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总机:010-8410-8866
业务咨询:​400-093-2688
2020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年度报告
来源: | 作者:和君康养事业部 | 发布时间: 2020-03-01 | 6520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0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年度报告

下一个五年:十四五产业发展重点前瞻

和君康养事业部

201906




序言:第二个5年,谁主沉浮?


卷首语


在不确定的市场谋求确定性的成长

对中国而言,2020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既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养老走过了第一个真正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五年。

2020年年初,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考验的不仅仅是每个人的免疫力,也是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免疫力。免疫力强的会加速升级,反之就会被加速淘汰。强者愈强,弱者恒弱。这是历史不变的规律,也是人类系统的自我升级。在大自然的漫长进化过程中,能够存活下来的生命,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智力最强的,而是那些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

“活下来”是多么朴实的愿望,但是这需要我们对市场的逻辑有充分而清醒的认知,这也是这次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和各个国民产业带来的深刻变革。

六年来,每个岁末年初,我们推出一本年度报告,回望这些报告,作为游走于商业原生态的一线团队,每一年,我们记录下那些重要的变化和需要反思的刹那,洞察分析,前瞻预判。这些分析的言论,无关功利。可能既不能帮助接近世俗的成功之道,也未见得能帮助在康养产业里赚到钱,但,我希望它会给人一种能力。疼痛清醒的能力、看破机会的能力、坚持不弃的能力、触底反弹的能力,在漫长路上面对周期的更替、产业的变迁、突如其来的危机和种种时代的虚妄和艰险时,仍得以穿透、看见永续经营的核心所在。

世事沧桑,经济凛冬,坚持做,且只做正确的事,并愿意放弃看得见的诱惑,耐得住寂寞,这才是通往“活得好”的唯一路径。

一、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生了和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第一,优秀企业的生存更加依赖市场化,产品和服务是铁饭碗。虽然做养老是顺应政府、政策主导、补贴先行,但是企业在摸盘滚打中逐渐发现,若过度依赖政策和地方官员,确实会获得一些支持,一旦政策红利期过,或者政府领导班子变动,关系断了,企业的资金链也随之断了,而企业没有任何的生存能力,这是最可怕的危机。但是有好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不同,产品服务品质好,客户愿意花钱买单,经营性现金流就越强大,对政策补贴和融资贷款的依赖程度越低,企业就活得越好。

这样的企业拥有抗风险的真本事,比如疫情期间,很多入住率高的养老服务机构,虽然封闭管理搞得很紧张,人工成本会高一些,但收入端现金流波动不大,靠谱的医疗照护和封闭管理还增加了信任感,疫情后还迎来了入住的小高峰。把产品和服务做好,让资金链无压力,才是靠谱的选择。

尤其是经历了疫情这个试金石,企业自身的免疫力,功夫在平时。平时企业的运营效率、速度,未必会表现明显,但一遇到突发情况,企业的行动快不快,效率高不高,布局早不早,是否合理,这些都是考验企业是否有一套完整完善的运营体系和管理流程。

康养产业无论市场如何发展,都是具有较强的服务业属性,专业性永远是赢得市场长久竞争力的制胜关键。在这个微利产业,真正在营收和利润上持续跑赢行业平均水平的永远是极少数的大品牌,怎么能控制成本,怎么以更高的价格,怎么获得更多的增值收益,怎么获得更多的品牌溢价,还有怎么获得更高的资本估值。唯专业能够致胜!

第二,民营康养企业仍然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创业发展过程。疫情重创经济,有很多央国企背景的投资企业盯着抄底收购的好时机好项目,不少民营的养老企业都希望把项目转让给国企,甚至不留任何股份、全资产一次性出售,看来真是内心凉凉了,不禁让人疑问这是新一轮的“国进民退”吗?

不管怎样,从康养产业资产、资源、资本是必不可少的三大核心要素上看,一定是国企掌握更多。在末端,市场、客户、服务方面,民企还是有优势的,效率更高,活力更强。

我仍然相信会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进来,2015年后全国和各地都出台了有关养老服务星级评定标准、适老化建筑标准、老年宜居环境标准、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资金……更多的标准和政策在约束和引导企业怎么赚钱、赚什么钱,当进入一个可持续的、有规范性的市场经济环境,就一定会不断有新的优秀企业涌现,而其中必不可少民营企业的身影。

第三,风险投资越来越少,股权投资越来越难,政策性贷款嫌贫爱富,上市公司纷纷上岸。康养产业资本市场到底怎么了?回想2016年,是康养市场的并购浪潮,才短短不到四年,疯狂并购后收效甚微,后浪还未出现,前浪就已抽身上岸。

2019年底开始,远洋集团出售椿萱茂30%股权,将养老业务剥离出上市公司体系,紧接着资本的退出举动接二连三。北控医疗也将彻底转让福龄金太阳公司的全部股份,扛了五年还未等到扭亏为盈,就果断收拾行囊、转身退场了,暂不再涉入养老领域,留下一声叹息。而转型五年后的宜华健康,2019年宜华健康整体亏损18个亿,亲和源巨亏1个亿,按照对赌协议创始人未来还有2.8亿的净利润要赚,否则股权转让款退还给上市公司还不够。从创始人转为经理人的百般压力、无奈与辛酸,是福是祸还是躲不过,只有自己心里知道。

根本原因还是出在了不赚钱,大规模的资本进入,仍没有解决盈利水平这一难题。原本风险投资是雪中送炭,私募股权是锦上添花,虽然近些年国内的营商环境逐渐优化,康养企业的融资渠道看起来更加多元,但其实这种内松外紧是空前的。了解行业本质,回到市场规律,在市场进入良性前,多留时间窗口、建立容错机制和保护尊重市场主体,很有必要。

二、    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确定性趋势?

第一,由粗放走向精准。201912月,国家统计局印发《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分了12个大类51个中类和79个小类,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官方第一次对养老产业概念定义、产业分类等进行科学界定。呈现出一个围绕着银发消费生态体系的商业版图,我们可以主观地将其分成直接给老年人提供医疗和照护服务的核心产业,以及与核心需求相关衍生出的辅助产业,养老设施的建设、养老科技智慧养老、养老用品、养老人才培训等等,其次还有给这个产业发展提供公共支持的细分产业,养老金融服务、公共服务、老年社会保障,另外还有一些有关展览、法律、传媒等其他服务。

表面看到的是分类,实则洞察的是机会。由此我们会发现产业边界和产业容量在扩大,增加了很多相关产业,关联性比较强,把这些分支统一划到养老产业里来统筹。另外产业是向精细化方面发展,这也是任何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更长远的一个时期,在产业规模化发展进程达到一定程度,企业必须全面优化盈利能力、提升运营效率,开始向细分市场纵深发展,越来越精细、越专业的小众市场和服务内容会被关注,比如专门提供家庭健康管理、提供认知症照护、提供功能性康复的服务企业或产品生产商。

对于企业而言,在这些细分产业中,要找到有高增长机会的产业,相对门槛不高、现在集中度不高、未来成长空间大的细分产业是值得进入的产业,尽快形成产业布局。千万别贪大求全,别大水漫灌,进入点和撬动点格外重要,我往往给企业的建议是,一个眼光向外看,看外部的环境光和机会,一个眼光向内求,看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抓住细分人群,找准细分市场,扎根一个细分产业,再延伸布局,是比较务实的做法。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多想想外部可行性,内部可能性,“打开产业地图做企业,沿着核心能力走下去”。

第二,产业龙头集聚。貌似几乎所有产业的都会经历这样的历程,门槛放开—大量公司进入—同质竞争—大量亏损—市场重组兼并-稳定的新格局。尤其疫情以及今年的经济形势不好会加速企业的优胜劣汰。很多康养企业负债率比较高、规模比较小、自身资金实力不够厚、专业能力不够强的企业会被清扫出局,更多的市场份额会向头部企业集中,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产业整合加速。

接下来的并购潮中,国企央企将成为新增的投资方主体,大独角兽公司由于业务体量大、资金流安全,正在积极地寻找质地优良且价格合理的标的公司进行并购整合,补足自身短板又开疆拓土,占领被淘汰企业释放出来的市场,快速扩大规模,品牌积累和品牌优势将逐步形成。也许下个阶段,逐步涌现出一批能够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巨头公司,能够推动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

同样能够预见到的是康养产业的发展竞争要素升级,机构网络布局、高净值客户积累、不动产管理以及金融支付手段,都是所需的资源禀赋,是深耕康养产业的有力支撑。中国健康养老产业格局的改变,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优势企业借助资本手段可以迅速拉开差距、占领市场位势,进而淘汰落后企业,改善产业环境。这些企业不仅需要股权融资、资本运作和市值管理的系统解决方案,更多需要引入产业引导基金、产业发展基金,让推动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又多了一种可能性,基于产业和资本的良性互动来寻求事业新突破。

第三,消费需求释放倒逼市场创新。疫情虽然在微观层面对一些企业和个别行业确实产生的显著的影响,但是长远来看,真正影响和颠覆一个产业发展的还是基本矛盾和关键要素的变化,比如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化、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变化,还有消费需求的变化等等,只有这些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才会对某个产业产生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面对疫情冲击和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外部不确定性,尤其需要激活国内康养消费市场。

随着“60后”一代迈入老年,与3040后的老年群体相比,在个体特征、社会属性、消费需求方面都呈现出诸多新特征。中国老年协会预测2020年老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79万亿,到2050年将达到48.52万亿,将以9.74%(将近10%)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从最近几年的创新趋势看,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然很高,老年人同样使用微信、善用小程序,开始尝试短视频、直播、社交电商。老年人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不断更新,未来的老年人更愿意也更舍得为自己花钱,消费观念由节俭、节省逐步向花钱买快乐、花钱买健康的消费理念转变,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快乐健康晚年”会逐渐成为老年群体的新追求。

因此,康养市场的基本矛盾是,多元化、全方位的需求与不均衡不充分的供给,有的服务内容扎堆,有的重要而未被满足的需求对应工供给是空白。消费分级会越来越明显,大众是刚需性消费,中产阶级是冲动式触发消费,大众是趋同化消费,中产阶级是趋优化消费,大众是功能化消费,中产是美学化精致化健康化消费。新消费时代里比拼的还是为客户创造价值,所以康养产业最大的问题不再是没有市场,而是能不能抓住有效需求,创造出与新需求相匹配的商业模式。

很多社区驿站连锁企业有流量,没有变现能力;很多老年用品企业有很好的产品,消费者支付意愿不大,没有变现能力;很多广场舞公司有很好的社群、也拿到了融资,但也没有变现能力。怎么把机会释放出来,怎么解决消费需求的问题,怎么刺激消费潜力,那才是精细化增长——就是以精细化运营、精细化营销为基础实现的增长,具体来说,可以理解为人群圈层化、产品明晰化 、触点多元化,一定是所有企业后十年关注的增长点。

三、    如何实现持续成长?认知,市场,能力三驾马车。

认知:巩固基本盘,做增量之前,先向存量要效益。规模化的连锁企业,经过前几年的大举扩张和高歌猛进,全国性的落地项目,有上万张床位,现在基本开始收敛聚焦。就像万科养老这样09年比较早就进入养老产业的开拓者和长跑者,经过10年的发展布局了16个城市52个项目1万张床位,2019年,提出“收敛聚焦、巩固提升基本盘”。万科把做养老称之为是“进窄门、走远路”,走得很慢,却能走得很远。

服务和运营能力被视作万科养老的“护城河”,运营业务独立核算,并成为万科养老业务转型翘板。建立了万科养老的投资开发和运营的9个核心指标与9个产品模块。业务拓展模式也随着大战略的调整而放慢脚步,从原来的从011-1010-100,节奏调整从011223的稳步发展模式。在布局核心城市核心资产形成一定规模体量后,要做的一定是稳定基本盘,一定是等市场更成熟,才是规模化和大提速的时候。

市场:卡位人类生活进化方式,做“健康经济”的潜在增长力。康养产业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疫情后激起消费者对传统住宅方式的反思,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有一波企业一定会瞄准全龄家庭健康需求的痛点。做顺应消费升级和美好生活的广泛诉求的事,例如融创、万通、力高、朗诗、当代等企业,以纷纷战略布局医疗康养产业,打造医疗高端康养服务品牌,目标定位为打造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全人群的医疗康养服务体系。

地产将成为健康生活与健康居住的物理载体,整合资源塑造的是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全龄全方位健康生活服务成为重点,是“买服务,配房子”阶段。以前是买马配鞍,现在是买鞍配马。从关注环境、关注建筑的节能与环保,到回归人本、关注人居环境的健康和福祉,是康养产业的范式转变,也是企业基于对消费升级和美好生活的深刻洞察要进行的战略选择。

能力:高增长,降负债,不可或缺的产业金融生态链。中国的康养公司在商业模式、不动产金融端等方面,跟国际上的一些企业、其他产业的企业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自我升级是所有康养企业的必修课。康养生态系统的核心,是通过开发商、投资商与运营商的角色分离来实现开发利润、租金收益、资产升值收益与经营管理收益的分离。中国养老地产要得以持续发展,也必须构建这样一个康养产业金融生态链。

养老会员制近年来暴雷多,政策不明朗,容易跑偏,也有打政策擦边球的嫌疑。无论是养老服务嫁接保险、信托、基金,或者探索REITs模式,总之具有流动性较高、收益相对稳定、安全性较强的金融产品或通道,才能能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填补当前金融产品空白,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有利于广泛筹集项目资本金,解决去化的痛点问题,降低债务风险,是企业稳投资、补短板的有效工具,也是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手段和准备。

环境是外因,管理是内因,能力是根本。毕竟在一个基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市场中,确定性的增长和可控的风险才是最好的“安全边际”。

回想改革开放四十年,一个人的半生,不到一个康波的时间,抵不住国运的流年,逃不过时代的变迁。疫情没有改变周期,不过时加速了新一轮经济的新陈代谢。每一次寒冬,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一次历练,也是一次成长。

在动荡的市场机会和竞争环境中,我们致力于通过研究驱动、价值赋能来帮助从业者减少不确定性、应对变化和把握未来。

大浪淘沙,成者寥寥,能在大浪淘沙中活下来的,都具备了去山顶看看的能力。我相信,真正强大的经营者,既是骆驼,也是豹子,顺境时蓄势积累,危机时全力突击。

                                      和君康养事业部·和伊养老

                                                  曹卓君

                                               2020年春


目 


第一篇 2019年度总论

2019年,中国健康养老产业政策走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接时点上,一方面国家对大健康产业和养老产业两个层面的顶层设计进行调整,为国家建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奠定初步基础。另一方面则进一步致力于解决土地、消防、税费、融资、商业模式等产业痛点问题,加强产业政策的细化与落地能力,促进产业市场化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对护理、人才培养、老年用品、社区医疗、“互联网+”等相关细分业态,出台鼓励与规范政策,进一步确立了以养老服务为核心,多个细分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而从产业发展而言,2019年人口老龄化进程放缓,国家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具备产业高质量、高速发展的条件,可以被认为是产业爆发前重要的蓄力与调整期。因此,医养结合与康复医疗等产业核心能力建设,以及产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探索受到更多关注,资本进一步发挥自身对于产业发展的促进与资源优化整合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健康养老产业的区域发展格局在2019年更加明确。一方面,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特别体现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另一方面,第一梯队创新政策与模式,第二梯队加强体系建设,第三梯队专注于产业基础构建的梯队式区域产业发展走势基本确立。

在政策、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均呈现调整与蓄力态势的2019年,健康养老产业企业沉潜内修,一方面持续贯彻原有的全国化连锁布局战略,另一方面国企央企、地产企业、保险企业,分别根据自身优势,更加专注于商业模式的打造与自身核心能力与价值塑造,为迎接产业发展高峰蓄力。

一、政策重点与落地

(一)顶层布局进一步完善,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2019年是健康养老产业政策密集发布之年,这反映出产业发展对于政策出台的倒逼作用,更重要意义在于,政策的发布完善了养老服务和福利保障的制度框架,构建了健康养老产业政策体系。从政策发布的单位级别和数量、密集程度以及内容重要性来看,全年呈现出数量多、规格高、涉及部门多等特征,充分体现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做出的努力。

把握人口发展大趋势,积极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中长期规划出台。20191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近期至2022年、中期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2050年,是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文件。文件从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储备、改善劳动力有效供给、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体系、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这五大方面提出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把握人口发展大趋势和老龄化规律,做出的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部署,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解决思路,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将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

2019年,居家和社区依然是也必然是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的主战场。2019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央宣传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部门就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要求到2020年,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特别是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大于90%,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系统普遍建立,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

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体系为2019重要任务。20194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高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强化信用为核心、质量为保障、放权与监管并重的服务管理体系。20199月,民政部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同样提出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有效拓展农村养老服务。

对于机构养老定位进一步调整,医养“有机”结合备受关注。20191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一方面,政府对机构养老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十二五规划)机构为支撑”-机构为补充(十三五规划)-再到机构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医养结合”日益重视,从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8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医养结合机构,到2017年养老十三五规划中将医养结合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到2019年提出医养有机结合。

