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总机:010-8410-8866
业务咨询:​400-093-2688
碳中和 | 能源安全和换道超车大战略下,将有数十年和数百万亿的投资
来源: | 作者:吕君竹 和君电力电气事业部 | 发布时间: 2021-04-07 | 1952 次浏览 | 分享到:

伴随拜登上任,美国重返《巴黎气候协定》,这意味着全球主要国家对碳中和已形成强烈共识,又一个百年未有之大机遇和大挑战来临。



在2020年9月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宣布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国中央政府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决心非常之大,甚至可以牺牲一部分经济发展。这不仅是来自国际的压力,更是我国实现从“碳能源”到“硅能源”的国家战略,实现换道超车之计。


碳中和推动的不仅仅是对全球气候的改善,还可能对我国甚至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碳中和掀起的是一场能源革命,就如同历史上率先开采并应用石油从而成为世界强国的演化路径一般,以光伏和风电为主力军的新能源的生产、传输、用能产业链已经形成,在化石能源耗竭的未来必将颠覆传统能源体系,新一轮的大国能源竞争已然开启。


这个长达30-40年的长周期和大事件,将给能源、汽车、工业等产业带来重大影响。


一、机会与挑战


1、上游原材料:铜、硅、新能源金属(锂、镍、钴)等成为稀缺资源,应及时关注控制权,尤其中下游企业需尽早在国内外布局稀缺资源或与这类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2、新能源设备: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汽车、水电、核电、智能电网等都将获得长期高速发展,相应的电气设备也会需求旺盛,尤其传统电气设备企业要加大对新能源设备的布局(研发/投资/并购);国内市场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国际市场也是我国企业的重要战场,尤其是光伏设备等优势行业已连续7年全球销量第一,且仍有数倍的增长空间;另外,氢能赛道虽然目前成本高居不下,尚待突破技术难关,但也需要提前关注;


3、新能源发电和储能:新能源发电企业将是整个行业的高利润环节,并可依托碳排放权获得新盈利点和重新估值;随着新能源的普及,储能、建筑光伏一体化、户用光伏等行业也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4、类供给侧改革:环保要求的持续提高将淘汰落后产能,煤炭、煤化工、钢铁、铝业、水泥等行业的龙头企业更具优势,在落后产能淘汰后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5、节能环保、能效管理、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能源服务:将伴随节能减排要求提升而快速增长;


6、其他机会:碳交易、碳监测、碳检测、碳捕集、植树/园林、生态修复、可降解塑料、环卫装备新能源化、绿色建材等方向也将成为热点。


二、如何应对


1、电气企业如何应对:最好的行业并不等于可以盲目扩张产能,因为虽然行业整体高增长,但供给侧扩张更快,低门槛环节很快将产能过剩,所以需要向战略制高点延伸(尤其成本和技术),持续强化自己的竞争力、护城河,从而可持续发展;


2、煤炭企业如何应对:一是发展坑口发电、煤电热电联产;二是依托先进科技,对煤炭进行高附值利用,比如利用碳基半导体、石墨烯、煤制氢等技术;三是孵化非煤新业务,如美锦能源等传统焦炭煤炭企业很早就尝试布局新能源;


3、火电企业如何应对:一是升级为清洁火电和循环经济,比如IGCC技术可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二是孵化新能源业务,可以从参股、跟投、并购开始,逐步展开新业务,比如山能集团除了其原有的非煤产业,氢能、海上风电等新兴产业将逐渐上升为集团的重点业务,国投电力先后分别与贵州省5县签订了新能源项目投资开发协议;


4、高耗能企业应对:一是把生产迁往电力丰富且价廉的内地(新疆、云南、贵州等水电和光伏强省);二是通过技改升级,推进节能降耗、能效管理、碳捕集和循环经济;三是用好储能和差异电价,考虑自备电、直供电;四是推进精益生产、精细管理,持续降本增效;


5、高污染企业应对:一是从源头削减污染和碳排放,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二是降达标排放,达到国家排污许可要求。


实际上,这几年来,战略前瞻的企业早已在抢占机会或应对挑战,比如:山西省提出从煤都转向氢都;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公司引进碳中和LNG资源;中国广核集团的境内新能源业务将有400亿的采购投入;国家电投已实现水光互补发电,稳定太阳能发电的电力输出;中核集团非核清洁能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河南五月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开工建设……


在全球碳中和这一长周期下,在我国的能源安全和换道超车大战略下,将有数十年和数百万亿的投资,大机遇与大挑战并存,相关企业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和运营策略,从而把握住百年未有的大机遇,或变重大挑战为机遇,提前谋定未来!


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