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总机:010-8410-8866
业务咨询:​400-093-2688
纪念建党100周年征文
来源: | 作者:和君党委 | 发布时间: 2021-02-27 | 2253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的教育理想
杨方熙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初,从县里的幼儿园和小学、到市里的初中、省城的高中、后来高考复读、最终考上大学读本科和研究生,有幸在受教育阶段基本完整地经历了国家教育体系的各个层次、各种类别,既有极端的应试教育、也有领先的素质教育,既有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有信息化时代的冲击,既有学校管理混乱让人触目惊心、也有学校文化与管理俱佳让人受益终身,爱恨交织、感触良多。

初中时是一个新办校,老师负责、管理严格,是应试教育的典型:寄宿制学校,一个月可以离校一次,休息三天,其他时间都封闭式管理;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9点半,每一分钟都被学校排的满满的;学风也是死记硬背,为了保证对知识点没有遗漏,政史地课本我往往背诵几十遍,一直达到可以准确说出哪个知识点在课本哪一页哪一行为止;很少课外活动,除了课本也很少看书,所有的时间都是背诵和做题。由于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我的成绩还不错,一直保持在年级前列,但那时候特别希望自己生病,这样就可以合理合法的休息了。

高中的时候我考上了省属实验中学,在当时已经是素质教育的标杆学校。学校每周上五天课,周三下午还是课外活动时间;不要求住校,也不要求早晚自习,学习全靠自觉;同学们看起来也没有多拼命去学习,花了大量的时间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和社团、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反而学校的高考成绩却非常好,毕业生几乎全部重本,清华北大每年都有十几个。我也入乡随俗,做文学创作、搞物理竞赛,陶醉于拿了几个小奖,可最终高考成绩却很不理想,与我理想的大学相去甚远。

后来感觉可能还是应试特色的学校适合我,于是找到一所县里的高中复读。县里高中已经很多年没有出过清华北大了,但不乏复读了两三年还在复读的、立志要挤过独木桥、考上理想大学的前辈,结果我还是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接连的失败,对我打击很大,自己投入的时间和努力应该没有问题,我需要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儿?第二次高考失利后的那个暑假,我找到各种渠道去测智商,发现智商好像也没有问题。于是,我买来市面上我能找到的所有关于学习方法的书,我想既然我智商没问题、也足够努力,那么一定是学习方法有问题。

在那个暑假,读了几十本关于学习的书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学习这件事才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而这些认识是那个年代的父辈和学校所不能给我的。于是我给自己做了详细的学习规划,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我都做了认真的安排。在第二年复读的日子,我严格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不关注短期排名、不受环境影响,按照我自认为正确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做好每一天的学习任务,削发明志、潜心修行。结果跟计划中的一样没有意外,我从入学时的第150多名,每次阶段考试都有进步,一直到最后几次阶段考试保持在年级第一的位置,最终超出录取分数线30多分考上了人民大学的理想专业。赴京求学之前,我把自己整理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收集在一起、封在一个大纸箱里,叮嘱父母说:“这个箱子要保存好,我以后要用。” 当时想,日后若有时间,我一定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教给别人,大部分人的学习太苦、太盲目。

后来我也反思我自己和周边人的经验,影响高考成绩的因素,知识的掌握占一定比例,更大的因素还是在于个人的学习素养和基本素质。那些因为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或是高考成绩特别突出很顺利就被名牌大学录取的同学,不管有意无意,大部分都是掌握了良好学习素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高考顺利只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后来我从事教育相关的工作,也经常听到有人在评价某某民办初中时,会这么说:“这个学校还是填鸭式教学,中考成绩很好,但学生没有后劲,高考出不来成绩。”我点头赞成,对我来说是多么痛的领悟。

毕业后我从事管理咨询工作,考虑了很多“什么是好的管理和文化?如何培训员工?如何输出优秀的管理思想和经验?”这一类的问题,其间也探讨过一些针对未成年人学习素养、家庭教育、生涯规划的项目,常常激起我对教育的热情。后来开办投资公司,因各种机缘投资教育类企业比较多,也接触到一些真正的教育改革家和代表未来的学校。比如魏书生老师,他关于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经验,早在九十年代就被全国教育系统学习;他做教育局长时盘锦市的高考成绩从全省倒数变成了全省第一,当时的教育部长到盘锦考察时评价说:“中国的素质教育在这里找到了答案”;至今看来,魏老师“民主与科学、自学自育、课堂改革、班级文化建设、好习惯”等等教育思想和经验依然非常领先,让人尊敬、值得推广。再比如北京中学是所2013年新成立的学校,夏青峰校长推行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成果丰硕;曾有一次,北京中学初中部的辩论队被破格允许参加中国大学生辩论赛,竟然打败了人民大学辩论队这样的老牌强队;不仅素质教育搞得好,北京中学的成绩同样出色,它的第一届毕业生参加高考就考出了朝阳区最优秀的成绩,震动北京教育届。这些教育改革家和优秀学校的探索,让我深信中国的教育一定有一条更好的道路,现在还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和相信。反观中国很多学校,师资和培训的问题突出、理念和管理落后,改革不得其法、难以走出困境,我便萌生了开办学校,与优秀的学校一道来积累和转化这些专家和校长的教育思想和经验,以便推广到更多学校的想法。