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搭建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97月,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针对老年人膳食营养、体育锻炼、定期体检、慢病管理、精神健康以及用药安全等方面,给出个人和家庭行动建议,并分别提出促进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社会和政府主要举措。《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落实了健康行动的实施计划,从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三个方面聚焦健康问题。坚持以预防为主,提出应对健康问题必须关口前移。另外,针对老年人健康问题,卫健委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的通知》、《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信息》、《关于开展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的通知》,分别从老年人心理健康、特殊疾病诊治、终期安宁方面提出解决方案。11月发布的《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从老年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到安宁疗护,构建起中老年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健康服务搭建起“防止老人得病、有病后可诊治、诊疗后有康复”的纵向体系。

(二)多样化土地供给,解决产业发展痛点问题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不少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热情很高,但是在供地问题上一直面临着进入门槛高、“拿地难”和“用地贵”等问题。中心城区和老旧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养老服务设施少,建在远离城区的养老服务设施,生活与医疗配套不完善,与老年人养老需求不匹配。对于企业而言,土地成本占资金投入的绝大部分,无法拿到理想的地块,机构最主要收入来源的床位费提价困难,企业经营压力相应地与日俱增。土地价格不只是进入健康养老产业的门槛,还是养老服务机构平衡收支的关键。

为切实保障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支持养老服务发展,20191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加强规划和用地保障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本篇主要通过分析《意见》,从供应价格、供应方式和供应规范三个方面,深入剖析政府通过土地供给改革确保养老服务用地有效供给的举措。

新增用地和存量用地相结合,着力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统筹落实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用地。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按照相应国家标准规范,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已建成城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的,应结合城市功能优化和有机更新等统筹规划,支持盘活利用存量资源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保证老年人就近养老需求。

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举办养老服务设施。鼓励盘活利用乡村闲置校舍、厂房等建设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乡村养老服务设施。

多种有偿方式供应,有序竞争的同时,降低养老设施用地成本。政策规定,无论以出让还是租赁,对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均以最低地价和租金的标准供应。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的土地用途为社会福利用地的,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所在级别公共服务用地基准地价的70%确定。公共服务用地的基准地价本就远远低于商业和房地产用地的基准地价,以基准价格的70%确定出让底价,已基本是地方政府取得土地的成本。租赁方式供应也同样要求各地制定最低租金价格的标准。而对单独成宗供应的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应当以租赁、先租后让、出让方式供应,鼓励优先以租赁、先租后让方式供应,用以降低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成本。

对于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不再新增土地使用成本。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原本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原划拨土地可以继续使用;原有偿使用土地的,可不增收改变规划条件的地价款等,这两者均意味着不再新增土地使用成本。

存量资产仍然是土地政策的重点方向,对利用存量资源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实施过渡期政策。举办养老机构鼓励使用商业、办公、工业、仓储等存量房,在符合详细规划且不改变用地主体的条件下,可在五年内实行继续按土地原用途和权利类型适用过渡期政策。这一政策降低了养老机构在兴办初期的土地使用成本,鼓励更多有意投入养老产业的机构进入。

明确用地规范,严格限制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改变用途。政策对于用地规范,进行了进一步明确限制,其中表明,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和开发利用条件,规定土地用途和年期。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一般应单独成宗供应,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3公顷以内。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兼容建设医卫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5公顷以内。对土地用途确定为社会福利用地,以出让方式供应的,出让年限不得超过50年;以租赁方式供应的,租赁年限不得超过20年。另外,详细规划确定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未经履行法定修改程序不得随意改变土地用途。养老服务机构因自身原因不再使用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属于划拨用地的,由市、县政府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根据其取得成本、地上建筑物价格评估结果对原土地使用权人给予补偿;属于有偿方式用地的,可以整体转让继续用于养老服务,原土地有偿使用合同中约定的义务由受让人承担,或者由政府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并给予合理补偿。

(三)医保控费加强管理,触发商保扩容建设

医保管控政策频出,“控费”“降价”两路并进。医保基金的支出具有刚性,医保基金支出增速高于收入增速,同时“骗保”事件仍有发生,医保基金压力持续增加,控费和降价已经成为当前医保改革的重要任务。一方面通过“控费”,增强医保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降价”,减少老百姓看病负担,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重要实现途径。

另外,两票制、一致性评价等一系列医药领域的改革,让药企在成本的透明度上不断提升,而药占比考核、药品零加成等政策让医疗机构端失去了过度用药的动力。国家医保局推进的“4+7”带量采购政策,以及同步进行的打击医疗机构骗保骗补的行动,再加上财政部同步推进的会计信息质量核查,这一系列行动,实际上是在为国家医保控费目标,打出的一个个组合拳。

商业养老保险扩容,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支付体系。与此同时,政策通过引入商业保险参与基本医疗,进一步加强医保控费能力。老人目前养老生活和医疗支付主要来源于退休金(基本社会保险,也称第一支柱)、子女的赡养、劳动所得。在第一支柱捉襟见肘、第二支柱未完全发展起来的情况下,建立以商业保险为主要力量的第三支柱尤为重要。《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发挥商业保险保障作用,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有效提高老年人综合消费支付能力,同时要切实降低养老服务成本。《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团体型重大疾病保险、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险种,推动建立保险、福利和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鼓励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

健康险将迎来专业化发展风口,医保保公平,商保保效率。商保多年未能融入公立医疗体系,使得只能事后报销,不能事前管理慢病、预防大病,目前健康险的社会价值有限。201911月出台的新版《健康保险管理办法》首次将健康管理专章写入健康险中,实现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相衔接,规定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既可以纳入健康保险合同,也可以单独列出。健康保险被定位为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版《健康险管理办法》有利于规范保险行业向专业化发展,促进险企与医疗机构、健康服务机构的合作,险企之间的竞争也会逐步从前端的产品定价、产品设计转移到后端的健康管理、健康服务等方面,健康险将迎来专业化发展风口。

(四)开放与监管规范,政策发展平衡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等政策措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总的看,养老服务市场活力尚未充分激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效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尚未有效满足。

为了尽快破除发展障碍,健全市场机制,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扩大养老服务投资,持续释放养老的消费潜力,在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强调了监管,放权与监管并重,双线平衡发展。

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20191月,国家民政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不再实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依法做好登记和备案管理,同时加强养老机构事中事后监管。

养老服务提供主体由政府向社会力量转变。一直以来,政府以保基本、补短板为己任,重点提供基本养老服务,重点关注特定群体。但随着老年群体扩大,需求变得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扩供给、强弱项变得越来越严重,光靠政府远远不够,还要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20198月,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卫健委联合发布《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9年修订版)》,城企联动普惠养老的启动标志着我国支持社会力量成为基础型、普惠性养老服务的开始。从基本养老服务的提供到普惠养老服务的实施,体现出我国养老服务提供主体由政府向社会力量的转变,解决的是养老服务提供主体和服务来源多元化的问题。《关于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中除了由政府直接提供的服务之外,其他的均应开放给市场,促进政府由服务提供者向购买者和监管者转变,由社会力量来充当养老服务的主体。

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养老服务人才供给与资金支持。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分别从政府放权、加强监管、推动发展、税费改革四个角度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从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完善养老服务消费环境和加强养老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在共同营造营商环境。在培养老年人护理服务人才方面,《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明确增加了对养老护理员的技能要求,放宽了养老护理员入职条件,也拓宽了养老护理员职业发展空间,通过一放一紧来解决养老服务人才的匮乏问题,并对工作人员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以老年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医疗护理员培训大纲。在资金支持与保障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减轻养老服务税费负担,养老机构可享受小微企业等财税优惠政策。《关于明确养老机构免征增值税等政策的通知》中对养老机构免征增值税。二要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鼓励商业银行探索向产权明晰的民办养老机构发放资产(设施)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场化、规范化程度高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减少融资附加费用,降低融资成本。

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养老服务监管体系。20194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养老机构消防审验、养老服务领域信息公开和政策指引。20195月,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工作的通知》,实施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工程、加强养老机构综合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强调了监管。

养老服务质量评级等标准确定并推广。《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将养老机构划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级数越高,表示养老机构综合能力越强。《关于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和规范服务工作的通知》将老年人护理需求划分为护理0级(能力完好)、护理1级(轻度失能)、护理2级(中度失能)、护理3级(重度失能)、护理4级(极重度失能)这5个等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对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进行了明确。《养老机构基本服务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从评估、服务防护、管理要求、评价与教育方面进行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规范的国家标准。《关于印发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和老年护理实践指南(试行)的通知》中的《老年护理实践指南(试行)》也明确了评估与观察要点、护理要点、健康指导以及居家护理要点等。《养老服务常用图形符号及标志》、《养老机构顾客满意度测评》、《养老机构预防压疮服务规范》三项行业标准,有利于规范和统一养老机构日常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图形符号及标志,为顾客满意度测评提供指引和参考,预防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发生压疮风险,有利于改善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养老服务信用体系逐步建立。201911月,民政部印发《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试行)》要求规范市场及行为,对严重违法失信的养老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列入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实施信用约束、联合惩戒等措施,养老服务机构及养老服务人员都被纳入到整个信用体系当中。

养老机构“安全”问题始终备受重视。201912月发布的《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对养老机构的消防安全问题提出实施意见。全面摸清辖区内的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状况,建立隐患、整改、责任“三个清单”,依照消防安全状况分清轻重缓急,合理确定改造范围和顺序。

二、产业推进与现状

(一)人口经济增速放缓,为产业爆发期蓄力

从人口发展而言,2019年,我国持续向中度老龄化社会发展,少子高龄化社会趋势进一步凸显,但从老龄人口增长速度,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率,为近年来最低。这一增长速度的放缓,是受到历史特殊时期的影响,为我国健康养老产业提供了预计为期三年的缓冲期,为国家、产业与企业提供了调整与蓄力的时间窗口。

据统计,截止2019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我国少子化趋势更加明显,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比上年减少58万人。由此可见,少子高龄化将在未来较长时间成为我国社会人口基本状态。


1.1 20142019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率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相关政府数据,和君康养事业部整理)

从社会经济发展来看,201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0892元,比上年增长5.7%,正式突破1万美元大关。根据和君康养事业部对于发达国家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历程与经验的研究发现,当社会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之时,国家的健康养老产业将迎来高速、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爆发期。因此可以认为,从政策、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而言,2019年都是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在快速发展前的调整与蓄力之年。

(二)医养结合,康复医疗受到进一步关注

从产业发展来看,2019年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更加向医养结合、康复医疗等领域倾斜,这些领域受到政策、产业与企业的进一步关注。特别是随着国家部门的调整,目前民政部养老服务司与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均直接参与产业整体规划、统筹、指导、发展,对于医养结合的投资比重,必然进一步加大。在2019年两会报告中,特别提出康复护理在社区养老中的发展、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等内容。

此外,国家在2019年发布了一系列政策,特别是在医疗、医养结合、养老产业三个层面,进一步促进了医养结合工作的落地与发展。在医疗层面,国家各部委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关于印发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939号)、《关于印发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的通知》等政策,首次把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纳入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确定了118个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重点强调在社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时提供税费、资金、运营等多方面支持。

在医养结合与健康养老产业本身方面,国家政策更多是从顶层规划到细节落实两个层面进行鼓励。《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卫老龄发〔201960号),加强医养结合工作的推进,鼓励医疗与养老的多种合作模式与渠道的创新与探索,并进一步加大在人、财、地、政赋能能力。而在操作层面,则是通过《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关于印发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从执行操作方面,对医养结合机构与老年医学科的规范、建设、落地、规范化与监管、高质量发展、日常运营与服务模式等进行具体指导

同时,国家在2019年明确了医养结合的发展规划,通过硬指标下达,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到2022年,所有养老机构要能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2022年,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老年科比例不低于50%。而截至20199月,全国共有近4000家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的超过2万家。可以认为,2019年我国医养结合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且在未来2-3年内,则会迎来下一个快速发展期。

从区域发展看,健康养老产业第一梯队城市在2019年更加重视医养结合的发展。广州市发布的《广州市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行办法》(穗民规字〔20199号)中,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多元医疗资源在机构、社区、居家多个层次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天津市则颁布了《养老机构医疗养老结合基本服务规范》。与此同时,北京与上海两城市在此方面更是走在全国前列。北京市海淀区提出,到2020年建立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整体架构,实现在养老服务体系中提供医疗服务支撑,各类老年群体基本医疗服务全覆盖。针对单一病种,北京市宣武医院则成立了全国首个痴呆患者认知训练专科护理门诊。而上海市则通过《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与《关于在养老服务中加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两项政策,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医养结合与认知症照护与康复能力建设。

此外,在2019年,国家与民间都对于国内医养结合发达地区与优质项目进行了推广。国家卫健委公示了200例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其结果表明医养结合目前在我国依旧处于政策性导向强,同时以政府力量进行主导的阶段,以东部沿海地区与成渝区域为主,医疗机构占比高,因此,在下一阶段医养结合的发展过程中,到底是以为主导和核心还是以为主导和核心,依然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而在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公布“2018届医养结合机构100中,基本覆盖了中国主要的医养结合机构,浙江、广东、山东、湖南入围机构较多,占据了1/3,因此可以看出,在未来2-3年中,对于中西部地区,中国健康养老产业二梯队城市医养结合建设将成为重点工作与区域。


1.2 中国医养结合机构百强省级分布图

(数据来源: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和君康养事业部整理)

(三)资本市场,重组整合成为新关键词

春江水暖鸭先知,通常而言,资本是一个产业中预测性最强,最为敏感的部分,资本的动向,往往代表且引领未来2-3年内产业的发展方向。从2019年健康养老产业资本动向来看,基本可以归纳为政策不断创造新机遇,企业重组整合谋求新发展,投资标的不断多元化这三大特征。

从政策角度上看,《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对于未来健康养老产业资本的新时代,提出了纲领性指导。特别是首次提出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场化、规范化程度高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这是自2013年政策元年以来,第一次在政策中正式提出养老服务企业上市问题,为健康养老产业内企业,特别是养老服务企业未来通过独立上市方式对接资本市场,铺平了道路。与此同时,在健康养老产业融资方面,特别是针对社区居家养老的融资问题,以及企业债券发行两个方面,都进行了强调与鼓励。

从企业层面看,2019年健康养老产业的资本动作,可以分为企业内部重组与企业外部整合两大方向。企业内部重组,往往与上市公司关系密切,20193月,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交大昂立,600530)发布公告,以6亿元现金方式收购佰仁健康旗下上海仁杏健康管理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而到201912月,远洋集团出售北京椿萱茂30%股权,转让代价为900万元,出售给北京旭达置业有限公司,两企业之间有多重联系。随后北控医疗健康(02389)公告,金太阳养老4000万回购北控医疗健康20%股权。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养老服务运营企业由于投入大,整体盈利能力较低,特别是其中不乏涉及资产较重,对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以及估值,短期内有一定负面影响。同时,目前养老概念股与养老业务,并未能够对上市公司估值产生直接正面作用,且上市公司握有养老服务运营企业大比例股权,往往会影响养老运营企业下一步融资的灵活度,因此,在2019年,上市公司对于自身养老业务进行重组,以更好利用目前政策与资本市场双重红利。

外部整合则成为企业进一步多元化或跨区域发育养老业务的重要手段。从201812月,绿城中国(03900.HK)发公告称,其全资附属公司绿城房产集团有限公司(绿城房产)与卖方订立转让协议,以27.18亿元现金代价收购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百年人寿)11.55%股权,到后续华润维麟先后收购成都哺恩堂并从信达风手中收购重庆合展养老50%股权,再到2019年下半年光大养老收购重庆百龄帮并重组增资。可以认为,2019年,企业依然沿用通过资本方式,从外部整合有牌照、有区域市场或有连锁化运营能力的企业,除百年人寿为保险企业外,其他被收购企业均为在区域市场内拥有医养结合连锁化运营能力与品牌价值的中高端品质型养老服务企业。此类资本整合行为,一方面帮助企业为自己未来多元模式奠定基础,一方面则能够辅助企业加强自身核心实力与品牌价值,更快布局区域市场。

除养老服务企业外,20194月中老年文娱消费平台糖豆宣布完成C轮融资,本轮由腾讯投资、顺为资本、GGV 纪源资本、IDG 资本投资,至此,糖豆累计已获得近1亿美金融资。糖豆广场舞目前拥有中老年用户超过2亿,流量在领域内处于垄断地位。在“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中老年人市场与流量基本属于尚未被开发的“处女地”,而中老年客群的价值,则随着其数量的增加,与消费能力与消费观念的改进,逐步受到市场各方关注。因此,本轮以腾讯投资为代表的对于糖豆广场舞的投资行为,更可以认为是资本不仅仅关注健康养老产业市场,而开始对中老年人流量与消费市场进行投资,未来对于这一市场的进一步争夺,以及深度挖掘指日可待。

(四)人才培训与老年用品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2019年,随着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五年的发展,以及对其核心产业养老服务业品质与要求的不断提升,养老人才培训与老年用品这两大与核心养老服务业高度相关的支撑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健康养老产业面对人才供给不足,人才培训培养能力与标准缺失,中高端人才提升、晋升通道不顺畅等诸多问题,影响产业发展速度与效率。此外,人才培养教育与其他细分产业不同,以专业职业教育为例,通常需要至少2-3年的培养周期。因此,在2019年,国家和地方通过一系列方式促进产业人才培养,从职业教育与健康养老产业两端共同发力,为可以预见的“十四五”期间的产业高速发展铺平道路。

