位、中台岗位、后台岗位的影响要素。首先,业务模式决定前台岗位设置。前台岗位是直接执行业务的一线岗位。不同的业态、不同的业务模式会直接影响前台岗位的设置方式。对于流程化的业务,前台岗位通常以业务环节为单位划分,各岗位之间以流水线形式串联,环环相扣,确保效率最大化,例如市场营销岗——销售岗——售后岗等。对于项目化的业务,前台岗位通常以项目类别为单位划分,以单一或少量岗位设置完成项目完整环节,确保业务完整性,保证责权统一,例如投资经理岗、产品经理岗。一般来说,新业务多以项目为单位划分,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会向环节划分模式转换。


其次,资源配置决定中台岗位设置。中台岗位是为前台岗位筹划并调配业务资源的岗位,虽然不直接参与业务执行,但对业绩实现有重要影响。企业所拥有的或业务必需的资源,决定着中台岗位的设置。中台岗位通常以资源类别为单位划分,例如,对于技术为核心能力的企业,需要设置技术支持、创新管理类岗位;对于投资业务或大量资金需求的企业,需要设置负责财务支持的融资类岗位;对于集团型企业或多元业务企业,则需要设置负责经营计划与考核以及业务间协调的经营管理类岗位。


第三,管理模式决定后台岗位设置。后台岗位的主要作用是保障企业内部合理运转,有序调动企业中的人、财、物等基础资源,以支持业务的有序发展。对于不同的企业,企业的规模决定着后台岗位的细分程度,对于业务板块的管理模式则决定了后台岗位的职责重点。例如,分公司或大区制的业务单元,后台岗位通常为多个业务单元共享,偏向事务操作;而事业部或子公司制的业务单元则需要设置独立后台人员进行事务操作,总部后台岗位更偏向总体规划与业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