之前有幸投资过一个上市公司,双方团队一起收购和整合了几家国内领先的幼儿园连锁企业,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幼儿园连锁,向全国输出优质的幼儿园管理能力,帮助中国的幼儿教育提升与发展。这在当时全国幼儿园学位严重不足、办园质量整体低下的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幼教发展。后来国内开办私立幼儿园成了潮流、以致于局部学位过剩,国家大力发展普惠幼儿园、对私立幼儿园进行规范,现在看来潮起潮落、激浊扬清,对于社会民生都是好事。有过这次经验,我觉得也可以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做一点事情。

后来在一些师长和朋友的支持下,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安徽阜阳开办了一所中学——东联和信学校,有幸请到魏书生老师任名誉校长、胡志民老师任校长。之所以在阜阳办学,有机缘,也有考虑。阜阳是人口大市,有1000万人口,人均GDP却是中国东部最低,基础教育落后,与中国国情最为相似。在阜阳办学,其模式和经验更具有推广价值。

我们希望做一所靠教育和管理体系支撑的品牌学校:不靠挖老师、挖学生来竞争,而是用我们的教育和管理体系,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变得优秀;

我们希望这所学校的学生既有好素质又有好成绩:在初中阶段,为学生建立人生信念和意志品质、培养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不仅有好成绩、还要为终身学习和持续优秀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当前国情下,推行素质教育有四个认识我觉得很重要,这是思想基础:第一,高中阶段的教学和管理在很长时间内还会以高考为导向,而基础教育阶段当下就应该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第二,素质教育与好成绩不仅不冲突,而且好素质才更可能有好成绩。第三,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主要阵地是课堂,课堂用时最长、最成体系,课外的兴趣班与活动是补充。第四,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学管理同样重要。这四个方面,我们的专家与校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做了中国教育的实践检验,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普适性、体系完备、行之有效的模式和方案。这是我们办学的基础,也是目的,希望能与更多教育工作者一起建立这样认识、掌握这样方法。

教师培训体系、课堂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是我们工作的重点。理想的教师培训体系,应该为每一位教师制定专门的职业发展规划;应该有学校教学、管理、文化等方面完整的培训课程与交流实践;应该有导师可以见习观摩、答疑指导;应该有学习性的组织,可以相互研讨、协作创新。来帮助我们的教师不断提升个人修养、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育方法、推动教育科研,从而使每一位教师内心充盈、成长迅速、物质富裕,拥有的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
理想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老师讲学生听、把知识点讲透,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来安排差异化的学习内容,根据不同学科和主题的特点来安排差异化的课堂形式;通过我们的素质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拓展应用能力;让学生爱上课堂、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形成自学自育的能力。

理想的校园文化,不仅仅是丰富的活动、多彩的装饰,而应该是在全校教职工内心和校园生活中,有理想信念、有团结奋斗;有民主尊重、有科学理性;有人文情趣、有道德法制;有创新精神、有责任担当。给学校注入精神和灵魂,营造优质的氛围与传统,从而滋润每一个师生,成为他们人格气质的基因、终身成长的养分。

我们的校长十几年前开办过一所乡村中学,师资、生源、硬件都很不理想,但硬是用好的教育理念和不断升级的教学管理模式,趟出了一条素质教育的路子,做出了品质和成绩;得到了社会和主管部门的认可,让教育厅长都叹为观止、多次考察观摩;而用这套理念和模式在其他地方办学也同样成为了当地的品牌学校。这就是我们要持续探索和优化的模式:怎么才能让基础薄弱的学校,不管身处何地、资源多寡、师资优劣、生源好坏,只要遵守关键的文化要求、执行核心的教育体系和管理方案,都可以成为一所相对优质的学校。这样,我们不需要每个学校都有天赋异禀的校长才能办好,只要能做好优秀文化和制度的守护者,我们的校长就可以从优秀起步走向卓越了。

信息时代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快速的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及以后的万物互联时代,人们可以快速的查询和获取各种信息和知识,以知识学习为导向的教育在迅速成为历史,以应用与创新为导向的教育在加速成为主流;此外,如何用信息化手段来更好的帮助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校园管理,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这也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我们的校训是“融会创新、立信笃行”,学生们跑操时喊口号还会加上“为学为人,为国为民”八个字。这既是对孩子们的嘱咐,也是我们从事这项教育工作的准则。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教育工作,能够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自己能够主导的、有益于社会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与其他勇立时代前沿的教育同仁一道,不断探索和积累国内外领先的教育思想和经验,结合技术进步和时代需求,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与创新做出一些贡献。这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理想。






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