201910月,教育部等七部委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 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等紧缺领域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其中涉及建立院校制式教育、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院校增设多种专业,满足养老产业急需人才的供应,鼓励以辅修专业或双学士学位培养方式,加快养老产业相关领域管理和培训人才等内容。可以看出,未来几年,将成为我国建立完整而完善的健康养老产业人才培训的关键时期。

除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2019年国家还对人才培养的标准进行了调整与明确,让人才培养与标准能够符合产业发展的步伐。在2019年民政部与人社部颁布的新版《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较2011版,在增加职业技能要求、放宽入职条件、拓宽职业空间、缩短晋级时间等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增加了对养老护理员的技能要求。为适应养老服务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及其对养老护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此外新版《标准》还放宽了养老护理员入职条件,拓宽了养老护理员职业发展空间,缩短了职业技能等级的晋升时间。可以预见,下一步,根据最新《标准》,必然将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人员开始进行培训大纲与教材的编写,以及后续实际培训与教育工作的展开。据人社部与民政部要求,将确保到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200万名养老护理员,未来2-3年,将成为健康养老产业人才培训的重要市场机遇。

而从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上,在国务院召开的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中提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这一模式借鉴了目前健康养老产业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的“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2019年已经在49家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同时,“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下一步对于产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的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以及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发放,都将逐步纳入正轨。

从区域来看,各地方政府在2019年都加大了对于辖区内人才的支持与鼓励政策,能够让健康养老产业企业与人才得到确实的实惠,构建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特征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长三角作为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高地,已经开始着手建立互认互通的人才评价标准及资格认证标准,而上海则开始构建符合自身需求的行业评价标准,未来将对市场工资给予指导,建立养老护理员数据库等,走在全国前列。

随着养老服务产业的不断成熟,能够提升促进整体产业发展,带动产业效率升级的老年用品与康复辅具产业在2019年,得到更多发展空间。首先,康复辅具产业逐步被纳入健康养老产业政策体系中,特别是在《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支持合理灵活设置债券期限、选择权及还本付息方式,用于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设施设备,以及开发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用品项目。而在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中则提出创新优质养老用品供给,推广新技术。康复辅具产业被纳入健康养老产业整体政策体系之中,未来必然能够进一步享受更多产业政策红利。

从针对性专项政策看,2019年,国家则从产业引导与租赁市场建设两个方面入手推动产业发展。在工信部公开的《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到2025年,老年用品产业总体规模超过5万亿元,老年用品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其中包括了食品、药品及器械、健康管理产品、服装服饰、日用生活器具、电子电器六个方面。智能开发的重要位置,中医药特色老年用品打造,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建立行业标准体系,特别是与国际标准的打通,成为政策的重点推动方向。

在地方产业引导方面,秦皇岛持续走在全国前列。2019年,秦皇岛市发布《2019年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工作的十五条措施》,持续推进产业园建设,召开了2019年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大会,搭建了“研究院+中试车间+产业公司的成果转化链条,通过国康秦皇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和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园两大园区建设,并通过国家康复辅具大数据应用平台+秦皇岛质检认证中心的第三方辅具产品质量认证,进一步引领国家康复辅具产业发展。

在产业消费端,目前政策依然主推租赁模式。20196月,民政部、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关于确定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地区的通知》确立北京石景山、河北秦皇岛、四川成都等16个城市成为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的试点地区,试点为期两年。与对于产业发展的整体统一性规划不同,辅具租赁的设点,采用结合各个城市提出的实施方案,每个城市拥有各自的试点承诺清单的方式,而并非由国家统一标准,以保障方案落地性。

在从产业消费与租赁端,上海已经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末,上海在全国率先设立老年福祉产品应用推广基地,首批10个基地包括5家养老机构和5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集展示、体验、销售、租赁、科普多项功能于一体,简称5+5项目。上海市政府将出具试用评价文件,对于受市场欢迎的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这有利于规范较为散乱的老年福祉用品市场。

三、区域角逐与格局

我国由于不同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与社会结构、政策发布与执行存在一定差异,而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结构又是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因素,因此可以看到,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城市间梯队化明显,存在较大区域时差。

在和君康养事业部撰写的《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9)》中,对于中国健康养老产业,从人均GDP、老龄化率、供给现状、产业政策、支付体系建设等多个维度,对不同城市的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区域梯队划分。回顾2019年产业发展,可以看出,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各个城市区域虽均取得一定进步,但梯队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一)一梯队城市蓄力产业拐点,寻求细化与突破

2019年,我国健康养老产业第一梯队城市大多已经进入中度或重度老龄化社会,其中部分城市人均GDP已经超过2万美元,从人口与经济上具备了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向下一阶段,即产业标准化、高质量、高速发展阶段迈进的基本条件。因此,从第一梯队城市2019年产业发展情况可以看到,针对产业细分业态与服务的细化指导,进一步加强标准化与评估能力,发力消费端刺激市场与探索政策与模式的创新,成为第一梯队城市产业发展的关键内容。

以北京为例,2019年,北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务工作的意见》,编制养老驿站中提供的老年餐、上门保洁、助浴等一系列服务的相关统一标准,发布了《北京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实施办法(试行)》。而广州市,也在老年人助餐服务方面下发《充分挖掘和发挥高校、企事业单位作用优化长者饭堂服务供给工作方案》,政策发布已经进入深度细化阶段。

在评估方面,上海市发布《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标准(试行)2.0版》,而长三角区域另一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高地杭州市也发布了《杭州市老年人能力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也发布了《北京市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实施办法(试行)》。除面向全体老年人的普适性评估外,北京与上海市也加强了对于认知症老人的评估工作建设,其中北京市启动了北京老年脑健康体检(痴呆风险筛查)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提供技术支持,而上海市也推出《关于在养老服务中加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开展家庭自查评估培训、家庭照护者技能培训、精神慰藉等服务。

一梯队城市加强对于老年人群的评估是对于城市养老需求的精准摸排与定位,同时,各城市也纷纷出台政策进一步刺激产业消费端发力。《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扩大服务消费优化升级商品消费的实施意见》,着力提高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全面提升老年人消费能力。对于刚需市场,北京市发放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高龄老年人津贴三类养老服务补贴津贴,广州市实施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商业保险,增强消费能力,而对于活力老人市场,北京市又修订了的《北京市老年人文化旅游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刺激老年人群文化与旅游方面消费。

除对于消费端的不断精准挖掘外,一梯队城市也在积极进行创新模式探索。北京市丰台开办首个兼顾社区养老与儿童早教的融合式养老驿站,探索国际流行的“一老一小”模式在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的落地。而上海更是将“网购”引入健康养老产业,推出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使老年人能够在网上预订、下单养老服务。政策、消费端与模式创新三者不断结合,推动第一梯队城市产业发展快速迈向新的阶段。

(二)二梯队城市加强体系建设,成为新一轮企业关注热点

我国健康养老产业第二梯队城市,大多为东部沿海地区较发达二线城市以及全国各省省会城市。此类城市大多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人口老龄化率也处于中度到重度老龄化社会之间,但整体而言,产业体系架构、老年人消费观念与能力,以及产业供给的丰富与多元化程度,较第一梯队有一定差距。2019年,第二梯队城市依然在不断完善自身健康养老体系与质量建设,加强多产业协同能力,成为全国性连锁品牌的新一轮重点布局区域。

以山东省为例,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山东省将2019年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省级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以及即开展相应的培训、医养结合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计划。2019年底又公布《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开启产业立法工作。而青岛市则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以大数据分析为主导、生物特征识别为辅助、社会化服务兜底的“FAST认证服务体系,老年人领养老金无需再主动认证资格。而天津市发布地方标准《综合养老社区服务规范》,明确了综合养老社区的基本要求、人员要求、管理要求、设施设备要求、服务项目与质量要求等,实现了新型养老运营模式的标准化。

成渝城市群可以被认为是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第四极”。2019年成都市出台《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加强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三个方面建设。而重庆市连续出台《重庆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与《重庆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实施方案》,分别加强城市机构养老与社区居家养老的布局。此外成都市与重庆市还分别在年初与年底,对养老机构进行星级认证工作,加强城市养老机构质量建设。

二梯队城市同时在2019年加强了健康养老产业与大健康产业内其他产业的规划与协同工作。武汉市《武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年)》,按照一城一园三中心布局,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定位清晰、配套完备、绿色生态的高端产业园,促进医药、医疗、养老、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而四川省印发《四川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实施规划(2019—2021年)》,则旨在打造四川特色、优势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其中重点提出推动成都温江(A区)和攀枝花西区(B区)联合打造康复辅助器具综合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同时,四川省卫健委发布《关于推进5G智慧医疗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导与探索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大健康产业,特别是医疗与养老之间的结合发展。二梯队城市多产业融合发展初步步入正轨。

(三)区域协同加强,引起社会与产业双重变革

在产业呈现区域梯队化发展态势的同时,2019年,健康养老产业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区域协同发展态势更加明显,产业区域协同逐步从规划走向落地阶段,形成了“京津冀跨区域协同养老”、“长三角养老一体化”以及“大湾区养老产业布局”三大协同发展战略。

京津冀养老产业协同自2016-2017年密集出台相关政策与规划后,便在逐步落地过程中。2018年末,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户籍跟着老人走政策,三地民政部门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打破户籍限制,实现资质互认、标准互通、监管协同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三地民政部门先后两批把天津市武清区养老护理中心、河北省高碑店市养老项目等9家养老机构作为试点。突破补贴的户籍制度,能够进一步鼓励北京老年人到河北、天津养老,一方面促进河北、天津的养老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强当地产业消费能力。

长三角地区在2019年健康养老产业协同能力大幅度增强。20195月,长三角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三省一市签署健康合作备忘录,达成六方面合作,促进区域内健康产业同步发展与信息互通成为两大重点主题。随后,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进入了实质性试点阶段,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的17个地级区(市)被宣布成为首批试点单位,包括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安徽省芜湖市、池州市,以及上海的11个区。

 试点内容包括,加强区域范围内的养老服务资源链接,建立区域统一的养老机构诚信系统制度与标准,老年照护评估标准的互认互通,统筹规划区域养老产业布局。而此后召开的第二届“长三角民政论坛”则提出三省一市从政策、规划、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四个维度实施全面战略合作,联合签署发布了《深化长三角区域养老合作与发展·合肥备忘录》,进一步协力推动“长三角共享养老”实现。

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健康养老产业协同,因为面临体制差异,整体发展难度更大,但产业示范意义更加明显,因此粤港澳大湾区从区域发展规划纲要开始,以更高起点进行发展,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强调:深化养老服务合作,支持港澳投资者在珠三角九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兴办养老等社会服务机构,为港澳居民在广东养老创造便利条件。香港曾于2013年及2017年分别实施广东计划福建计划,让从香港移居至内地的老人同样可以享受高龄津贴,受惠人群近2万人。而在2019年由广州市民政局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民政部门联席会议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社会福利署、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工作局以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民政局主要负责同志签署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四、企业竞争与实践

(一)聚焦发力,地产连锁企业调整中前进

2019年,地产连锁企业开始逐步调整自身布局方式,更加精准对接健康养老产业市场。万科在北方区域更加专注于北京项目的整合布局,提出“收敛聚焦、巩固提升基本盘”,逐步收敛聚焦于两大产品线——突出专业护理能力的怡园和营造睦邻友好关系的随园,一方面关闭了房山窦店幸福家社区养老中心和长阳橡树汇长者服务中心,另一方面则与北京市房山区民政局合作房山区公建民营的养老项目——北京随园养老中心,以5年趸交的方式提供服务,可以认为北京万科在这一阶段已经能够将地产背景与养老运营进行深度融合发展。

20199月,越秀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附属公司广州海樾荟与广州越展就发展集团的养老业务订立为期12年的租赁物业协议,所确认的金额为119,808,094元,价格为1.2/平方米/天。这种租赁模式,帮助越秀地产获取了低成本核心地段的物业,不再以地产思维布局养老业务。

而作为全国地产龙头企业中较晚进入健康养老产业的龙湖集团,并未如早期进入企业一样,进入之后便快速实现连锁布局,而是在自身首家位于重庆的机构达到较高入住率后,在上海进行布局,选择稳扎稳打路线。从布局区域看,延续了大型地产企业在养老产业布局中的首选一线城市核心城区及周边区域这一布局思路。从布局方式看,则通过发挥自身资源整合优势,将老年公寓与龙湖“星悦荟”商业配套、龙湖冠寓的青年客群进行互动,打造“城市共生、社区共融”模式,将健康养老产业融入自身产业体系之中。

(二)大举进入,国有企业捆绑区域产业发展

2019年,国有企业在健康养老产业持续布局,一方面,大量央企开始布局国内主要区域市场,借助自身资源能力与背景,从体制层面便加入国家产业发展。而另一方面,各地方国企聚焦区域,深度绑定所在地区产业发展。

在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启动后,部分投入健康养老产业的央企也参与其中,改变原有布局一线城市高端市场的方式,在区域选择与客群选择方面进行下沉。其中,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旗下国投健康公司在布局上海时,开办上海市虹口区彩虹湾老年福利院,选择以公建民营方式进入。该项目为普惠性的社会福利机构,客户主要定位为虹口区失能失智及长护险4级以上老人,每月收费价格从3000元到7000元不等。

而中国健康养老集团作为普惠养老重要发起者与参与者,首先以楠山康养品牌落地武汉,与武汉市7个城区签订 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合作协议,同时开工建设普惠养老项目。在与武汉市15年合作期内,中国康养将为当地新增不少于 10000张养老床位(护理型床位不少于50%),其中8000张为普惠性养老服务床位。除武汉外,中国康养后又与沈阳市政府、青岛市市南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其中沈阳市的合作协议中规定中国健康养老集团将在沈阳新增不少于4000张养老床位,其中3000张用于普惠性养老服务,建设116个养老服务骨干网合作项目。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企业将深耕合作的区域市场,实现城市康养产业深耕。

此外,中国铁建公司在青岛成立中铁建康养投资有限公司,中核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宝原投资有限公司与国投健康成立合资子公司进军苏州市场,华润健康增资重组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华润维麟收购成都哺恩堂与重庆合展,光大养老收购重庆百龄帮等,无不显示了2019年央企在健康养老产业的布局,逐步走向二线发达城市,在同一城市内深耕多元客群连锁化布局的产业发展模式。

而在地方国企与平台公司层面,各地动作频繁,四川能投与四川省人民医院合作成立四川省健康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鲁商集团则通过鲁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山东省大健康产业,江西省成立江西长天集团,发展“酒店+康养+旅游”业务等。企业则更加与所在区域产业发展深度绑定,以省产业发展与投资主导企业的身份与角色,布局健康养老产业。

(三)稳健布局,险资企业进一步深度参与

经过多年探索,保险企业布局康养产业的模式更加清晰与成熟,因此在2019年,保险企业进入深度全国布局阶段,参与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并有实体项目落地与开业的企业数量逐步增多。

其中,如泰康、中国人寿、太平保险、中国太保等企业,已经布局健康养老产业多年,2019年迎来进一步开花结果的丰收之年。2019年,泰康之家进一步进军郑州、重庆、南京等城市,成功实现全国19个项目布局,同时武汉·楚园、苏州·吴园开业,已开业运营的养老项目达到6个。中国人寿成立健康产业投资子公司,苏州阳澄湖国寿嘉园·雅境项目正式开业,“三点一线、四季常青”的战略布局逐步落地。中国太保的“太保家园”项目,落地杭州,成为中国太保继成都、大理之后落地的第三个养老社区,并与法国欧葆庭进行合资合作。而中国太平的“太平小镇•梧桐人家“养老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成为国内一次建成、单体体量最大的医养结合型养老项目。由此可见,经过多年布局,在健康养老产业领域的险资背景头部企业逐步进入收获阶段。

除已经布局的企业外,更多险资企业也在2019年入场健康养老产业。2018年底,阳光保险投资广州从化凤凰山颐乐养生文化村,力求打造阳光康养版图的示范项目,阳光养老产业布局正式开始。20198月,君康人寿宣布自身大健康产业战略,同时推出君康年华康养社区与专属保险产品“君康幸福·里”。而早已入场,逐步走向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头部位置的复星康养,其旗下星堡养老与复星旗下保险企业复星保德信进行合作,推出“星养老”系列保险产品,将自身健康养老产业业务与保险业务进行打通。

五、2019年:风云总括——筑底蓄力,稳健深入

“筑底”——从政策端看,2019年我国健康养老产业政策体系搭建趋于完善,服务制度体系、供给体系、支付体系、监管体系以及针对老年人自身的健康服务体系的框架都已建设完毕,呈现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三层次的标准化体系。另外,基于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养老服务机构的全国性评级系统,以及监管奖惩机制,也相应配套完成。

“蓄力”——从产业端看,一方面2020年,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与整体经济下行的压力背景下,又面临了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另一方面,人口与经济的发展,已经走到产业爆发期的拐点,也是“十四五”的规划之年。因此未来的2-3年,为即将到来的产业快速增长期“蓄力”,将成为阶段性的产业主题词

“稳健”——对区域发展而言,不同梯队城市虽然产业发展阶段与主要任务和方向不同,但稳健布局成为各个区域、城市布局的核心关键词。对于区域市场而言,能够补全完善区域产业体系建设,让产业发展能够跟上区域社会、经济、人口的变化,同时健康养老产业作为长周期带有一定社会服务属性的产业,需要通过区域整体建设与稳健布局,发育区域新型经济增长点。

“深入”——对企业发展而言,持续深入产业布局,成为企业布局的核心关键词。一方面在业务上,聚焦能力的同时,多元化自身面对的产业模式与客群层级,加强在同一区域的布局密度。另一方面在模式上,则加强了不同业务之间的协同深度,真正将健康养老产业与企业原有业务模式进行深度融合。


第二篇 又一个五年—健康养老产业“十四五”重点前瞻

一、 回首十三五,摸清既有产业演进轨迹

(一)培土育壤:政策多线并举,催熟产业环境

1、在机构职责方面,从多头管理向专业管理转变

在机构职责方面,明确民政部和卫健委的职能划分。

1)民政部负责统筹推进、督促指导、监督管理养老服务工作,拟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法规、政策、标准并组织实施,承担老年人福利和特殊困难老年人救助工作。为更好履行职责,民政部下设养老服务司负责养老相关工作。(2019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民政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厅字[2018]141号))。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拟订应对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政策措施,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老龄事业发展,承担老年疾病防治、老年人医疗照护、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代管中国老龄协会等老年健康工作。为更好履行职责,卫健委内设老龄健康司,职能是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老龄化的政策措施;组织拟订医养结合的政策、标准和规范,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2018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的通知(厅字[2018]59号))

2、在准入把控方面,张开双臂,积极鼓励

1)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

20136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发布,明确自201371日起施行,明确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由各级民政部门负责。2018-07-27民政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做好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提出, 20187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在提请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后实施。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是国务院深化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进一步激发养老服务业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

2)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取消行政审批。

20171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明确,为加快推进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养老机构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具体包括两点,一是养老机构内部设置的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应当符合相应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主要为服务对象提供健康管理、疾病预防、老年保健,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疗、护理,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急诊救护,安宁疗护等服务,有条件的可以采取家庭病床、巡诊等服务方式。二是养老机构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的,应当向所在地的县区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备案,并提交设置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设置医疗机构的决定和设置医疗机构的备案材料。

3、在扶持补贴方面,条件更加细化,补贴更加精准

1)中央补贴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2020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央补助激励支持实施办法》(2020年修订版)的通知(发改社会〔2020227号)发布,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福利彩票公益金两种方式支持地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中前一年度项目调度进展为依据,筛选出养老服务体系开工率排名靠前的10个省份给予资金激励;福利彩票公益金通过、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入住率、社区日间照料覆盖率、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法人登记率、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重大风险隐患整治合格率4项指标进行测评。

2)彩票公益金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

201703月,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社〔20172号),指出2016年至2020年期间,中央财政安排的用于支持试点地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截至201910月,财政部下达2019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预算通知,共计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补助资金下发各省,统筹用于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方面的支出。

3)社区养老税费优惠

20197月,财政部 税务总局等6部门发布关于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的公告,提出自201961日至20251231日,社区提供养老享受以下税费优惠政策:(一)提供社区养老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二)提供社区养老取得的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三)承受房屋、土地用于提供社区养老的,免征契税。(四)用于提供社区养老的房产、土地,免征不动产登记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土地闲置费;用于提供社区养老的建设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确因地质条件等原因无法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免征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

4、在政策联动方面,资源整合、配置与再利用成为关键

鼓励利用存量资源和集体用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201912月,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规划和用地保障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自然资规〔20193号),明确利用存量资源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实行过渡期政策,鼓励利用商业、办公、工业、仓储存量房屋以及社区用房等举办养老机构,所使用存量房屋在符合详细规划且不改变用地主体的条件下,可在五年内实行继续按土地原用途和权利类型适用过渡期政策;过渡期满及涉及转让需办理改变用地主体手续的,新用地主体为非营利性的,原划拨土地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新用地主体为营利性的,可以按新用途、新权利类型、市场价格,以协议方式办理,但有偿使用合同和划拨决定书以及法律法规等明确应当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情形除外。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举办养老服务设施。鼓励盘活利用乡村闲置校舍、厂房等建设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乡村养老服务设施。

5、在运营监管方面,标准建设与监管检查双管齐下

十三五时期养老行业的标准建设和监管检查政策大量出台,涉及建筑、服务、运营、管理、康复辅具、智能化等多个方面,政策体系逐渐完善。

2.1 2016-20202月标准建设政策汇总(资料来源:和君康养事业部整理)

日期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01

民政部关于对行业标准《养老机构康复辅助器具基本配置(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标准给出了养老机构康复辅助器具基本配置以及配置要求的建议,并给出了有关信息。

20201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

这是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第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红线,将有利于防范、排查和整治养老机构服务中的安全隐患,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201912

民政部、财政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引导和帮助存量民办养老机构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落实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要求,针对经判定为重大火灾隐患的养老机构进行有效整改,力争在两年时间内,使全国存量民办养老机构消防设施设备配备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消防安全管理满足需要,达到安全服务要求。

(一)建筑环境及消防设施设备。

建筑环境及消防设施配置要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改造项目所涉及的房屋建筑,须有功能变更批准文件、不动产登记或使用权证明(含所在街道、乡镇对养老服务设施现状的书面认可证明)。租赁房屋开办的养老机构,需事先取得产权所有方书面认可。

(二)消防安全管理。

应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执行《社会福利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十项规定》(民函〔2015280号)、《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GB25506)、《养老机构安全管理》(MZ/T032)、《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GB/T35796)。

201911

民政部关于印发《养老服务质量信息公开标准指引》的通知

养老服务质量信息公开事项主要包括服务机构基本信息、服务过程信息、服务质量管理信息等三类。并要求机构在显要位置公示以上信息。

2019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疗养院建筑设计标准》的公告

建筑设计标准包括基地和总平面、建筑设计、建筑设备三类标准。

201810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城乡养老设施规划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将《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名称改为《城乡养老设施规划标准》,包括机构养老照料设施、社区养老照料设施和老年人公共活动设施的配建标准、布局、选址等内容。

20189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行业标准《养老设施智能化系统技术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设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施工、运维、检测与评估等内容。

201712

夯实养老服务质量基准线 持续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解读国家标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

规定了养老机构服务的基本服务项目、服务质量基本要求、管理要求等内容,是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管理首个国家标准,标志着全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迈入标准化管理的新时代。

201711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包括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的床位设置、专业设置、人员配置、基本设施、基本设备、管理等内容。

201710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征求《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包括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和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的基地与总平面、建筑设计、专门要求、建筑设备标准等内容

20179

民政部 国家标准委关于印发《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

提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一是结合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现状与趋势,从老年人自理能力、养老服务形式、服务、管理等四个维度,确定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因素,并制成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构成因素图。二是整合养老服务领域已发布、制定中及待制定的标准,加快急需标准研制与实施。

20178

关于发布《老年人不良风险评估》等9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

包括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评估、人群维生素A缺乏筛查方法、学生餐营养指南、肿瘤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老年人膳食指导、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脑卒中患者膳食指导、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导、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膳食指导9项内容,上述标准自201821日起施行。

20172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安宁疗护中心的床位、科室设置、人员、建筑要求、设备、管理规范等内容。

20161

民政部等部委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涵盖养老服务基础通用标准,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和支撑保障标准,以及老年人产品用品标准,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相衔接,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总目标。

2.2 2016-20202月监管政策汇总

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1911

民政部关于印发《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目的是为规范养老服务市场秩序,加快养老服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包括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认定、发布、使用、移出等内容。

20191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13部门关于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的通知

多部门联合行动,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行动方案,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突出重点、迅速行动、联合整治、重拳出击、打击保健市场中的各类违法行为。

201704

民政部关于应用全国养老机构业务管理系统加强养老机构发展监测的通知

为加强对养老机构发展的监测,掌握养老机构发展状况,民政部决定启用全国养老机构业务管理系统。包括确定系统管理专员、开展系统培训、完成现有养老机构信息采集、做好系统信息的分析和使用工作、强化与现有统计数据有效衔接、加强信息应用、激励引导养老机构填报信息、加强检查指导等内容。

(二)根正苗红:养老服务为重,拳打一片疆土

老年人群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围绕老年群体各种需求所派生出的产品和服务更是多种多样的,从这个角度来讲,老龄产业的一个特征就是独立性被大大的弱化,而产业边缘弹性极大,更多体现的是其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综合性。

我国老龄产业目前依旧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老龄产业的概念界定存在多种不同声音,至今无法达成一致。老龄产业的概念在1997年全国第一届老龄产业座谈会上被第一次正式提出,广义上是指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产品、设施与服务,包括满足老年人生理以及精神文化方面需求的具有同类属性的行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张纯元(1999)认为老龄产业是为老年人提供产品与服务、满足老年人各方面需求的各种行业与部门的通称;穆光宗(2000)认为老年产业是专门生产老年用品与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企业和部门的总称;顾鉴塘(2001)认为老龄产业是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提供相应的老年产品与服务;张文范(1997)、王章华(2013)等认为老龄产业是由老年市场需求增长带动形成的产业,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的经济活动和设施。

老龄服务业是老龄产业的核心。老年群体作为消费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部分衣食住行需求与其他群体并无差别(吴玉韶,2014),所以在界定老龄产业时应首先明确老龄产业满足的是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其次,如图1所示,老龄产业总体版图中的各个子产业,老龄地产、老龄用品、老龄金融是老龄服务的载体和工具,它们依附于老龄服务业态的发展而发展;再次,在界定老龄产业时,要分清老龄产业的核心和外延,老年相关的人才教育培训、旅游休闲度假、信息化智慧养老并没有直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且上述外延产业本身属于各自的产业范畴。

2.1 老龄产业总体版图与各子产业细分业态(资料来源:和君康养事业部研究成果)

基于以上的因素,我们在回顾 “十三五”期间的产业演进轨迹的时候,应当把养老服务作为产业演进轨迹的核心。

1、基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老龄化趋势

从新中国成立至 20 世纪 70 年代,人口出生率高,我国处于人口极度年轻化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至 20 世纪末我国迈入人口年轻化时期。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出生率大幅降低,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向成年型发展,1999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迄今为止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近 20年。


2.2 2009-2019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变化和趋势(数据来源:和君康养事业部整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重,且老龄化速度(3.3%)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2015年至 2019年期间,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不断攀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9 年我国 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8.1,其中65 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2.6%,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和增速为我国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需求基础。

2、布局:地产险资引领,国有企业和地方力量加速跟进

1)地产和险资利用资本优势和产业机遇期形成了先发优势

大型全功能养老地产或养老服务项目,在前期开发和后期运营上,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和资源投入。基于此,具有强大资本优势的地产公司和保险公司,凭借自身优势大举布局健康养老产业,特别是养老地产项目,力图在中高端市场获取先发优势。地产公司布局健康养老产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养老型社区。这类社区在建设和规划时会充分依照适老建筑的建设标准,对社区进行了充分的适老化建设,如防滑地面、无障碍通道、家具和生活设施的圆滑设计等。同时,为提供高水平服务,此类社区通常还兴建配套的老年学校、医护服务站、健身设施等,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便利。这一类项目的代表有万科随园嘉树,绿城乌镇雅园,远洋椿萱茂等。

健康医疗服务。这类服务主要为地产 公司已有物业提供养老、健康及医疗配套服务,为保证服务专业性和规模化,此类服务大多以连锁型的健康医疗品牌方式入驻社区,如远洋健康的“海医汇”和保利地产的“和悦会”。远洋健康的“海医汇”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门诊和体检服务,主打基层社区健康医疗服务,“保利和悦会”则致力于为长者提供"以健康管理为核心"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地产企业抓住资本与客源两大核心资源,一方面通过在已有社区内不断扩展服务内容与范围把握已有业主资源,同时通过开发新型养老社区,吸引更多高端客户资源。此外,房地产企业同时建设养老社区与居家社区养老健康服务,使其服务内容与服务流量都具有规模性,快速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的同时,也能够选择行业内更加优秀的相关设备提供商。

与地产企业相比,保险公司具有资金充裕、资金周期长的特点,同时拥有大量客户基础,能够进行长期的投资,这使其在养老地产的开发中独具优势。保险公司多结合养老保险产品,利用自身在政策、市场需求、自身能力方面的优势,进行养老地产业务开发。在众多保险公司之中,中国人寿(国寿嘉园)泰康人寿(泰康之家)、合众人寿(合众优年)、太平保险(梧桐人家)、新华保险(新华家园)、平安保险(平安合悦)、中国太保(南山居)、富德人寿(巴伐利亚庄园)和阳光保险(阳光颐和)在健康养老产业广泛布局。

保险公司在健康养老产业的布局除了模式的高端养老社区外,更加注重虚拟金融产品与养老实体服务相融合。泰康人寿推出的养老保险计划,投保人和其直系亲属获得泰康之家养老社区的入住权,领取保险收益后,可以自行选择继续投资或使用,也可用来支付养老社区入住及相关服务费用。泰康之家将老年人按健康状况进行分区居住、服务和管理,并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提供从协助生活到完全护理的专业护理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泰康人寿将养老保险与养老社区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了虚拟金融产品与养老实体服务相关联的养老产品。太平人寿也推出了梧桐人家悦享金生保险产品,早期投保人达到一定标准便可以获得梧桐人家的入住资格。此外,合众人寿提出了买合众保险,住养老社区的保险模式,客户可以选择入住养老社区,也可选择领取现金收益。未来,长期护理保险的实现将为此类产品打开更大市场空间。

2国有企业和地方力量加速跟进布局养老市场

我国始终倡导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不仅是保障与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具有发展前景的经济新增长点,它同时还会创造众多的就业岗位。基于这一宏观背景,许多国有企业和地方力量加速跟进布局养老市场。

特别是进入“十三五”期间,大量的养老服务政策密集出台,随着当前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正在加速转型和优化布局,将不断在民生保障、基础设施、战略性产业等方面加大投入,养老服务业形成了一个新的风口。但与此同时,健康养老产业对于大多数国企来说仍是一项“非主流”的布局项目,更多的是结合自身的产业布局和资源优势,曲线布局,这在地方国企布局健康养老产业中更加明显。

国有企业和地方力量布局养老服务大致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重资产型的投资,主要是由地方国企利用土地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养老地产、大健康产业等作为载体进行机构养老布局,这部分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报周期长,十分考验后期的运营能力;北京诚和敬养老健康产业集团(以下简称“诚和敬”)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8月出资10亿元人民币设立,旗下有机构型养老品牌-诚和敬长者公馆,社区型养老品牌-诚和敬养老驿站,目前已在北京东南西北布局6家大中型养老机构及130家养老驿站,实现了主城区和城市副中心的全覆盖,为全国社区养老的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提供诚和敬方案;湖南发展旗下的湖南康乃馨养老产业投资置业有限公司,下辖长沙市康乃馨老年呵护中心、长沙康乃馨老年病医院、长沙康乃馨护理院等8家分(子)公司(机构),初步建成了以中档保障消费水平为主、中高端消费水平为辅,涵盖生活照料、康复保健、医疗服务、心理支持、文化娱乐等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另一种模式是轻资产型的投资,这类投资规模较小、回收期较短,主要就是整合医疗、旅游等资源,针对细分市场进行服务,如国资委直管央企中国华录集团和四川省投资集团共同发起成立的智慧华川,以线上智慧与健康养老运营平台和线下专业养老服务平台为依托,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专业运营能力,同时大力发展人才培训、康复辅具租售和适老化业务。三是已经处在或接近康养行业的国企持续发力,不断探索健康养老发展道路,如,同仁堂第一个养老实体项目粹和康养天坛生活馆正式营业,厚朴投资、首旅置业和中国健康养老集团三大股东共同设立的首厚康健养老公司两个项目在京启动项目等,健康养老产业的市场化布局仍在持续。


2.3 诚和敬长者公馆项目地图(资料来源:诚和敬官网)

地方力量布局养老市场,作为集地方政府与企业合力的公建民营模式也广受青睐。众所周知,我国养老服务业正处于事业向产业过渡的阶段,公办养老机构存在运作效率不高、功能错位、设施设备落后、服务质量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公建民营是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各级政府摈弃过去包办包管、高耗低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管办分离的发展思路,由政府出资,招标社会组织或服务团体去经办和管理运作,政府负责管理和监督。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则是指已投入运营的公办养老机构,通过体制改革与创新,引入民间组织或企业进行管理和运作,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保留了公益性质,优先收住三无五保、失能、失独、高龄和贫困老人,在入住价格和入住资格上要确保兜底,体现机构的福利性和公益性。如杭州滨江绿康阳光家园是由滨江区政府投资兴建、绿康医养集团管理运营的国内规模较大的集“养老、医疗、康复、护理、助残”为一体的“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社会化运营项目,项目总床位数2000张,占地约100亩,建筑面积逾10万平方米,园区设有养老院、康复医院、食堂、多功能活动中心,能够提供全方位的生活照料、基本医疗、老年康复、康复护理、社区照料、老化预防、健康促进和舒缓疗护等服务。

2.4 绿康医养集团业务版图(资料来源:绿康医养官网)

3、区域:梯次多极化格局初步形成,核心城市以点带面趋势显著

一般来说,老龄化率上升、人均 GDP 增长、国家支持和支付端政策创新是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化进程的关键要素。具体包括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水平,区域老龄化程度、区域老龄产业政策、区域老龄产品供给水平。从全国范围看,当前区域老龄产业发展水平随着区域经济增长、区域老龄产业政策、区域老龄化程度等要素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共同构成了中国区域老龄产业发展的特征。

一是中国老龄产业区域梯次呈多级化显现。由于中国地域面积辽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老龄化程度不一、区域城乡差异显著,共同构成了中国老龄产业多级化区域梯次显现。但与之相伴的是,尽管呈现多极化的老龄区域格局,但不同层级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边界也并非特别清晰

二是中国老龄产业区域格局呈现出典型的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点带面的区域发展格局更加显化。特别是在广大中部地区和一市独大的省份,这种特征更为明显。

三是从不同区域层级的发展态势来看,面向刚需客群的老龄产业落差逐渐缩小,从沿海产业发达区域到中部产业快速发展区域,集照料、医疗、康复、护理于一体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迅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也正在优化适宜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可以预见未来面向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刚需人群而出现的品质生活型和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将引领老龄产业化进程;与此同时,旅居型、度假型养老服务受制于区域的气候条件、交通区位、自然禀赋和周边配套设施等因素的制约,面向活力客群的养老服务落差开始拉大。

四是在政策方面,地方关键政策对区域老龄产业发展水平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扶持性政策,如补贴、融资、土地、税收等政策愈发关键,是产业起步的发动机;而运营类政策、监管类政策的导向则关乎能否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此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也是未来老龄产业发育的切入点。

五是从产业布局来看,国内的龙头企业全梯队布局,区域企业立足本地市场布局;产业分工合作将会更加广泛,开发、建设和运营等市场主体将会在各自的领域提升核心竞争力,品牌积累和品牌优势将逐步形成,逐步涌现出一批能够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巨头公司。

4、运营:从全盘引入到消化吸收,运营体系愈发“接地气”

回顾过去的5年,健康养老产业从姗姗学步到如今的小步快跑,一方面得力于各路企业的强势布局,另一方面在布局的同时更加关注运营能力提升。在运营体系打磨上,我们经历了从全盘引入国外模式到本土化消化吸收,运营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未来竞争格局中的胜负手。

1)引进国外的服务体系,进行消化吸收重塑

无论是地产企业还是险资企业,早起进入健康养老产业的玩家更喜欢全盘引进国外成熟的服务体系。泰康旗下的CCRC社区,大量借鉴了美国太阳城社区的理念,打造全龄持续照料的社区,社区内设康复医院,与美国GRS深度合作;复星旗下的上海星堡养老社区由复星集团和美国峰堡集团共同合资成立,将来自美国的专业优势和领先的国际管理运营经验,为长者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丰富的文娱活动,专业的医疗服务;复星旗下星健联手澳洲知名的高端养护集团——蓝宝石控股集团(Sapphire Holdings Group)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携手打造北京七叶香山高品质照护旗舰项目。中国太平洋寿险与法国欧葆庭集团共同成立太平洋欧葆庭养老运营合资公司,利用太保集团在健康养老产业领域本土投资的优势,同时更注重发挥欧葆庭在长者健康及个人护理领域的丰富专业经验和成熟的技术特长,特别是吸收借鉴欧洲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对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特有的人文关怀传统,以及一整套养老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制度、流程、体系。国投广州项目是跟日本的MCM公司合作,将日式照顾理念的融入以及技术的养成吸收到国内。

直接引进国外的照护服务体系和运营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运营框架,在空间布局、适老化设计、日常基础照护、失能失智专项照护方面做出了标杆和示范,这对于早起进入养老行业的企业无疑是一条捷径。但与此同时,这种模式往往定位为高端的医护型养老机构,主要面对有一定支付能力的高龄老人家庭,相应的,合作的各类机构也要严格按照欧洲标准的统一服务流程和管理方法运营,大量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和设施配备就意味着高昂成本。中国的老龄化形式非常严峻,具备很多独有的特征,人口基数大增速快、健康养老产业快速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人未富先老。因此高端路线仅仅能做为标杆对照,但难以大规模全面推广。因此,寻找中国特色的低成本养老服务运营模式就成为养老行业的重要命题。

2)由医及养,医养结合,开拓符合中国养老服务特色的运营模式

2013 年民政部发布《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明确养老机构的设立门槛和基本管理标准。为加快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进程,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医养结合概念,加大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奠定了产业发展的政策基础。

截至到2018年底,我国患有慢性病老年人接近1.8亿,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年人口超过4000万。相对独立的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体系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需求。医养结合是当下最符合中国老年人核心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它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在这一前提下,基于行业发展的现状,政府、行业协会、高校和部分养老机构开始探索符合自身需求的特色运营模式,脱胎于老年医学和老年护理,不断完善老年照护体系。早在2014年,民政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全国老龄办等五部门就联合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民政部2016年出台了《全国民政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对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也明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完善安全、服务、管理、设施等标准,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的任务。在实践层面,绿康医养集团多年来先后制定行业标准、企业标准800多项。这些标准涵盖医疗、康复、护理、院感、精神、后勤、消防、营养与膳食、行政、人力资源、信息、财务、医保、客服、质量控制等医养服务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每项工作尤其是服务提供与服务保障环节都有标准可循、有规范可依,旗下机构成为民政部第二批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同时还与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共同承担了浙江省首个省级老年医养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

(三)含苞未放:产业版图触点式展开,脚踢四方天地

1、养老地产积极寻求转型,推动康养服务融合

养老地产是指居住主体为老年人,涵盖养老服务、养老金融服务、居住、生活服务等全产业链康养服务功能,以多种地产项目形式为载体的产业地产。目前,养老地产的市场供给方主要有三类:房地产企业、保险公司、其他类型企业,房地产养老地产占比超过70%,保险公司养老地产占比约18%,其他类型占比约9%。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养老地产运营模式,由传统的住宅销售向销售+养老服务转型;保险企业运营模式具有其独特性,以其商业保险为核心,附加养老服务权益;其他类型养老地产多为盘活存量资源而进行单点布局,未形成联动效应。

1)地产企业摒弃单纯售房模式,向康养服务转型

传统地产企业以住宅、商业办公地产为核心业务,即使涉及养老概念,也只是附加配备适老化设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快速卖房。随着政策收紧、市场增量空间变小,传统地产业务运营模式受到限制,地产企业迫切需要转型,而消费需求旺盛的养老地产成为其布局的重点,地产企业开始注重提升康养服务运营能力。从企业实践来看,早期的北京太阳城项目以产权销售为主,后期的参与者万科地产、恒大健康、复星康养等均为销售+持有经营模式,兼顾短期资金压力和长期运营收益,并在实践中创新物业使用权+服务费、大额押金+服务费、长期租赁+服务费、租售结合、售后回租等多种经营模式。

2)保险企业创新保险+地产+康养服务模式

养老地产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等特点,决定了拥有大量长期资金、优质客户的保险企业具备天然进入优势。保险企业介入养老地产以其保险业务为核心,附加高端康养服务,投保客户首先要购买200-300万的保险产品,然后获得养老社区的优先入住权。保险企业养老地产版图最大的是泰康健投,截至目前已落地19个养老社区。泰康养老社区定位高端,以医养结合为特色,配备一家二级康复医院,为住户提供国际标准的康养服务,其首个标杆项目北京·燕园几乎售罄。

2、养老消费金融谋求整合,谋求支付端创新

据银行公开信息,相较于年轻人,老人有更多储蓄,随着老龄时代来临,更多老人会将储蓄拿出来用于养老消费。近年来,金融机构正是看到这一市场的广阔前景,陆续推出针对老年人的金融产品,在传统存款、贷款、理财、保险业务基础上,开发创新产品,谋求金融和消费链条整合。

1)金融机构基于传统业务,附加消费服务

基于传统业务,金融机构针对老年人主要三类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一是存款类+消费优惠,如很多银行推出的储蓄卡具有购物优惠、医疗服务优惠功能;二是放宽贷款和信用卡限制,鼓励老人在养老、健康等方面进行透支消费,如部分银行开放了老年人专属信用卡,将申请人年龄提高到70岁;三是资管、理财等投资类产品,附加专项老年服务,如私人银行高净值人群可以得到高端医疗和高端养老服务,购买信托产品的收益可转变为入住养老院的费用。

2)金融机构进行以房养老产品探索

我国有很多家庭的财富都被锁定在了房产上,导致很多老人的现实消费能力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养老压力,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尝试开发以房养老产品,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一种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年金保险相结合的一种商业养老保险业务,于2014年试点,2018年全国推开。就实践来看,该产品推行遇到两大困难,一是受传统的社会观念影响,只有少数孤寡老人接受卖房养老;二是未来房价的不确定性,甚至下降预期,导致保险机构没有动力推行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目前来看,我国以房养老市场还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国家也要从政策层面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

3、老年用品作为养老服务的延伸,致力于产业链整合

我国老年用品业属于发展初期阶段,面临产品种类不足、科技含量普遍较低、需求尚未被挖掘等问题。但可喜的是,十三五时期,先头企业不断探索,政策大力支持,我国养老用品业发展初具规模,产业链不断整合。

1)线上线下相结合,整合供销产业链

目前,我国专门从事老龄用品专卖的电商平台为数不多,下表整理了我国几家典型的老龄用品电商平台经营状况。

2.3 老龄用品专营电商平台示意(资料来源:和君康养事业部整理)

商城名称

老龄用品大类种数

成立时间

经营模式

备注

嘉年乐·老年商城

6

201108

B2C

天颐中服·老年商城

6

201506

B2C

甲子商城

10

201510

B2C

中国最大的老龄用品垂直平台

老年人网

--

--

B2B

中国最大老龄用品B2B平台

其中甲子科技的经营模式较有代表性。在线上平台方面,甲子商城汇集了10大类6000余种国内外老龄用品,是中国最大的老龄用品垂直平台,线上平台还包括www.china60.com网页、APP、微信公众号等;线下实体店已在北京、西安、河南、四川、辽宁等省市落地。在供应链方面,汇集了国内外主流的老龄用品供应商,累计与400余家供应商开展合作,甲子养老产业园已落地湖北咸宁国家高新开发区。

2)科技研发助力产品价值提升

科技含量低,高端产品靠国外进口,使我国养老用品长期处于价值链的底端,得不到认可。随着老龄化加速,市场不断扩大,我国本土企业在科研上加大投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着力打造民族自主品牌,已有部分企业产品价值得到提升,取得消费者的认可。

杭州可靠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2001年,由一家OEM代工厂转型为打造自主品牌可靠,现已一家集科研、制造、贸易于一体的高新科技型企业,专业生产中国成人失禁护理用品,是中国最具规模的人性化成人纸尿裤专业制造商。杭州可靠通过自设研究院和与外部研究院、企业联合研究的方式,进行技术研究。2017年可靠企业研究院成立,下设纸尿裤、母婴、福祉产品、原材料基础、工艺设备和消费者研究6个研究所;2019年可靠与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可靠与美国莱卡、3M等国际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共同研究行业技术。靠着过硬的科研技术,可靠生产出性价比超高的产品,赢得客户口碑。

(四)守正出奇:产业创新不断涌现

伴随养老 +”概念的提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更加多元化,从关注单一养老功能,衍生出更为丰富的业态组合。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繁荣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的全产业链时代徐徐拉开帷幕,养生养老、健康社区、生态养老、智能养老等组合业态形式不断涌现。除了房地产、保险、医药医疗等早期进入企业外,越来越多的企业新秀参与到业务拓展与产业延伸中,物业公司、保健品企业、电商企业、科技公司、平台公司等新进入企业依托其入口、用户、流量等优势,掀起了一番对用户和市场的激烈争夺战。

1、智慧养老方兴未艾,互联网+养老助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互联网+”时代,大健康、大数据正推动互联网与健康养老产业加速融合发展。多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动健康养老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从目前的产业发展看,智慧养老在三个层级上助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2.5 智慧养老层次体系示意图(资料来源:和君康养事业部整理)

第一层:以城乡为单位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城乡智慧养老体系建设,科学推进城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层体系需要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精心谋划与推进,并通过社会力量全民参与,需要国企、央企等经济建设主力军起到带头作用,更需要金融、保险等经济杠杆的支撑。通过基础智慧养老啮齿系统建设,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生命健康同步。目前浙江已经推出全省统一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浙里养”平台,以养老服务大数据为依托,形成一个统一平台、一套政策管理和服务浙江养老的新体系,该平台将为浙江老人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康养结合、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志愿服务等养老服务,依托受理中心、评估中心、办理中心、支付中心、监管中心等实现多方式受理、统一评估、一证通办、线上支付及严格监管。通过该平台,政府财政性补助资金可依托大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按月直接拨付至符合要求的养老企业、社会组织、兜底对象的对公账号和个人账号内,解决了浙江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供需对接不顺畅,支持政策不够聚焦等问题,加速提升浙江养老服务质量。

第二层,以社区为单位的智慧养老信息系统。目前机构养老因资金投入不足、养老床位紧缺、养老收费价格过高、专业人员缺乏而受到种种因素,我国的养老服务模式仍是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也由于传统意识束缚、社会资源整合度低等因素,服务作用尚未最大程度发挥,因此构建以社区为单位的智慧养老信息系统,链接社区服务与家庭是智慧养老的核心内容。如荣获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的长宁区,率先推出幸福养老指标体系,加大养老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建成了智慧长宁e生活网上生活服务中心平台,覆盖4000名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安装一键通4000多台,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轨迹化管理,基本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作为区域性为老服务综合体,将社区内各类为老服务设施相对集中设置,并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统筹为老服务资源、提供多样化服务,方便群众办事,有效实现一站式综合服务一体化资源统筹一网覆盖的信息管理一门式的办事窗口四个一功能。通过重点推进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民生领域的规模化应用,长宁百姓生活中越来越多地融入智慧元素,城区生活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

第三层:以智能穿戴、智慧监测为主的家庭个人终端设备。智慧养老的体系建设,最后服务的“一公里”还是要惠益到终端的老年群体。近年来利用健康传感器、定位服务等技术兴起的智能穿戴和智慧监测市场如火如荼,通过智慧化的手段。要扩大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创造养老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包括智能手杖,还有老人卡、智能护理床、智能家居、生命体征监测床垫、健康一体机等。康泰医学系统(秦皇岛)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由生产智慧养老产品向研发服务转变,搭建医疗云平台,将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引入平台,整合医疗数据,对居家老人真正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健康监测,实现了线上线下结合,开展“点餐式”养老服务,让家成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实现了资源共享、互用、优化,形成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

2、老年教育百花齐放,从知识分享过渡到社群生活,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富足。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世界上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出台终身教育、老年教育领域法律法规,并将老年教育政策作为重要的社会政策。目前我国有700多万老年人在老年大学等机构学习,有上千万老年人通过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等各种形式参与学习,初步形成了多部门推动、多形式办学的老年教育发展格局。要求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优先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推动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办学。

Age Club关于老年生活消费调研的结果显示,高净值老年人平时最常参加的文娱活动,包括聚会/周边游/健身运动/看(听)电视/KTV/老年大学,偏爱集体活动,有强社交期望。基于这样的需求,一大批基于老年社群运营之上的老年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极大地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消费需求。

乐退族目前拥有超过500万高粘性老年粉丝群体,是微信上第一个聚焦中老年新生活的公众号、新媒体组织,同时也在全国各个省市组织老年社团的蜂窝组织结构和搭建线下运营。在公众号上、新媒体上常见的韩冰、盛瑞玲、孙健勤、李玮()一大波老年网红由其一手捧红的,旗下独家签约国内一线银发广告模特、模特讲师。通过撬动老年人的核心需求,同时对接相关小型服务包实现其商业模式。

美好盛年是一家中老年教育生活连锁机构,专注服务于55-70岁新型中老年人,提供盛年课程、盛年活动、盛年旅游、盛年舞台4位一体的全新全程体验型中老年教育文化服务,让退休人士心态更年轻健康、生活更多彩丰富,用生活状态诠释美好的盛年生活。线下以连锁教育门店为主,线上以公众号和微信社群辅助运营,通过会员制服务重新定义用户关系,以社群为依托,重新定义中老年教育,将教育融入生活,创新一流课程+美好旅游+舞台活动三位一体的美好体验。此外通过严格挑选供应商与服务商重新构建新消费模式,实现引流变现。

3、老年旅游热度不减,细分产业内涵不断沉淀,获得新生代老年人的青睐

旅居养老是“度假”和“养老”的融合体,指的是老年人在退休后,利用大量的闲暇时光,随着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地方旅游养老。从度假特征来看,旅居养老包含老年人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从养老角度来看,旅居养老又同时包含老年人的“医康养护心”五大环节。

1)旅居养老将成为一种新形式的老年旅游方式。旅居养老在2015年开始兴起,2016年国内涌现了一大批“旅居养老目的地”,2017年逐渐成为老年人一种流行的旅游方式。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鼓励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这一创新业态迅速向健康养老产业转移,随后田园式养老、农家休闲养老等新的养老形式开始出现,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2)旅居养老将成为多产业发展的综合业态。2016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支持养老服务产业与健康、养生、旅游、文化、健身、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鼓励大力发展老年旅游,结合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发展,积极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人休闲养生度假产品。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提出,促进健康医疗旅游,建设国家级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推动落实医疗旅游先行区支持政策。

3)旅居养老模式及企业运营能力。根据国内参与旅居养老的企业进入旅居养老产业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国内的旅居养老模式分为三种,分别为基地连锁模式、旅居联盟式以及分时度假模式。

基地连锁模式:自建旅居基地,重资产介入旅居养老产业。基地连锁模式是企业以联盟酒店服务基地和托管公寓服务基地为切入点来介入到旅居养老,这是一种以基地连锁的扩张形式来完成整体运作,以统一的经营模式、全包式的服务,高性价比的度假养老产品赢得客户。海南金旅居度假集团于20104月成立于海南海口,20159月挂牌新三板,公司以海南岛内的精品酒店、度假公寓为依托,组成旅居生活服务基地。目前拥有旅居基地3个,合作基地已达31座,覆盖了12个省份、20座城市,包括海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等。

旅居联盟模式:组建旅居基地联盟,为入住老人打造一个流动的家。旅居联盟模式实现了健康养老产业的聚集效应,联盟成员包括全国各地的优质旅居产品,能够有效带动健康养老产业整合发展。旅居养老企业可以在自由基地的基础上,成立旅居基地联盟。逸和源就属于养老机构之间合作的旅居联盟模式。逸和源创立于2009年,专为长者提供全方位的机构养老服务,目前已建立逸和源·嘉兴湘家荡颐养中心、逸和源·广西巴马养生养老基地、逸和源·千岛湖桥西颐养中心、逸和源·杭州千岛湖疗(康)养中心(1080张床位)四个养老基地,在自有基地基础上,成立旅居基地联盟,覆盖哈尔滨、大连、北戴河、珠海、深圳、厦门、琼海等16个度假旅游基地,还推出东南亚休闲游,东京、济州岛、柬埔寨、泰国等基地。

分时度假模式:以资本方式进入,主打交换式旅居度假、游乐式养老。分时度假模式是企业将多个旅居基地联动,打造旅居度假置换平台。是针对老年人群的分时度假模式,将房产、酒店、旅游、养老业态结合,跨界整合共享,扩大资源边际效用,赢得长期客户。这种模式更注重在度假产品的设计,融合了酒店、度假、养生等产业。

从旅居养老的产业现状来看,我国的度假旅游产业逐渐成熟,但旅居养老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从旅居产品供给来看,旅居基地提供的产品仍旧是普通旅游产品+老年人组团,没有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惯,暂没有成体系化、适合于老年人的旅居产品。单从旅居养老市场需求来看,旅居养老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市场仍有较大盈利空间。目前随着60后逐渐步入银发期,“新生代老人”的消费活力释放,基于个性化定制产品和社群社交为内容的养老旅居将会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

二、仰望十四五,撬开产业发展约束命门

(一)走向何方:产业发展重点预判

回顾上个五年,健康养老产业由事业化逐步走向产业化发展初期,且已逐步形成以养老服务业为主,延伸老年人需求,老年用品、智慧养老、老年文化、养老金融等新兴细分领域逐步发展的产业格局。在下一个产业发展的五年,随着老年人群的数量进一步增长,将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需求,同时,健康养老众多细分产业将会呈现新的发展特征,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1、以康复为核心的医养结合将成“十四五”重点

健康老龄化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必由之路,为提升老年人的预期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医疗是老龄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根据卫健委老龄健康司的统计,2019年已经有超过1.8亿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健康寿命仅为68.7岁,平均有8-9年处于不能维持正常生活功能的状态。因此,医养结合是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方向。而现阶段以重病救治为核心的医疗体系难以支撑健康老龄化的发展目标,因此建立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为一体的医疗体系是下一个五年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养老服务业天然承担长期护理的职能,与成本高昂的自建全面医疗体系或链接较弱的“绿色通道”型医养结合方式相比,以康复为核心的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五年健康养老产业龙头企业涌现的重点领域。康复医学对骨折、脑血管事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疾病等在医学领域有明显的应用价值,这些疾病与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相吻合。康复医学与长期护理的结合,能加快老年群体的康复进程,显著降低致残与致死率,是未来医养结合领域的发展重点。

2、以社会力量运营为主的普惠型养老是养老服务业发展重点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养老产业是过去五年的政策主基调,随着各省补贴力度的加强,政策和需求的利好,健康养老产业成为社会资本争相进入的领域之一。随着五年的产业化探索,养老服务业形成托底型养老服务、普惠型养老服务和品质型养老服务的“三层级”体系。其中托底型养老服务延续养老的事业化属性,由政府通过财政进行建设和运营,以社会保障功能为主。普惠型养老服务和品质型养老服务是社会资本大举进入的领域。“十三五”期间,随着核心城市大型CCRC项目的陆续建设与运营,品质型养老服务领域由资本和资源型企业占据,以其高品质服务于社会高净值老年群体。

“十四五”期间,以服务中产阶级人群的普惠型养老服务会爆发。随着具备新时代消费理念、消费能力的“60后”步入老年,以及健康养老产业第一梯队区域资源要素的下沉和复制,均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带动中端普惠型养老服务的兴起。对于产业新进入者来说,一方面要紧抓老年人群需求的变化,提供更能符合新一代老年群体需求特征的服务,另一方面需积极承接优质健康养老产业资源的转移,以中端普惠型机构为核心发力点,从团队建设、制度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上,在机构运营上探索符合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模式。

2.6 我国养老服务业“三层级”体系(资料来源:和君康养事业部研究成果)

3、多元化、自主研发型老年用品将迎来发展机遇

老年用品业随着老年群体的需求变化走向多样化,并逐步独立于日用品和康复辅具产业,形成明确的产业范围和定义。但相比于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我国老年用品的数量、创新力和智慧化水均处于产业发展萌芽阶段。未来五年,在我国已有制造业基础上,自主研发、科技含量高的老年用品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对于老年日用品来说,在单品类如鞋、服装、老花镜、食品等领域,逐步出现产业跨界转型者,如老年鞋业的足力健、老花镜领域的美丽岛等,以大规模的市场营销,紧抓传统营销渠道,贴近老年群体的生活场景和中高品质的产品,在老年用品业发展初期获得市场份额和知名度。对于老年日用护理产品,市场尚未出现以此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大部分为医疗器具企业进行产品线的延伸。对于康复辅具产品,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以加工制造销售为主,在产品研发领域投入较低。未来五年,随着新一代老年群体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进一步提升,老年用品业将独立发展,走向产品多元化和科技智能化发展阶段。

4、以大数据、智慧化为方向的老年财富管理将兴起

科技金融是未来金融业发展方向之一,同样也会影响到养老服务金融领域。就金融科技手段来说,机器学习能有效识别数据交互过程中的差异和变化,提升系统对业务的支持程度;智能投顾能有效识别金融客户的风险偏好,定制更有针对性的产品组合;智能客服能增加客户的参与度和互动;区块链技术能推动金融数据的交互和整合。技术的应用将推动养老服务金融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技术精准匹配老年人群的财富管理需求和不同类型金融产品,做到产品个性化和差异化。依据原有生命周期理论,个人会因年龄增长降低风险偏好度,因此针对老年人群的养老服务金融多为中短期低风险产品,这忽略了个体的差异化风险承受能力。

随着科技与金融结合程度的加深,养老服务金融中的老年财富管理将兴起。为了使老年期拥有足够的养老储备,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领域逐步开始对老年群体开放。这是由于老年人群的财富贮备远高于中青年人,有进行财富管理的动力。金融科技的应用,一方面会将财富管理的理念深入到大多数老年人及其家庭,另一方面,会将金融产品与老年人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精准匹配,提高老年人进行财富管理的动力,降低老年财富管理的门槛,进一步推动老年财富管理领域的发展。

5、老年旅游、老年文娱等老年精神文化类产品和服务将更加丰富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后,将向精神需求升级。以老年人群为核心服务人群的健康养老产业也是如此。在前一个五年,健康养老产业集中在以满足老年人基本物资需求的护理服务和产品、医疗服务和产品领域,随着此类需求供给的逐渐丰富,老年人精神需求的供需缺口将逐步显现。

根据红杉资本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市养老消费洞察报告》,旅游类和文化娱乐类产品仅次于体检类产品,两者需求度共和为35%。同时,该报告指出,身体情况较好、年龄较低的老年群体对旅游以及文化娱乐类产品需求度更高。随着我国未来五年60-75岁低龄老年群体数量的进一步上升,老年群体旅游和文化娱乐需求将进一步上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老年旅游以及老年文化娱乐产业的欠发达,此类市场空白将留给敢于创新商业模式,紧抓老年群体精神需求的创新性企业。

2.7 老年群体消费比例最高的产品列表

(资料来源:红杉资本,《2019年中国城市养老消费洞察报告》)

(二)四海八荒:全球性产业发展输入输出背景下,全国产业发展版图预判

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充分发挥区域资源要素优势,提高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从国际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欧美和东亚的发达国家先步入老龄化社会,在健康养老产业实践方面走在我国前面,为加快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化发展进程,可积极学习国际发展经验,引入国际优质运营经验和人才团队,实现健康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各个区域经济发展、老龄化程度和速度不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健康养老产业将沿城市圈的发展,形成不同阶段的产业发展圈层,产业要素资源先聚集再分散,实现全民健康养老保障的高质量供给。

1、吸收各国产业发展之所长,探索中国特色产业发展道路

从国际先进国家发展经验来看,除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美国持续照料社区、日本小规模多功能养老设施、澳大利亚的大型养老社区等养老服务领域的产业化和单体机构运营经验值得我国学习。

从国际先进产业经验引入情况来看,由于社会理念、社会保障体系等领域的不同,独立运营的国际机构难以适应国内产业环境,尚未探索出成熟的经验。反而是积极与国内企业合作,输出经验和技术的国际企业生存情况较为良好。通过单体机构股权合作、以托代培、技术和人才输出等方式,国际小型机构、大型养老社区、康复医疗等领域均出现成功合作的项目。引入国际经验的国内企业,多是在区域或行业的龙头企业,其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抢占健康养老产业中高端市场,为一部分高净值人群以及其父母提供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未来五年,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国际健康养老领域的资本和企业会扎堆进入中国市场,提升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化程度。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发展靠前和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更容易吸引到国际资本和企业。同时,国内企业也将加强与国际企业的融合,走出一条满足中国老年人实际需求,适应中国产业发展阶段的中国特色产业发展道路。

2、以核心城市为引领的区域化特色化产业发展趋势

根据和君康养事业部对区域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五大核心指标,即区域人均GDP、老龄化率、政策保障支持、已有供给缺口、配套产业环境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人口、经济和社会等产业发展程度的不同,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已经存在相对显性的区域差异,以北京、上海、广州为核心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在全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中走在前列。

未来五年,随着城市圈概念的深入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加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区域梯队将形成,产业化前列的区域将围绕核心城市资源要素进行发展。同时,由于产业基础的不同,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不同城市的产业定位不同,经济发展程度较弱的区域将起到基础人才输出和养老标准化体系引入的区域功能,经济发展靠前的区域,将输出健康养老产业技术和标准,形成产业区域发展圈层。从区域的角度,为本区域老年人提供高品质服务,同时经济欠发达、老龄化较低的城市,通过基础人才资源和物业空间,可承接经济发达、老龄化程度高的区域老年人口外溢,创新城市特色产业发展。

2.8 4+3”健康养老产业区域化圈层(资料来源:和君康养事业部研究成果)

3、梯队化、层级化实现事业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从健康养老产业区域化梯队来看,处于第三梯队的区域,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更多处于萌芽阶段,基本养老服务以政府提供的公办养老机构为主。随着这些城市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会加大当地政府财政的压力,这意味着这些区域在未来五年需要从事业化向产业化进行发展。

未来五年,随着第一、第二梯队区域产业化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必然会产生产业资源的外溢,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靠前城市向周边输出运营标准化体系和人才团队,带动周边区域的产业化发展。周边区域凭借成本较低的物业资源和较为丰富的基础人才,承接第一、二产业发展区域的资源转移,在提高本地老年人服务水平同时,也承接部分经济发展、老龄化程度较高城市的老年人口转移,形成独特的产业发展路径。

梯队化、层级化的产业发展,会形成先发区域的产业优势,由此向下一梯队区域产业资源的转移,最终实现全国健康养老产业“一盘棋”,形成具备我国特色的区域产业化布局。

(三)谁主沉浮:企业创新引领核心竞争力

在上一个五年,国家逐步放开健康养老市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但受产业发展阶段和老年群体消费意愿及消费能力的制约,我国养老服务企业盈利难度较大,不少项目处于亏损之中。与此同时,养老机构床位供不应求情况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企业从看好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一股脑”进入健康养老产业的前期爆发阶段,到现阶段逐步回归理性,思考健康养老产业与企业核心业务和资源能力的切合点,选择合适的细分领域进行切入,产业格局由此发生新的变化。

1、央企/国企以资源优势抢占区域市场

近年来,央企/国企纷纷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进入健康养老产业。以华润、诚通、保利、国投为代表的大型央企,凭借优质的闲置物业资源,自建、收购或合作方式,培育或引入核心运营团队,实现健康养老产业的布局。以单点项目的方式进行产业切入,优化养老产业质量,积极解决供需矛盾。以国投为例,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各城市采用不同的创新模式,实现企业的多点布局。国投北京项目,改造旗下位于北京核心区域-西二环的自有闲置酒店,与法国设计团队合作,引入欧洲先进的适老化环境设计,打造“北京五星级高端老年公寓”。国投上海项目,与虹口区民政局深入合作,以“公建民营”方式运营彩虹湾老年福利院,同时承担虹口区“保基本”床位,以央企承担社会保障责任。在广州,国投与日本成熟运营企业美邸联手,打造国投健康·嘉栖长者公寓,打造城市中心、医养结合型的高品质养老品牌。

2.9 国投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业务布局策略

(资料来源:和君康养事业部研究成果)

各地国企也纷纷进入养老产业。例如北京市的诚和敬、首旅、首钢等,上海市的浦商集团、新长宁集团、上海凯成控股等区属国企,以资源优势,深耕区域健康养老产业。其中,最具创新性的是浦商集团,旗下浦惠养老公司以养老服务为主营业务,承接上海浦东新区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探索一条“公建国营”养老模式。从2019年起,浦惠公司承接浦东新区两家公办一家公建的养老机构运营,以国有企业的运营机制,提高养老机构运营效率,探索标准化连锁化运营模式,降低区财政负担的同时,承担区社会保障职责。在承担区政府“保基本”床位运营外,积极响应“认知床位改造”等社会工程,探索“保基本+可持续”的“公建国营”创新模式。

央企/国企陆续进入健康养老产业,一方面利用资源优势打造更符合本地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可在深化国企改革大背景下,以国企的运营机制,做出区域品牌和影响力,紧抓产业链关键环节,做大做强,创新盈利模式。在未来五年,以央企/国企运营的机构大量涌现,成为中国特色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2、险资以金融优势探索连锁化多元化发展道路

“十三五”期间,保险企业加紧布局健康养老产业,可以看到泰康、国寿、阳光保险、合众、太保等大型保险公司纷纷有重大布局。保险公司凭借资金优势和强大的客户资源互通,以自建高端大型养老社区为主要布局方式,其核心目的为服务保险顶级客群。

以太平洋保险公司为例,其加速构建“保险+养老生态圈。目前,太保成都、大理、杭州项目都已经进入落地阶段,包含城市CCRC养老社区和旅居型乐养产品。对于养老产业的新进入者太保而言,国内与其同体量、水平的保险企业许多都已经在产业内布局多年,有成熟的产品服务体系与多个项目布局,因此快速布局多个项目多条产品线,成为太平洋保险扩大产业影响力的重要方式。从运营角度而言,太平洋保险选择与法国欧葆庭成立合资公司,打造中西合璧的运营管理模式。从运营合作方选择来看,欧葆庭一方面符合高端外资品牌的产品定位,另一方面,欧葆庭已经在中国拥有成功独资运营机构案例,对中国市场有深入了解与实践经验。对于与外资合作而言,此类企业必然成为首选。


2.10 太平洋保险健康养老产业布局策略(资料来源:太平洋保险官网)

未来,随着介入健康养老产业的保险企业的标杆影响力,众多保险公司将大举进入健康养老产业。通过保险金融属性与强大的资金实力,保险公司将在十四五期间,成为健康养老产业的重量级参与者。

3、地产企业收敛聚焦,探索轻重结合发展模式

地产企业是第一批进入健康养老产业的参与者,凭借自有物业资源和已积累的业主人群进行业务延伸。养老地产经历了从1.02.0,再深入到3.0的发展阶段,从以养老概念拿地的1.0模式,到学习美国大型养老社区运营经验,将养老服务功能嫁接入大型地产项目的2.0阶段,正在向全龄健康社区的3.0时代迈进。

以最早进入养老地产领域的项目太阳城为例,完全自建自营方式打造北京燕郊养老社区,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吸引了大量北京高知高干群体入住,整个社区服务品质和质量在养老地产发展的1.0阶段走在前列。进入2.0阶段,万科、远洋、保利等企业纷纷入局。万科从完全重资产布局,逐渐形成自身运营能力,与区域政府和资源型企业合作,实现轻资产的运营能力输出,实现了“轻重结合”。远洋养老从伊始以“轻资产”方式布局健康养老产业,随着地产行业发展速度的降低,优质土地资源价格到了低点,远洋椿萱茂也在同步考虑“轻重结合”方式进行下个五年的产业布局。

整体来看,健康养老产业的长周期、较低利润率与快速资金周转和高利润率的地产行业难以相比,在十三五发展期间,众多地产企业布局,但由于对健康养老产业认识过于理想化,没有抓到核心产业运营能力,导致运营艰难,逐步退出健康养老产业。在下个五年发展阶段,在整个产业大浪淘沙下,地产企业将收敛聚焦,在区域布局上放缓,对现有项目精耕细作,实现自有能力的升级,以此迎接下个产业阶段。所谓“进窄门,走远路”成为地产布局养老产业的真实写照。

4、生产类企业延伸产品线,布局老年用品市场

养老用品业能突破养老服务业收床位限制的盈利天花板,必将是下一个五年重点发展的细分领域之一。鉴于我国现阶段养老用品的针对性和功能性较弱,与我国逐年增长的老年人口需求的不匹配,在十四五期间,将有更多的生产制造类企业凭借生产制造能力跨界进入健康养老产业。

未来老年用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产品设计和营销渠道搭建上,一方面能真正满足老年人群的“痛点”需求,实现用品的场景化应用,能够从产品设计端设计出“爆品”。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PC、手机等新营销渠道的兴起,报纸、电视等传统营销成本将进一步下降,同时未来在传统媒体的受众逐渐向老年群体转移发展趋势下,为老年用品营销渠道的搭建和整合提供的机遇,优先整合传统营销渠道的,能将产品更快地以更低成本的抵达消费受众,实现产品销售量的提升。

在十四五期间,随着老年群体消费层级的进一步明晰,养老用品会进行从大规模爆发向品质化、个性化发展。与消费品行业类型,养老用品业会经历“从无到有”到“从有到优”的升级。因此,十四五将是生产企业进入健康养老产业窗口期。

(四)内容创新:养老与康复的深度交融

    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至今,产业的核心领域,已经从养老,向康养转移和拓展。我们讲大康养时代,就需要先了解何为康?何为养?何为康养?“康养”这个近年被提及颇多的词汇,并非是一个明确界定的概念体系。即健康,无可争议。但对于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是养生,有人则认为是养老,这是基于不同人的出发点不同。康养就是结合外部环境以改善人的身体和心智,并使其不断趋于最佳状态的行为活动。涵盖养老、养生、医疗、旅游、教育、文化这种大康养范围之内,可以是连续性、系统性的行为活动,也可以是短暂性、单一性的健康和医疗行为。WHO对健康是有定义的,健康包括生理、心理、精神处于良好的状态。对于是养生还是养老,其实不需要纠结。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健康是目的,养生、养老是载体手段,通过的方式来实现健康,因为不同的年龄段都可以

康养产业的从业者,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从事着朝阳产业,却一直挣扎在生存线上。新的竞争者不断进(出)这一领域,新的服务形态不断展现,康养产业的从业者如何选择和定位则极为关键。先选产业,再选领域。行业和领域都选对了,之后只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很多项目在做选择的时候看重的是技术性以及包装价值,这就是所谓的“做点子”。我们会发现各种新点子层出不穷,而客户反而不再买单。无论哪种业态,其本质还是服务于人。服务带给人最终的目标应该是积极的生活状态和功能的改善与提升。没有标准、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生活状态和功能改善的产品和服务终将会被市场淘汰。哪种技术体系和服务能够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覆盖全人群实现上述目标?这种实践是否经得起可视可衡量的标准检验?能否被标准化,从而被复制?最终实现可信、可及、可支付的目标?答案是“康复”。哪种体系能够贯穿妇孕婴幼康养/青少年康养/中老年康养?那种体系能够贯穿养身/养心?哪种体系能够贯穿健康状态的保养/亚健康状态的疗养/临床状态的医养?哪种体系能够贯穿康养服务业(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养生服务)?同样答案是康复

1、养老与康复的交融现状:落地过程的六大难

康复即养老,其核心内涵是康复和养老的伴生关系。养老涉及到很多问题,不是由单一要素决定的,目前民营养老机构相对普遍的问题是入住率不高、事故率高和盈利能力差等。康养产业被认定是朝阳产业,但现实是运营人苦苦求存,每个运营者萦绕于心的是匮乏的拓客手段、不变的收入项目、高企的房租和人工、不断流失的核心员工,总结出来就是项目运营的六大难。六难不过,举步维艰。

第一难,品牌和文化体系建设缺失,没有大树不能乘凉。没有品牌,也就意味着没有有效的市场,开办每个机构都是单点,无法与顾客和员工快速形成信任,获客成本和人工成本倍增。文化体系指的是企业的核心内涵,它指引着企业做什么,要给客户带来什么。很多企业在做产品选择时,会根据产品利润价值和可包装度作为核心,把装修设计、餐食标准、医疗服务,理疗服务和远程会诊等等想到的所有服务不经筛检的都打包上去,服务清单冗长但没有温度和针对性。没有自己的文化,也就不知道如何去选择(目标客户、产品体系、人才选拔和服务标准)。如果说企业的文化就是让人积极健康的生活和功能的改善与提升,那么我们选择的所有项目,做的所有努力都应该服务于这一目标。只有坚持自己的文化,无论谁来运营(员工更替)都不会改变服务的品质,不会因为营收的压力,改变产品方向。

第二难,产业布局不合理,没有连续性服务能力。美国康养产业巨头,基本上都是具有连续性服务能力的公司。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全产业布局,即从急性期医院康复科、亚急性康复医院、护理院、养老院、呼吸康复中心,再到居家康复等等完整布局,其客户是在体系内流动的。没有这种连续性产业布局,就要不断的解决获客问题,即便是连锁机构其单体也只能硬推获客,获客成本高企,也就意味着为了实现盈利必须压低运营成本。利润率低,更会严重阻碍机构的复制能力,整体管理成本无法被有效分摊,运营成本持续走高。在美国的数据显示,单体机构的利润率显著低于连锁机构。

第三难,项目缺少有效的商业设计,商业计划书形同虚设。大型公司做康养要有模式设计和商业设计。模式不用创造,发达国家虽然和我国的国情不同,但大体上会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内容,在后面的章结中会有介绍。单体机构同样要有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很多项目的商业计划书仅用于项目申请的流程。商业计划中每个要素都很重要,支付研究是核心的核心。定位、选址、产品设计、竞品分析、上下游关系等,所有商业计划书都应围绕着支付这一核心展开。能否盈利的决定要素就是一个“收”一个“支”。支付指的是“收”,如果不知道赚谁的钱,从哪能来钱,能来多少钱,这样的商业计划书指导出来的项目大概率的是供给与需求不能有效匹配的。

第四难,现有养老机构服务单一。国内养老机构的收入构成中第一是床位费,其次餐食费用,再加上极少量的健康服务费用。为什么健康服务项目产生的价值如此之少?很多人把此归结为老年人的消费习惯问题,但真实的原因是机构给老人提供的健康增值服务不能使其功能得到改善。给老人提供所谓的“健康管理”、“健康档案”、“健康检测”等,虽然潜在价值可能很大,但并没有给老人带来可见的功能提升从而实现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这样的服务只能作为增值,送给老人是可以的,如果收费,特别是个人付费的动力基本没有。当然很多地方在推动医养结合,这里的“医”指的是什么?临床医学范畴的医疗行为还是康复医学范畴的康复内容?大多数人会直接等同于就诊,确实是一种刚性需求。但对于养老机构而言,并不是医疗行为的提供方,而是在整个过程中所作的协调转诊,很难把医疗真正融合于养老服务中,这些服务是没有单位价值倍增能力的,尤其单纯的增值服务,消耗的是成本,即便有利润也是微乎其微。但如果提供给老人的服务能够实现其功能改善,并使其过上积极健康的生活,绝大多数人会选择支付这种服务的。

第五难,是缺乏体系化的运营能力。运营管理本身就是技术,是企业整体的能力。从核心岗位的界定,到核心人才的选拔,再把这些人才通过体系串联起来,围绕着企业文化核心给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就是体系化运营能力。如果没有体系化运营能力,靠的是选到一个好人来做好事情,往往就会事与愿违,当然更谈不上复制能力。再说技术,老年照护、老年护理和老年康复不是一个概念,老年护理和老年康复护理也并非完全相同的领域。比如一名护士可以做到给老人翻身、拍背、排痰,但其可能完全没有老年呼吸康复的理念,也就不会通过有效的呼吸训练帮助老人恢复呼吸系统的功能,老年人无论其原发病是什么,很大比例最终是死于心肺功能衰竭,而有效的呼吸康复训练和心脏康复训练可以大大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能力和质量。而这些不要说一名普通的护士,很多的医生如果没有经过康复方面的培训,在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也是缺乏的。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疼痛康复、运动康复、言语康复、呼吸康复、心脏康复等每一项都有其康复价值。

第六难,是人才链条不完整或缺失。再好的运营体系还靠人去执行,一个公司不是也不可能仅靠一个负责人撑起来。需要一系列的人才相互配合,要有专业机构负责人、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助理、护士、护理人员等等,而小型机构最大的难点就是从经营管理、老年照护、老年康复人才全线匮乏,人员因为没有有效的晋升通道,流失率居高不下。试想有多少人能够长久从事一个没有社会认同度、没有技术含量、没有成长空间、没有收入提升的每天“伺候”人的活呢?越小的机构用人成本会越高,留人越困难。

2、康复在健康养老产业中的价值:生活状态与功能的改善升值为关键

康复是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尽管有病理变化无法消除,但经过康复,仍然可以使个体达到最佳的生存状态。传统的康复仅关注失能者的机能受影响程度,更多的强调医学指标上的改变,而不关心失能者与环境交互,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和改善程度。现代的康复全方位关注失能者活跃程度及参与性,指关注失能个体在多方面领域中的表现:比如交流能力、移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教育、工作、求职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

对于老人而言,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行走,不需要保姆辅助自己去洗手间,这本身就是生存质量的提高。当所有人在餐桌上都用筷子吃饭,而如果老人只能用勺子,或者被别人喂饭,很难想象老人会有社交的欲望,这就是没有质量的生活。但如果通过一种带弹簧的筷子(辅具),老人能和其他人一样进餐,或者通过作业性康复治疗能够自己进餐这就是回归社会。

康复医学是指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可以简单理解康复医学是在医学体系下的独立学科,是一门科学;同时为对应的作业/服务提供指导思想、依据和标准。临床医学以延续生命为宗旨而康复医学以改善功能为目的,康复的开展是一种包括确定患者问题和需求、分析问题的相关环境因素、确定康复目标、选择康复手段,制定康复计划并不断检验结果的循环过程。康复医学的工作包括了康复预防、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

康复作用于个体:心肌梗死存活患者的康复治疗可以使复发的死亡率降低36.8% ;康复治疗可以使90%的脑卒中患者恢复步行和自理生活,30%的患者恢复较轻的工作。1950年前截瘫后只能存活2.9年,50年代后延长到5.9年。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现在这类患者中83%能重返工作和学习岗位。

相较于日常提供给老年人群的预防保健、健康管理服务等,如体检,其全名叫做健康体检,其重点是疾病筛查,但对人的功能状态甚少有改善价值。健康管理同理,慢病管理中的糖尿病管理、血压管理目前大多停留在检测、用药提醒等。然而老年人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其肌肉的力量增加了,走路喘息的状态改善了,平衡能力增强了,肢体或关节的疼痛消失和减缓了,可以更好的独立的健康生活,相信这是每个人所希望的。有的机构组织老人文娱活动(打麻将、打乒乓球、书法等),但仅止于活动本身。当机构有了整体康复的理念,对于脑卒中手部功能障碍的老人,将枯燥的作业康复训练融入到老人喜闻乐见的打麻将活动中,每次摸牌的过程既是一次训练。把作业性康复治疗融入生活,康复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将大大提升。

做养老不是做床位,只有带给老年人积极的生活状态以及功能的改善和提升,养老才是真正意义上养老。

(五)何为依附:市场竞争核心能力

通过对健康养老产业十三五阶段企业实践进行总结,和君康养事业部将资源、资本、人才(运营)和技术作为健康养老企业四大核心竞争要素。任何进入健康养老产业的企业,均在是在四大要素之一有所长,以此建立自身行业竞争力和企业门槛,在此基础上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企业的规模化布局。

2.11 健康养老企业核心能力“RTTC”模型

(资料来源:和君康养事业部研究成果)

1、资源型企业走向平台化,聚力资源整合能力

资源型企业先期通过物业、政府等资源进入健康养老产业,此类企业具备规模化布局的潜质,其布局核心在于前期能够将资源转换为产业核心能力。对于健康养老产业来说,长期持续运营依靠的还是人才团队和标准化运营能力。通过物业和政府资源的积累,前期精耕细作,通过1-2个机构的运营积累产业经验,锁定产业链核心环节,为规模化布局积蓄力量,节奏化布局是关键。

例如和君康养事业部多数战略规划咨询服务客户,均是在区域市场具备相对较强的资源能力的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大型民营企业,在属地化运营阶段积累了大量的政府和物业资源,其进入健康养老产业相对容易,但一般会遇到难以找到持续化的发展道路。从企业内生力来说,突出核心能力,实现企业核心能力到产业关键环节的转移,实现能力迁移。从业务选择上来说,选择最容易切入最容易盈利的领域进行优先布局,保证布局前期企业现金流的稳定,之后逐步探索创新领域,寻找未来3-5年细分产业机会,前瞻性进入,实现长短期匹配,企业资源能力和产业发展阶段相适应。拥抱产业红利,走出现阶段企业发展困境,实现企业“基业长青”。

2、资本型企业以金融产品及资本通道为特色,核心在产业赛道选择能力

资本型企业在资金实力和投资标的选择方面实力较强,和君康养事业部的一部分战略客户以及大部分合作伙伴属于此类型。从战略规划方面来说,资本型企业在产业选择方面范围较广,但面临在养老、医疗、医药、医疗技术等多个细分领域的选择难题。相对医疗服务领域来说,养老服务投资门槛较低,现金流稳定,但其盈利天花板受机构床位所限制。相对于养老服务领域,医疗服务前期投资体量大,回收周期长,对投后管理团队能力要求高,但一旦接手,成熟运营后现金流和盈利能力高于养老服务企业。另外,医药行业投资风险较高,但一旦投对标的,投资回报率较高,医疗技术领域相对稳定,且容易找到“接盘者”。在众多大健康领域犹豫,不知道业务选择优先顺序是大多数投资型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君康养项目组一般会从大健康细分产业机会开始,同时评估企业的资金、投后管理能力,在几大细分领域明确投资先后顺序以及各业务承担的功能,实现一整套投资体系的输出,让投资型企业在未来发展中沿发展战略目标,找到业务发展路径。

从财务投资者方面来说,和君康养事业部基于多年产业实践以及全国项目调研经验,认为财务投资型企业应选择符合其资金风险偏好的标的。另外,对有被收购意向的项目,需要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现状,梳理企业核心能力,展望未来企业发展方向和规模,赢得财务投资者以及产业投资者的青睐。通过资本方与项目方的多方沟通,建立项目库和资本库,实现项目与资本的有效对接,

3、运营型企业塑造标准化运营体系,运营管理输出能力为重

健康养老产业的运营型企业一般在行业内有至少五年的运营经验,大部分已经在区域市场实现连锁化布局,但其面临着企业经营者陷于机构日常管理事务中,对企业未来发展思考不足的困境。同时,此类企业以服务当地中端市场为主,如何与全国性资源型企业合作,实现规模的进一步扩展是其碰到的难题。

运营型企业需要从企业经营现状出发,整体一整套标准化运营体系,形成对外标准化输出的基础。在“十三五”发展期间,运营能力和运营团队是众多新进入从业者的短板,通过将运营型企业的运营能力进行输出,对于成熟企业来讲,可以扩大规模和区域市场,对于新进入者来说,能有效规避产业发展初期的“坑”,快速实现单体机构正常化运营,实现现金流的稳定。

4、技术型企业以产业创新和研发能力抢占市场

技术性企业以产品生产制造销售企业为主,在“十三五”期间,此类企业集中于养老信息化、养老用品销售平台类企业。由于老年人消费能力和潜力尚待开发,技术性企业主要目标客户是区域政府(G端)和养老机构(B端)。随着G端和B端供给竞争逐渐加剧,市场发展格局走向稳定,对于新进入再想争抢此类的市场变的困难。“十四五”期间,针对老年人个体及家庭(C端)的需求将逐渐增加,供需矛盾逐渐显现,为此市场提供发展机会。


第三篇 2020预判:接棒2019,迈好产业实践第一步

一、2020产业机会关键词预判

(一)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机会

国外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甚至一个世纪,而我国只用了不到20年,且未来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所需的时间相对于其他国家也较短。在快速老龄化的同时,我国健康养老产业从2013年才开启政策元年,政策支持、社会保障制度等均处于不断完善期,而我国老年群体的健康养老需求却逐渐向国际水平看齐,健康养老产业的市场化发展进程面临着产业环境不完善、市场端供给数量少、需求端要求高的多重压力,市场给予我国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窗口期很短。


3.1 世界各国老龄化进程与花费时间对比

(数据来源: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

因此,我国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需站在国际版图和水平线上,进行反向对比,借鉴他山之石,攻克自家之璞玉。

1、法制化:产业推进的法制化规范与管理

纵观国外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无不伴随着相应法律规范的出台,如日本在老年福利、老年住宅设计、介护保险、老年用品等方面出台法律文件,德国在护理保险、护理质量保护、市场从业等方面进行法制化规范等。反观我国,迄今为止,在健康养老领域除了老年人权益保护等基本法律文件之外,尚未出台与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性文件,最高约束性也仅到“条例”层面。因此,我国未来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一定会伴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涵盖产业细分业态的标准规范、消费者端的权益保护、从业企业的引导约束等,通过法律法规的约束力量,继续深化和强化产业标准与规范,保证产业发展质量。

2、去机构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发展重心

不管是以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为特色的美国,还是以政府引导福利保障为特色的日本、欧洲等国家,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到现在,其养老服务的重心均逐渐从养老机构向社区与居家养老转移,且逐渐出现了社区整合支援中心、地区总括型介护体系、社区居家护理服务包等创新模式的出现。因此,我国健康养老产业中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未来机构养老一定会从“支撑”、“补充”的规划定位,向“去机构化”的趋势发展,未来市场的竞争中心,一定是以社区为中心、以居家为目标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

3、互联网化:以数据互联为基础的全国性供需联网

健康养老产业的互联网化,除了体现在企业管理运营的数据化、国家产业宏观调控的智慧化之外,还包括供给与需求两端的数据化匹配管理,如澳大利亚的“My Aged Care”全国老年需求数据与市场供给数据的全国联网,通过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匹配与评选机制,反向推进产业效率提升与质量管理。因此,未来我国在产业数据化、智慧化的同时,势必会出现全国性的产业供需数据库。

4、职业化:以职业教育为中心的产业人才培育

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健康养老产业人才教育,多形成了专业化、系统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如德国的政府与企业“双元制”的人才教育体系,政府在人才培养、师资工资补贴、培训支持、企业培训强性要求等方面通过法律文件形式进行规定。我国目前的产业人才教育,虽然在政策机制上有所规定与要求,但在实际落地中尚未形成政府与企业有效互动机制,因此未来政府与企业在产业人才教育培养方面的角色分工将会逐渐清晰,企业人才培养将成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5、金融化:支付端与市场端两头发力的产业金融机制

在支付端领域,以日本为代表的福利性国家多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介护险支持制度,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国家也形成了以商业保险为特色的支付机制。另外,美国的市场化进程也伴随着如REITs等为特色的产业金融创新,并成为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迅速发展的关键一环。我国目前金融化支持,虽然在支付端的介护保险、商业保险以及市场端的产业金融等领域均有布局,但均处于试点和初始阶段,尚待全面铺开和落地。

6、科技创新化:以科技创新引领的老龄用品等业态发展

除了养老服务业,健康养老产业领域的老年用品、康复辅具、智慧养老等领域,均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持,德国、日本等也将科技创新作为促进老年用品业、康复辅具业发展以及降低产业运营成本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在养老服务业体系逐渐完善并即将面临系统成本管控问题、老年用品业开始发力的时间点,科技创新势必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促进要素。

7、全球共享化:资源、技术、品牌、资本、人才等的共享

除了以上健康养老产业未来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之外,我国的健康养老产业放在全球产业发展版图上,仍然处于初始阶段,面对未来全球最大规模的老年市场,与国际产业先行国家进行“共享化”的合作势在必行,包括资本、资源的互通共享,以及技术、品牌、人才等的共融合作。因此,跨国性的并购整合、品牌合作、技术共享、人才互通,将成为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及进行全球化产业竞争角逐的必要环节。

3.1 国际先行发达国家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历程及关键要素特征

(资料来源:和君康养事业部研究成果整理)

发展阶段

基础萌芽期

标准化提质期

高速发展期

多元改革期

时间点

二战阶段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

关键要素

1.   进入老龄化社会

2.   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

3.   社会保障体系、养老金体系、养老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1.   养老金三支柱初具格局

2.   法律法规体系完善

1.   产业分工开始

2.   进入深度老龄化

3.   法律规范体系完成

4.   护理与医疗分离

5.   长期照护险

6.   产业细化开始

1.   科技创新

2.   模式创新

3.   社区居家成重点

阶段特征

从无到有

从福利向市场化

产业分工与协作体系,关注产业结构与效率

关注资源整合与创新

(二)从时间视角看中国健康养老2020年产业机会

基于以上全球视角的分析,站在产业发展的未来图景反观现在,可以看出我国健康养老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内容与趋势机会。在此基础上,站在2020年的伊始,从时间视角来看,我们可以总结我国健康养老产业2020年的机会点如下。

1、需求变革催生的产业市场供给端发力

1)需求“小高峰”出现,有效需求发力,2020年成产业关键布局年

2020年,从顶层政策规划层面来看,我国将实现全民医保,且商业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建立,并基本形成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政策框架,这意味着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会逐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将到达关键优化拐点。另外,2020年拥有新时代消费理念的“60后”将步入老年,而“50后”婴儿潮期老人将步入刚需,带来需求数量小高峰的同时,也带来了消费能力的小高峰。需求端数量规模、消费观念以及消费能力的变革,势必会带来产业市场供给端的激活与发力,因此,2020年将成为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关键的布局年。

3.2 我国老龄化进程示意图

(数据来源:和君康养事业部已有研究成果梳理)

2)“新新需求”催生产业新业态与市场新玩法

2020年开始,随着50后步入刚需、60后步入老年,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市场需求群体逐渐步入“新老年”时代,消费人群逐渐泛化,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势必会催生产业新业态与市场新玩法。

1)从被动型的养老到主动型的健康管理转移

2018年幸福9号与普华永道思略特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老年消费习惯白皮书》显示,我国的老年群体正在进入“被慢病包围”的长寿模式阶段,尤其是占比超过80%的活力老年群体,多种慢性病共存的情况较为常见。2020年开始,以60后为主的“新老人”开始涌向市场,针对慢病管理与疾病预防的健康管理将成为老年群体除医疗护理等被迫性刚需需求之外的新型“刚性需求”,远程医疗、疾病在线问诊、可穿戴设备、慢病管理、养生保健、营养品、家用保健器械、中医养生等健康管理业态将更受追捧。


3.3 老年主要慢性病患者数(2015-2025F,万人)

(数据来源:2018年幸福9号与普华永道思略特,《2017中国老年消费习惯白皮书》)

2)从线下到线上的老年网络消费“新热点”

20185月腾讯应用宝发布的《老年用户移动互联网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拥有8000万以上老年网民,其中二三线城市的用户数量占比均超过一线城市,其中二线城市最高,占比38%。老年人在APP的选择上,不仅涉及理财、购物、广场舞类APP,同时也钟爱美颜相机和全民K歌等潮流APP,对金融股票证券类、电视购物特卖、社保医疗养老等内容最为关心。另外,艾媒咨询《2018中国老年人网瘾热点监测报告》显示,除了微信、QQ等社交类软件,老年网民最爱逛淘宝、拼多多等购物APP,阿里巴巴集团的数据显示,全国50岁以上的网上购物人群仅淘宝天猫上就有近3000万人,除了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之外,老年群体对新型电子产品的搜索频次也很高。


3.4 老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最关系内容

(数据来源:20185月腾讯应用宝发布的《老年用户移动互联网报告》)

3.5 不同年龄群体使用微信/网购/线上支付占比

(数据来源:2018年幸福9号与普华永道思略特,《2017中国老年消费习惯白皮书》)

3)从节俭型消费向追求品质的享受型消费转移

随着60+50+60后、70后人群步入老年,我国老年群体的消费观念正悄然改变。在消费关注要素方面,产品质量好、产品功能全、性价比较高成为首要要素,而对“价格便宜”的关注已不再如以往重要。另外,休闲养生、旅游等享受型的消费也逐渐成为消费热点,据携程《2018老年人跟团旅游消费升级报告》显示,与其他年龄段游客相比,50后已成为最舍得为旅游花钱的群体,国内海外旅游平均单次花费达到了3115元。


3.6 老年群体产品/服务购买最关注要素

(数据来源:2018年幸福9号与普华永道思略特,《2017中国老年消费习惯白皮书》)

3.7 老年群体养生保健类消费占比与年均支出(元)

(数据来源:2018年幸福9号与普华永道思略特,《2017中国老年消费习惯白皮书》)


3.8 2018年跟团游各年龄段平均旅游单次消费

(数据来源:携程《2018老年人跟团旅游消费升级报告》)

3)产业受众从老年群体向全龄群体蔓延

从十九大报告中“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提出,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全民健康成为产业追捧热词。映射到健康养老产业领域,随着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生活方式改变等观念的普及,以及相关商业养老保险的推广,做“为老期”养老准备已经逐渐成为年轻群体及家庭考虑的要素,因此对相关养老理财类、保险类等产品的提前投入,将带来健康养老产业受众群体范围的扩大,逐渐从老年人群体向全龄群体蔓延,其衍生的产业需求也将会更加的多元化。

2、市场细分与下沉驱动的产业供给端版图深化与扩张

    作为 “十三五”规划年的结尾,“十四五”规划的起始,加上全国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沉痛打击,2020年对于我国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来说,注定不平凡。在对现有产业基础与市场供给质量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倒逼我们反思2020年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的道路到底如何走。站在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对2020年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机会,我们做出如下总结。

1)养老服务:“后疫情时代”,品质为王,风险管控与精细化管理为重

养老服务业作为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先行发展并逐渐趋于有序运转的业态,经过2013年以前的散乱发育,到2013年产业政策元年之后的快速发展,迄今已经形成为较为完整的政策机制保障,并逐渐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市场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竞争态势。2020年,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机会可做如下总结与梳理。

1)铺规模、调结构仍为重点,市场 “品质化”下沉带来二三线城市新机会

床位规模继续扩张,小范围带动市场供给机会:2020年为“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据民政部《2018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养老床位合计达到727.1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9.1张,距离十三五养老规划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5-40张的目标还有超200万的床位规模,因此,铺规模仍然是2020年养老服务业的主要任务之一,但却

有效供给不断提高带动市场竞争淘洗机会:针对《“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要求的“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0%,护理型床位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的养老服务发展总目标,全国各地方均已制定相关规划,但实际落地目前尚未完全达到。因此在2020年这一“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以有效供给比例提高”为目标的供给结构调整,将成为全年服务供给重点,由此而带来的存量床位的有效盘活、有效床位的补充供给,将为养老服务业带来市场淘洗机会。

城企联动普惠制下沉搅动二三线城市新机会:养老服务业2019年的一大关键词莫过于“城企联动普惠制”的出台与落地,南昌、郑州、武汉、成都、秦皇岛、许昌、宜兴七个城市成为全国城企联动普惠制养老的首批试点城市。此举不仅通过“城企联动”形式将政府与企业直接绑定,且疏通了政策优惠落实到企业实践的道路,树立了养老服务下沉的品质标准,并通过试点城市的选择与扩张,将“普惠制养老”推向全国。由此可见,不仅是一二线健康养老产业已初具规模的城市,二三线城市的养老服务业发展也将释放新机会。

2)全国-区域品牌企业竞争梯队逐渐拉开,催生“寄生型”业态新机会

    我国的养老服务业从2013年政策元年以来,已经经过7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从政策法规、体质机制、产业环境、企业竞争、需求分化到市场淘洗为一体的较为完善有序的产业发展体系,出现了如泰康、远洋椿萱茂、光大汇晨、亲和源、复星康养、国寿、万科等一批全国性连锁化、规模化布局的养老服务品牌企业,以及如绿康医养、佰仁堂、诚和敬、九久夕阳红、九如城等一批区域性专业连锁布局的品牌企业,并以此类企业为代表,逐渐形成了“全国-区域”的养老服务市场竞争梯队。围绕此类企业的全国性梯队布局,以服务为中心所衍生出来的全国性及地方区域性的物业、用品、人才、教育、智慧体系等“寄生型”业态,将会出现新一批的产业机会。

3)服务品质为王,以风险防控为主题的质量监管将搅动市场新一轮淘洗

2020年伊始爆发的全国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国各地的养老服务业均提出了严峻挑战,尤其是以集中式照料与服务为主的养老机构,其医疗水平、质量管理、风险防控、危机管理、应急保障等,均成为此次突发疫情的考验内容,截至本报告内容撰写时,全国已有多处养老机构发生了集体感染事件。因此,不难预料,在2020年上半年全国疫情结束之后,以品质提升与质量保障为核心的风险防控、质量监管、精细化管理等,将成为市场新一轮淘洗的参照线,经受住考验的机构和企业将成为下一轮市场质量的新标的。

4)“后疫情时代”,深度医养结合模式将实操落地,带动医养创新业态

    2020年的“后疫情时代”,给养老服务市场带来的,除了以上的新一轮市场淘洗之外,深度的医养结合也将成为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竞争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已有的医疗功能配置需要更加深化和落地,要在紧急救助、集体医疗防控、绿色导医等方面做到切实的细化和落地,而不是多停留在宣传“噱头”上;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优质医疗资源引入层面加大力度,通过在线问诊、远程医疗、医疗坐诊等方面进行医师等资源的共享配置,满足日常情况下老年人医疗问题的解决。

2)老年用品:品牌化、科技化为趋势,服装、日用辅助产品、照护产品、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适老化环境改善产品等为重点方向

2020年伊始,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五部门印发《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也是迄今为止第一部老年用品的专项政策。政策文件着重提出了形成未来老年用品市场“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并多次提及科技创高新、品牌建设、龙头企业扶持、国际接轨等内容,指出了老年用品在功能性老年服装服饰、智能化日用辅助产品、安全便利养老照护产品、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适老化环境改善产品五大类老年用品发展内容。可以预料,2020年,除了养老服务业之外,老年用品市场将百花齐放。

3)养老金融:产业催化剂,2020年商业保险、产业金融等领域仍可观望

从全球各发达国家的健康养老相关产业化发展进程可以看出,以养老金三支柱为主的养老金金融、以产业促进为主的养老产业金融以及以老年消费为主的养老消费金融,三者所构成的养老金融体系,不管是从支付端的保障和激活,还是从产业端的扶持与助力,均对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催化作用。纵览2019年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出台的系列政策,与养老金融相关的内容较少,且市场的投资、融资与并购事件也较少,这与2019年整体经济下行企业生存压力大有关,更与健康养老市场上好标的“少且贵”、好资本“谨慎回归”有关。

但从近几年社会保障压力的加大来看,我国健康养老产业的市场化发展,势必离不开商业保险的助力,企业的进入与生存除了靠政府补贴之外也离不开产业金融的加持,因此在健康养老发展较为成熟的养老服务等领域,仍可期待2020年在商业保险、产业金融等领域的创新机会。

4)“养老+”新业态:“新老人”群体涌入带动的产业互联与创新机会

健康养老的产业版图除了核心位置的养老服务、老年用品、养老金融、养老地产等业态,还有处于衍生位置的“养老+”新业态,如老年旅游、老年运动、老年文创等。“养老+”新业态虽然一直在提及和备受关注,但2020年以60后为主的“新老人”的涌入,将势必带来“养老+”新业态的产业机会。

二、2020企业竞争关键能力打造

面对以上健康养老产业2020年发展机会关键词,从从业企业角度来看,如何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抢占逐渐减少的机会风口,立稳市场脚步,迈出2020年市场竞争的关键一步,将成为企业2020年市场竞争与生存的关键。因此,站在2020年产业发展机会版图面前,从市场竞争角逐层面,企业所需的关键能力可以总结成如下几点。

1、跳出“养老”说“养老”,用发展眼光紧跟老年群体需求变革

如上文所述,我国未来的健康养老产业,相对于以往以“养老”为核心的业态分布,在2020年伊始的未来,将逐渐向“健康”与“养生”转移。因此,产业从业企业不可目光狭窄,只专注于医养、康复、护理、照护、生活照料等老年群体的刚性需求,而是跳出养老说养老,将目标客群进行更深入的细分,关注互联网、时尚、文创等新兴领域,站在未来趋势去布局眼下,提前准备,抢占市场。

2、与大象共舞,用合作共赢的心态寻找产业进入新空间

    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至今,基础的产业发展体系已经逐渐完善,养老服务等领域也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竞争秩序,多个品牌企业已初具规模。因此,在已经完善的细分业态领域,市场新进入者应抱着“与大象共舞”的心态,不做直面竞争,而是查缺补漏,做大企业的环节供应商,在关联业态领域进行抢先布局,化短板为优势,用合作共赢的心态寻找自身的产业空间和市场定位。

3、资源互联,能有效撬动多少资源成为企业市场角逐的关键竞争力

    健康养老产业不管哪个细分业态,都很难“一枝独秀”,每个细分业态的发展,均离不开与其他细分业态的融合与借力,甚至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借力。因此,健康养老产业的从业企业,不管是新进入者,还是市场角逐者,有效资源的撬动能力都是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2020年,在养老服务业逐渐发展完善,以及老年用品等其他细分业态开始发力的时期,能有效撬动和链接多少资源,如医疗、康复、人才、护理、护理、保险、互联网、物业、文化、旅游、金融等,更加成为企业市场角逐的关键竞争力。

4、专业制胜,品牌公信力的关键构成要素,企业永续经营的核心动力

    健康养老产业无论市场如何发展,其最终还是针对于现在或未来“老年群体”的产业,具有较强的服务业属性,因此,其“to C”端界面的说服力尤为重要,是企业市场持续生存、吸引和维持客户的关键。不管从事健康养老产业的哪一个细分领域,不管与什么性质的企业竞争,专业性永远是赢得市场长久竞争力的制胜关键。因此,专业的技术、专业的人才、专业的运营管理、专业的市场营销等,亦成为企业永续经营和持续竞争的法宝。



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